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选材之我见

2011-04-07石晓红

关键词:新视野教程习题

石晓红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选材之我见

石晓红

《新视野大学英语》是目前高校普遍选择的非英语专业教材。基本上该教材能够体现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且能够抓住社会热点。而该系列教材的读写教程的选材方面存在着某些不足,例如主题不一致,难易程度错位及因内容选材和习题带来的文化不安。

主题不一致;难易错位;文化不安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郑树棠教授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是国务院批准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大学外语推荐教材。[1]《读写教程》的选材注重趣味性、信息性、实用性和时代性,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设计语言、文化、习俗、伦理、信息、科学、社会焦点等方面。[2]总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该教程的诸多优势皆有所体现,但同时几点教程在设计方面的问题也得以显现,包括某些单元两篇文章主题不一致,Section A和Section B 难易程度错位, 及文章和习题带来的文化不安。

一 主题不一致

在《读写教程》的设计内容中有一点提到“每单元讨论某一话题,两篇文章的角度和体裁有所不同”。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某些单元两篇文章的主题是无法统一的。这在教学过程中给教师带来了一些麻烦,在展开一个新单元的学习时,第一步必然是总结一下本单元的general topic,即主题,然后再去讨论两篇文章所涉及的具体方向。但一旦出现了两篇文章主题不一致的情况,这一个单元就似乎是失去了灵魂,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主导方向。譬如《读写教程》第三册第四单元,section A The 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 讲述的是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是一种文化现象, 教师和学生可以把这一主题深入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代名词或文化象征,例如中国的文化象征是长城或龙等等。而section B Engelbreit’s the Name, Cute is My Game 讲述的确是一个女性的成功历程,教师的侧重点应该是通过女主人公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由此看来,这两篇文章在主题上可谓南辕北辙,并没有交集,因此失去了这个单元的主题一致性。

二 难易错位

《读写教程》中每单元的两篇文章根据教学目的而难易不一,Section A属于精读文章,通常难度较高,适合细致的分析。而Section B主要是培养并强化学生的各种阅读技巧,更适合做泛读或快速阅读练习。而在四册的《读写教程》教学中,笔者发现某些单元两篇文章难易错位,即Section A的课文简单容易,而Section B的文章却晦涩难懂,以至于影响了教学计划。譬如Book II的第一单元,Section A的文章为Time-Conscious Americans,讲述的是美国文化中美国人与众不同的时间观念——Americans believe no one stands still. And “we are slaves to nothing but the clock”。文章难度适中,适合具体分析及细致阅读。 Section B Culture Shock 是一篇围绕着文化冲击展开的说明文,目的在于锻炼本单元的阅读技巧——Reading for the main idea in a paragraph,方法是找寻每一段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这个技巧在文章学习过程中可以顺利完成。但文章的难度却不容许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又不适合做快速阅读练习。因为文章中生难单词较多,而且多数集中在某几自然段,使学生在理解过程中陷入误区。例如第四段当中作者要向读者介绍文化冲击第二阶段后个体自身发展出来的防御机制—— repression, regression, isolation and rejection,这一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尤其需要老师对于相关内容进行细致的讲解,方能达到理解的效果。如若此般讲解,这篇文章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具备了section A 的文章特征,却失去了section B文章的应用性。

三 文化不安

学习一种语言旨在了解一种文化,从而加强对这门语言的掌握。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就必然要经历文化差异,有时则会带来文化冲击,或是文化不安。即因为对文化上的差异很难适应或理解,导致内心的一种不适,或是厌恶。这种文化不安则体现在两个部分,一是文章,二是习题。

1. 文章部分的文化不安。总体来讲,这套教材的大部分内容都达到这样一个目的,但其中少数文章的选择却差强人意。以《读写教程》第二册Unit 6的section A为例, 正如课文的标题所示, As His Name Is, So Is He!, 人如其名。“名字”是一个很好的交流话题,更易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因此在这篇课文的导入部分,话题的渗入比较深刻。由名字的含义到名字意义的可行性,都能反映出文化底蕴下不同的文化反馈。但课文自身却难以维持这种轻松的氛围,由于文章的文化背景是美国,那么其中列举的名字传达的意义是特定的文化产物,而这一细节化的文化差异是英语学习者所难以理解的。例如文章中Paragraph 6 提到: Wouldn’t you be surprised to meet a carpenter named Nigel? A physicist called Bertha? A Pope Mel?[3]对于熟悉一些类似于Sandy, Jane, Tom, Jack等大众化名字的中国学生来讲,这些名字不只是单纯的陌生而已,还有一种困惑,对于它传达的意义一无所知,何谈有原文提及的surprised这种反应。另外同一段中还讲述了一个关于幼儿园两个小朋友并非人如其名的小故事: “There I was, trying to get a little active boy named Julian to sit quietly and read a book—— and pushing a thoughtful creature named Rory to play ball. I had their personalities confused because of their names!”[4]故事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不要“以名取人”,可问题在于当学生看到两个名字时就会有一种不安,原因在于名字自身的含义和故事展示的并不一致。正如教师参考书中所解释的Rory represents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al, logical, analytical, systematic, particular, and serious and comes from the Irish Ruaidhri, meaning “red king”. It is the name of the last high king of Ireland who resigned in the 12th century.[5]这个解释显然和故事中的老师认为Rory应该具有的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不一致,由此便会对老师和学生形成一种文化不安。

2. 习题部分的文化不安。新版《读写教程》的习题设计符合四级改革后的新题型要求,各个方面的练习能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强化某些做题技巧。然而,某些题型却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困扰,一种文化不安现象随之产生。在《读写教程》第三册和第四册的习题中有个全新的题型——Collocation,即搭配,又或习语搭配。要求是练习英语中某些单词在特定情境中的固定搭配,当然是符合英语国家的英语思路。譬如接电话应该为answer the telephone, 而不是receive the telephone,类似这类的常识性的搭配处理起来还是得心应手的,毕竟在初步接触英语时,英语学习者都会从教材或教师那里获得必要的搭配知识。可是在《读写教程》中某些词的搭配练习却更倾向于让学生根据句意生搬硬套,结果当然不佳——不仅无法帮助学生掌握这个单词的用法,反而带来一种文化不安,或文化困惑。

四 结语

根据《课程要求》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增加和强化了各个方面的实践练习及能力培养,且在题型方面也与目前的四级考试CET4要求一致,面面俱到,体现了现代社会英语学习的核心。随着教学及教材的改革,《新视野大学英语》必然能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以适应大学英语的授课及教学需求。

[1] [2] [3] [4]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6.

[5]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book II 教师用书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6.

ClassNo.:G642.0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OntheMaterialChoosingofTextsintheNewHorizonCollegeEnglish

Shi Xiaohong

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 is a series of teaching books commonly used in many colleges .Generally speaking , the book reflects the developing tendency and the hot topic of the society. However,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m . This essay is to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materials choosing in Reading and Writhing sections from four different aspects.

inconsistency in the theme ;misplacing ; cultural tension

石晓红,讲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辽宁·阜新。邮政编码:123000

1672-6758(2011)03-0017-2

G642.0

A

猜你喜欢

新视野教程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融合计算思维的国外项目式创客教程分析——以微软micro:bit CS教程为例
走进波士顿,开拓新视野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挽碧制作教程
后冥王星时代“新视野”要去哪儿?
高效渲染教程
“新视野”邂逅冥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