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学习在音乐技巧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1-04-08任国君

关键词:表现力研究性音乐作品

任国君

研究性学习在音乐技巧课教学中的应用

任国君

从演唱、演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入手,探讨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声乐、器乐课教学的方法,使音乐技巧课教学更为规范、科学。

音乐技巧课;研究性学习;主体地位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是改革音乐技巧课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式。

一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的、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索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学生终生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音乐课堂学习实践的主体,因此音乐技巧课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但自主性不是一切由学生决定,应当在教师的计划和指导下进行,自主性发挥的前提条件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现在的学生,将来是国家的建设者,能否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关键取决于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谁掌握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体到大学音乐学科如何做呢?笔者认为要从演唱、演奏能力,音乐表现力两方面入手。

二 演唱、演奏能力的培养

所谓演唱能力是指歌唱者驾御声乐作品的综合能力。所谓演奏能力是指器乐演奏者驾驭音乐作品的综合能力。反映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上也就是作品完成的完整性问题,越复杂的音乐作品越需要高水平的演奏、演唱能力。演唱、演奏能力的培养是声乐、键盘等技巧课教学任务的核心所在。

通常,在音乐技巧课(声乐、器乐)教学中,按传统习惯,教师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音乐能力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学习,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高的演唱、演奏能力。将研究性学习引进到音乐技巧课课堂,就很好地克服了这个弱点。比如;在课堂教学声乐作品《梅娘曲》时,通常的教学程序是由教师讲解歌曲背景,介绍作曲家生平,再由教师提供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及演唱方案,学生只要坐等即可。这种教学方法教师成为了主体,学生成了被动的学习工具,很难激发起学生的演唱激情,也很难达到大纲要求的演唱标准,更别说声情并茂了。而研究性课堂教学则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布置思考题,把一些诸如,音乐作品写作背景、作曲家简介、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等问题布置成作业,课堂采取提问,讨论的形式;对歌曲的理解则更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谈出各自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自主地拿出歌曲的演唱方案,尤其是鼓励不同的见解出现,学生之间可以争鸣,教师在这里只起到鼓励、启发、归纳意见、纠正错误的作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能直接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充分鼓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学术研究气氛浓厚,学生通过自己课下的钻研更容易正确理解音乐作品,从而把歌曲演唱的更加完整。再如:演奏钢琴乐曲《瑶族长鼓舞》,按传统教学法,教师先介绍作品风格(如果是著名作曲家的作品还要介绍作曲家生平),根据作品风格特点由教师安排具体的弹奏方案,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这种教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实践中,我们引进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为主,如乐曲的第一乐段非常连贯优美,弹奏技巧以连奏为主,突出一个连字,教师通过不同的演奏技巧,让学生体会连奏与其他演奏技巧演奏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效果,让学生自己领悟哪种技巧表现该段乐曲更为准确,学生可以尝试多种技巧,最后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教学可使学生更直接的参与到音乐的二度创作中来,更直接的体会音乐中灵魂的东西,从而为演奏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我们常常听到类似这样的话语:“她的歌唱得很有乐感,很有感情”,“这小孩琴拉得有表现力,很好听”,等等。那么何谓乐感,何谓音乐表现力呢?两者其实说的是同一回事,都是指对音乐把握的准确程度,包括对音准、节奏、速度、力度以及感情等音乐要素的理解体验,在此基础上运用艺术技巧恰到好处地将其表达演绎出来。要达到这一点,需要扎实的基本功,需要平时的诸多积累。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在这里十分妥帖。

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无非是乐感的培养,乐感通常情况下包括两个方面,即来自先天的也就是本身的遗传素养和后天的人工培养。本文重点谈后天的人工培养。通常传统乐感的培养主要靠学生自我感受。一是通过教师的范唱、范奏来感受。二是通过经典的演唱、演奏来感受。这样的训练手段学生过于被动,少数才华横溢的学生可能会不错,大多数学生可能就要跟不上。研究性学习重点体现在共同研究上,它要求学生在乐感的培养、学习当中,主动的参与进来。比如:演唱作品《思乡曲》,前面讲到的先期准备首先要做到位,这是前提,先通过前面的探讨,把本首歌曲的总的风格确定下来,然后是具体的实施,我们可以把歌曲根据曲式分成若干段)落,逐段来研究。整首作品表现的是海外赤子浓浓的思乡情,而且是那种上了年纪的情感,当时的国庆他们很难回国探亲,人们对故土的怀恋是不分种族与生自来的,乐曲音域主要以中低声区为主,因此是一首男中音声部的作品,乐曲开始部分从低音开始,曲调缓慢悠远低沉,可以和学生探讨这一乐段应该如何演唱更为准确,可以尝试各种见解,通过探讨、研究、对比让学生主动发现正确的表现方法,这样的学习要比直接的告知,或靠天赋去学习要扎实的多,长期坚持会使学生逐渐掌握如何驾驭音乐,如何表现音乐,如何窥得音乐表现力的真谛。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趋势,是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理念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它适用于各个专业的教学实践,音乐学科尤其是音乐技巧课,需要引进这种教学手段,摒弃过去那种经验主义为主,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使声乐、器乐教学更加规范科学。

Abstract:Lessons from the reality of musical skills,to explore the research study,research study as a trend in the vocal instrumental music teaching,to make teaching a more standardized,more scient./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standardize the musical skill teaching and makes the teaching more scientific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method into the vocal music and the instrumental music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usical representability of the singing and instrumental playing.

Key words:research study;subject status;participation/musical skills teaching;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subject status

Class No.:G642.41Document Mark:A

Proceed from actual conditions in music skill/Application of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in the Musical Skills Teaching

Ren Guojun

G642.41

A

任国君,副教授,鸡西大学师范学院,黑龙江·鸡西。邮政编码:158100

1672-6758(2011)05-0023-1

(责任编辑:宋瑞斌)

猜你喜欢

表现力研究性音乐作品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