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重论元实现的事件结构解释

2011-04-07怀

关键词:论元谓词句法

朱 怀

多重论元实现的事件结构解释

朱 怀

动词所带论元数量并非固定的,大多数动词都具有带不同数量论元的能力,事件结构理论将决定论元实现的意义归结于动词的性质和事件组合的规则,克服了单一依靠词汇范畴化规则无法解决某些论元实现的问题。

论元;事件结构;宾语

一 论元变化难题

多重论元实现指的是大多数动词都具有的出现在不同句法环境中的能力。传统的语言学理论认为动词所带论元数量是固定的,在结构化的词条信息中是确定的。例如早期的生成语法理论,直接通过次范畴框架将动词的论元信息编码到词条中,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投射原则、论旨准则等原则系统;配价语法借用“价”指动词跟一定数目的名词性成分直接的依存关系,认为动词的价数是相对固定的,从而有了一价动词、二价动词和三价动词的分类。但是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经常出现的是很多动词具有带不同数量的论元的情况,例如:

(1)a.Terry gave the newspaper to Kim.b.Terry gave Kim the newspaper.

上例的“gave”和“跑”既可以带一个论元,也可以带上两个论元,这显然与一般认为的动词固定的带一个或两个论元的想法不一致。汉语中也大量存在着这种现象,以动词“走”“死”为例:

(2)a.张三走了。b.一个班走了五个人。

c.我走大路。d.汽车走之字。

(3)a.他死了。b.王冕死了父亲。

动词论元变化情况不仅对于语言理论研究是一个挑战,而且对语言教学也是一个难题,动词何时带一个论元,何时带两个论元,一元动词为什么能带两个论元,这些都是需要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对于多重论元实现现象,生成语法理论和配价理论都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构式语法则认为主要是构式决定论元角色,如果一个动词是与构式规约相联系的动词的成员,那么该动词的参与者角色可以在语义上与论元角色融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eth Levin教授和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Malka Rappaport Hovav教授,提出了从事件结构的角度解释多重论元实现的方法,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在语言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下面我们介绍这种理论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与生成语法理论、题元层级理论的比较来看其优点。

二 动词意义对句法的影响

事件结构理论是将事件和事件结构用于句法—词汇语义接口研究,探讨从事件到句法的映射理论。动词意义能决定论元的句法表现,但并不是所有的动词意义都能决定句法表现,只有那些和语法相关的部分才能决定论元实现,这些和语法相关的部分由基本的事件类型组成,具有内部时间结构,故称为“事件结构”。例如致使事件的事件结构形式为:

(4)[[x ACT<MANNER >]CAUSE[BECOME[y<STATE >]]]

因此“他提高了成绩”的事件结构为“[[他做]致使[变成[成绩<高>]]]”。事件结构模板采用谓词解构方法,将不同的谓词分解为基元谓词的固定集合,该集合由“基元谓词”和“语义常量”组成,“ACT、BECOME、CAUSE”等是基元谓词,而尖括号中的“MANNER、STATE”是常量,常量由本体逻辑范畴组成,属于开放类型,但常用的数量很少(如事物、处所、状态、方式等),常量可以填充到事件结构模板中的论元位置,也可以作为基元谓词的修饰语。从事件结构到句法的映射遵循如下原则:对于事件结构中的每一个结构参与者必须有一个论元XP在句法中实现(结构参与者条件)。“结构参与者条件”要求事件结构要求的参与者必须在句法中实现,简单事件有一个参与者,复杂事件有两个参与者,即一个次事件必须有一个结构参与者实现。

事件结构理论相对于题元层级理论更为科学。根据题元层级理论,论元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影响论元的实现,这些相互关系表明承担语义角色的论元之间具有优先或显著关系。题元层级是一种基于特定语言现象的经验归纳,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对于解释主宾语的选择、被动化、致使化及其它形态句法过程都具有吸引力。其问题是:(1)语义角色是派生(derived)结构,任何根据它们定义的层级也是派生结构;(2)缺乏一种得到一致公认的根据语义角色组成和排列的题元层级。题元层级产生的主要动力来源于“语境依赖性”(context dependence),即论元的句法实现不单单由它的语义角色决定,也由这些语义角色产生的共现论元决定。如具有某种语义角色的论元是否实现为主语依赖于这个句子中其它论元的语义角色。然而人们对于题元层级的表述存在很多争议,如客体/受事角色和其它角色特别是空间角色如目的和处所的位置如何安排;一些层级仅仅和论元相关,而另一些层级还包括和语义角色相关的附接语(adjuncts);层级排列的语义角色在数量和精度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题元层级理论在研究句法—词汇语义接口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事件结构理论的谓词解构将动词意义分解为具有递归性(recur)的一个或几个基元谓词(primitive predicates),动词的论元可以表征为与谓词相联系的论元位置。谓词解构和事件结构理论相对于基于语义角色的动词意义表征理论来说更具优势,因为基元谓词容易定界(delimit),数量很少,而且它将论元之间的关系编码,能解释论元之间的关系及多个论元能否共现。

三 事件组合分析

在语言使用中,经常会出现动词会多带一个论元的情况,例如“Sheila yelled herself hoarse”,“yell”本来是不及物动词,但是这里带上了反身代词和结果补语,也就是说动词后面多出了一个结果事件。从事件结构来看,一般认为带上了结果事件的整个句子仍然是单一事件而非复杂事件,因为标准的复杂事件应该由基本动词编码的致使事件和由结果短语编码的结果次事件组成,例如“Sheila’s yelling caused her to become hoarse”,推导出的结果结构导致了事件的组合。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不及物动词都能通过事件组合带上宾语呢?事实并非如此,事件组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包含单一事件的简单事件,另一种是由两个次事件组合而成的复杂事件。有时事件组合会导致简单事件,而有时又会导致复杂事件,非作格动词经常能通过事件组合产生简单事件,而非受格动词能通过事件组合产生复杂事件。非作格动词即使带上了结果事件,多出一个论元,但由于这一论元不是动词本身蕴含的,所以该事件仍是简单事件。汉语动词“走”和“死”带上不同论元也正是事件的不同导致的。如“王冕死了父亲”是由复杂事件“[父亲 死]致使[王冕[失去 父亲]]”推导而来的。

区分简单事件和复杂事件另一个重要根据是看两个次事件之间的时间关系,如果两个次事件之间存在时间依存关系,那么它们就会在事件结构中表征为推导的简单事件。英语中有大量的没有被动词蕴含的非次范畴化宾语,它们都能通过事件组合进行分析。词汇语义到句法映射认为动词的词汇语义表征和论元的句法表征之间存在普遍的预测关系,它假设词汇语义表征的被保存到句法里面的某些方面限制着映射过程,事件结构理论将决定论元实现的意义归结于动词的性质和事件组合的规则,克服了单一依靠词汇范畴化规则无法解决某些论元实现的问题。Beth Levin和 Malka Rappaport Hovav的事件结构理论将决定论元实现的意义归结于事件结构与语义常量,克服了单一依靠事件结构无法解决某些论元实现的问题;由于认识到体投射论元的不足,事件结构理论采用了不同于体决定论元实现的体系,这些特点使得该理论解释力更强。

[1]郑定欧.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Chomsky,N.1981.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M],Foris,Dordrecht.

[3]Goldberg,A.E.1995.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4]Levin,B.and Rappaport Hovav,M.1995.Unaccusativity:At the Syntax-Lexical Semantics Interface[M].Cambridge,MA:MIT Press.

[5]Levin,B.and Rappaport Hovav,M.1996.Lexical Semantics and Syntactic Structure[A].In S.Lappin,eds.,Th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Semantic Theory[C].Oxford:Blackwell.Pp.487-507.

[6]Levin,B.and M.Rappaport Hovav.2005.Argument Realization[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bstract:The argument number of verb is not fixed.The majority of verb can bring different number’s arguments.The event structure theory considers that the verb’s feature and event compose rules decide the semantics of arguments realization.And it can resolve the trouble that lexical categorization rules can’t interpret some argument realization.

Key words:argument;event structure;object

Class No.:H030Document Mark:A

Explanation of Multiple Argument Realization with Event Structure Theory

Zhu Huai

H030

A

1672-6758(2011)03-0117-2

朱怀,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讲师,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邮政编码:150080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句法—词汇语义接口研究”,项目编号:08D017

(责任编辑:宋瑞斌)

猜你喜欢

论元谓词句法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被遮蔽的逻辑谓词
——论胡好对逻辑谓词的误读
党项语谓词前缀的分裂式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基于语料库的俄汉“怀疑”语义客体论元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基于论元结构和题元指派对汉语处置义“把”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也谈“语言是存在的家”——从语言的主词与谓词看存在的殊相与共相
离合词扩展式的句法成因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