APP下载

“诗歌是人生的批评”
——马修·阿诺德的文学观

2011-04-08潘洞庭李异飞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荷马史诗海涅阿诺德

潘洞庭 李异飞

(湖南理工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 岳阳 414006)

“诗歌是人生的批评”
——马修·阿诺德的文学观

潘洞庭 李异飞

(湖南理工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 岳阳 414006)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评论家兼诗人马修·阿诺德倡导“人生批评”论。文章认为“人生批评”论不仅指明了进行文学创作的途径、强调了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而且是评论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在浪漫主义大行其道的19世纪,英国社会出现精神支柱坍塌、信仰崩溃现象,阿诺德适时提出“人生批评”论,彰显了其社会责任感。全面审视与解读“人生批评”论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仍不乏借鉴和启迪。

马修·阿诺德;人生批评论;文学

阿诺德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风靡一时的浪漫派作家的要害,即没有深入社会生活,对社会生活缺乏了解,缺乏“批评”,因此他们的作品内容显得十分空洞,缺乏真实性。他说:“我一向觉得,在本世纪初的25年里,我们的文学中所爆发的创造性活动,事实是有着一些早熟的情况的……而这种早熟乃是由于创作的进行,缺少它所应有的条件,没有充分材料供它运用。换句话说,这一时期的英国诗歌,尽管具备丰富的活力、丰富的创造力,对人生和世界却不曾有足够的理解。这就使得拜伦如此内容空虚,雪莱如此涣散,华兹华斯尽管深刻,却仍然缺少完整和多样。……诗的创造力在达到最高成就的要求上,是缺乏材料和基础的;而且必然丧失一种对世界的透彻的解释了。”[1]78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阿诺德实际上通过其“人生批评”论为作家指明了创作的前提和途径。

二 文学指导人生

“人生批评”论实质上表明了阿诺德的文学功能观。他认为文学的主要功能应是关注现实、指导人生。阿诺德所处的英国维多利亚社会在意识形态方面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与各个领域的新发现打破了人们过去坚定的宗教信仰,宗教大厦开始坍塌。人们的信仰世界崩溃了,尼采已经宣判了上帝的死亡。阿诺德在其诗作《多佛海滩》中也对如海潮般退却的基督教信仰发出叹息。另一方面,科学显然无法成为人们新的宗教,人们已经体验到技术对于他们生活的潜在压抑。

在这样一个信仰崩溃的时代,阿诺德提出用文学来代替信仰,让文学成为人类的精神支柱,因为他认为只有文学能解释生活,安慰并支持人们。在阿诺德看来,文学具有崇高的使命,文学的实际价值远远高于过去人们心目中的价值。他说:“越来越多的人将发现我们不得不让诗歌来为我们解释人生,安慰我们,支持我们。……我们要的是最好的诗歌,只有它们能教育我们,给予我们力量,并且使我们快乐。”[2]84这实际上强调了文学在其审美功能之外的社会使命。而同时代的浪漫主义诗人却沉溺于个人情感和痛苦,忽略了对社会的关注。阿诺德在《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中指出:“华兹华斯归隐(延用中世纪的词)修道。我的意思是,他沉入内心生活,他自愿切断与现代精神的联系。科勒律治沉迷鸦片。司各特成了中世纪的皇家历史学家。济慈狂热地转向美学,将自己的天赋用于阐释自然。”[3]122但阿诺德认为,文学应传播真理,劝人为善,导人修己,这是其最高使命。

三 评判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

阿诺德的“人生批评”论也是他评判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在阿诺德看来,只有少数诗人的作品能够称得上是“最好的诗歌”,如荷马史诗,弥尔顿、但丁、莎士比亚、海涅等人的诗作,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能解释生活,安慰并支持人们。阿诺德认为古希腊文学是“人生批评”论的最好体现,尤其是荷马史诗,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现实生活,鼓励人们对人生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了人的奋斗性。阿诺德在《论荷马史诗的翻译》中说他一直在研究荷马史诗,甚至有一两年的时间荷马史诗几乎没有离开过他的手。他对荷马史诗的赞誉甚高:“可以肯定的是,荷马史诗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然不是因为荷马史诗是古典文学课程的一个部分,而是因为它是诗歌史上最重要的丰碑”[4]15,“一件伟大而美丽的作品,一座史诗天才的纪念碑……具有真正史诗的水平。”阿诺德对13、14世纪的意大利诗人但丁也是赞赏有加,他认为但丁的《神曲》是用现代语言写成的仅有的两部气势恢宏的诗作之一(另一部是弥尔顿的《失乐园》),包括乔叟以及乔叟以后的英国诗人,凡是企图全面、深刻地反映人类精神生活的诗人,如斯宾塞、弥尔顿、布莱克、济慈、T.S.艾略特等,无不有意或无意地以但丁的《神曲》为楷模。《神曲》具备人生经验内质,善于描述人生境遇,广泛地反映了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现实,担负着唤醒人心,给人们指出政治上、道德上复兴道路的历史使命。但丁在这部作品中描述了人类怎样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地,表现出了追求最高真理的精神和关怀人类命运的热情。阿诺德认为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对莎士比亚对于主题、题材的选择以及其出色的文笔深表赞许,并指出莎士比亚具有极高的天分,这是后来者不可能学习到的。莎士比亚具有时代感和历史感,注重写实,对现实生活进行敏锐的观察,并予以批判,同时始终不渝地相信善良一定能战胜邪恶,相信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具有强大的建设性力量,能够改造一切,而罪恶的东西,若不改邪归正,必然毁掉自己,走向灭亡。其作品深深感动读者和观众,并给后人以极大的启迪、教育、鼓舞和欢欣。这些都与阿诺德的“人生批评”论完美契合。同时代作家中,阿诺德给予海涅极高的评价,认为海涅应是19世纪德国文学的主流。阿诺德称海涅的作品集“在欧洲文坛上几乎无人可企及”,尤其是他的《旅行心影录》(Reisebilder)。阿诺德一针见血地指出,海涅是德国浪漫派的代表,但是远远超出了浪漫派,其原因在于他具有时代感。海涅虽然前期受浪漫派诗人影响较深,但是他的抒情诗表现出与一般浪漫派诗人不同的个性与倾向。那就是他不像一般的浪漫派诗人那样往往以诗的美来掩盖现实生活的丑恶,或者沉湎于浪漫的梦境之中而逃避严酷的现实。相反,海涅的抒情诗常常是运用他所谓的“浪漫主义嘲讽”手法,使梦境破灭,而在梦境的废墟上,他让人分明看到现实生活的丑恶。这样反过来哀叹梦醒时的空虚和惆怅,艺术效果更胜于一般的浪漫主义抒情诗。后来他的创作彻底转向现实主义,完全与浪漫主义割裂了。与阿诺德同时代的评论家包括英国思想领域代表人物之一卡莱尔虽然也表达了对海涅的赞许,但他还是把海涅的文学地位放在了德国浪漫派之下。阿诺德的“人生批评”论助其对于海涅的文学地位作出了正确的评价,充分彰显了阿诺德作为杰出的文学评论家的深刻的洞察力和思想。

这些文学作品之所以能解释生活,安慰并支持人们,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内容方面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严肃性。也就是说,内容上是否具有高度真实性和严肃性是判断文学作品很重要的标准。比如,法国的《罗兰之歌》缺乏真实性;英国文学的奠基者乔叟,其诗作内容虽然反映了真实的生活,但是缺乏“高尚而优美的严肃”,因此乔叟不算是伟大的经典作家。阿诺德自己也曾作过关注内心和自我体验的诗,如他的代表作之一《埃特纳山上的恩培多克勒》就弥漫着“低落的情绪”,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5]167。虽然这首诗获得的赞誉甚多,很多评论家认为这首诗同时也反映了“一种特殊的生活观和人生观”[5]167,“深入一个人的情感,诗人所处的状态是我们习惯的现代社会”,喜爱它“与当下人类状况的相关性”[6]129,称其为“可能是维多利亚人所作的最好的长诗”[7]25。这首诗曾作为其1852年诗集的题名之作,但在1853年编辑其第三部诗集时,阿诺德却因为这首诗缺乏严肃性,不能使读者得到精神上的指导和支持而弃之不用。

文学应源于生活,指导生活。阿诺德的“人生批评”论不仅指明了作家写出好作品的途径,还体现了文学最崇高而不可侵犯的使命,更是阿诺德评论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阿诺德所在的19世纪正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期,人们充满激情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感性,热衷于描写个人失望与忧郁的“世纪病”。然而,阿诺德却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出“人生批评”论,鼓励号召作家关注现实,为人生提供指导,使读者从作品里既得到快感和美的享受,又获得智慧、认识真理,达到心灵的和谐。如果说这是上帝的裁判席空缺之后阿诺德的呼吁,那么,在传统价值体系日渐脆弱的今天,文学创作更需要灵魂,我们更需要“批评人生”的文学作品,这是这位生活于19世纪的智者给我们的启示。

[1]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马修·阿诺德(殷葆瑹译).安诺德文学评论选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Matthew Arnold, The Complete Prose Works of Matthew Arnold[M].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86,Vol. 1.

[4]Jenkyns Richard, The Victorians and Ancient Greece(Oxford:Basil Blackwell, 1980.

[5]钱青.英国 19世纪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William E.Buckler,On the Poetry of Matthew Arnold:Essays in Critical Reconstruction[M].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82.

[7]Kenneth Allott, Matthew Arnold [M]. London: Longmans,Green&Co.,1955.

I106.2

A

1673-2219(2011)03-0069-03

一 创作的前提和途径

2010-12-25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诗歌是人生的批评’——马修·阿诺德的文学功能观研究”(项目编号2010WLH21)阶段性研究成果。

潘洞庭(1965-),男,湖南岳阳人,湖南理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与翻译、英语教学。李异飞(1981-),女,湖南湘乡人,湖南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国文学、大学英语教学。

(责任编校:张京华)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评论家兼诗人马修·阿诺德在西方文学史及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面对精神颓废、信仰缺失的社会危机,阿诺德赋予文学深刻的社会意义,倡导著名的“人生批评”论,即文学应是对人生的批评,应与现实、人生紧密相连,明确地提出将文学和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他认为文学几乎可以取代宗教来陶冶人生,改造社会,以此实现人性的完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抗工业社会的无序发展。他的思想影响了一大批名家诸如艾略特、利维斯、莱昂内尔等。因此他被公认为是现代英国文学批评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的奠基者。全面审视与解读其思想中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仍不乏借鉴和启迪。

阿诺德是为人生的文学家。他的为人生是要改良这人生,疗救社会的病态,培养精英,改善人性,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因此,文学创作应建立在作家对人生和现实生活有深刻了解的基础之上。他认为现代社会生活是十分复杂的,作家只有下决心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了解各种人和事,才能获得丰富的题材,其创作才有扎实的基础;离开了社会生活,作家就显得贫乏,其作品就枯燥而乏味。因此,阿诺德认为作家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批评为其创作提供前提和条件。他说:“大家都知道,一位诗人……应理解人生和世界,然后在诗中处理它们;现代的人生和世界十分复杂,一位现代诗人的创作如果要具有很大价值的话,其中就必定包含一番巨大的批评工夫;否则它将会成为一桩比较贫乏和生命短暂的事业了。”

猜你喜欢

荷马史诗海涅阿诺德
生态美与人物美的交融:论《格萨尔史诗》与《荷马史诗》的人物塑造
猜年龄
海涅寄石头
华盛顿身边的“无间道”
倾城倾国的“无耻人”
海涅助人让人心安
海涅寄石头
海涅:杰出的抒情诗人
冰淇淋
魔鬼阿诺德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