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观照下的太极拳武术文化外宣翻译问题与策略研究

2011-04-07杨瑞玲

关键词:目的论术语英译

杨瑞玲

(河南理工大学 万方科技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目的论观照下的太极拳武术文化外宣翻译问题与策略研究

杨瑞玲

(河南理工大学 万方科技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依据目的论,太极拳外宣翻译要传播太极拳武术理论和技击技巧,传播太极拳中蕴涵的传统文化气息。太极拳外宣交流面临缺乏自然对应物、武哲交融、中西文化差异、语义模糊、文学色彩浓厚、标准化水平低等问题,需要译者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选择适当的翻译模式,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又让英语读者易于理解、接受。此外,还要规范英译名称,以推动太极拳的国际化进程。

目的论;外宣翻译;武术文化;太极拳英译

目的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由德国学者赖斯和弗米尔在《普通翻译理论基础》一书中首先提出。弗米尔认为,翻译是一种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不是一个简单的转码过程,而是一种人类具体形式的行为;任何一项翻译行动开始之前,必须首先弄清楚它的目的是什么,否则就无法进行翻译——即目的决定方法和形式[1-2]。可见,翻译目的论的最高准则是目的决定翻译行为。目的论认为,翻译者必须根据翻译的目的来制定策略。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译文不可能和原文在各方面都一致。依据目的论,翻译行为可能有三种目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基本目的 (如可能是‘为了谋生’);目标语环境中译文的交际目的 (如可能是‘为了启发读者’);以及使用特定翻译策略或翻译程序的目的(如‘为体现源语结构上的特点而采用直译法’)。”[3]

外宣翻译是翻译实践的重要方面,不管哪个行业的哪种文本,在外宣翻译中都需要遵循使目的语读者积极了解中国、使中国先进文化早日走向世界的原则。

一、外宣翻译的目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目前的翻译重点应该转到向国外介绍中国的文化和文学上,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时代保持固有的文化身份和特征[4]。在文化全球化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武术要走向世界,世界要了解中国武术,最终都要取决于武术的对外宣传。武术外宣翻译的重要作用就是利用一种外语去传播我们中华武术文化的精华,而不仅仅是把武术进行两种语言的互相转换。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武术中的精品。因此,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太极拳与太极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武术文化的精髓,就成为太极拳英译工作十分重要的功能和目的。

黄友义指出,外宣翻译工作要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以增强我国的对外宣传效果。太极拳是用身体技能来展现生命智慧和哲学思想的一种武术,拳技是型,文化是魂。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以及交流的层次不断提高、力度不断加大,太极拳因其超凡的健身养生价值与高雅的文化品位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的喜爱。太极拳在国外面对众多不同文化背景的练习者,如何在异国传播而又不丧失自己的文化特色成了我们不能回避的难题。如果只是传播拳术,而其所承载的民族传统文化得不到传播,那么太极拳在国外就将成为一种简单的肢体训练手段,失去精髓,流于肤浅。太极拳的英译,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实践,其目的也不外乎是要创造价值,其具体外宣翻译目的可分为:一是传播太极拳拳术理论与技击技巧;二是传播太极拳拳术中蕴藏的传统文化气息,增强国际武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二、外宣翻译面临的主要问题

(1)缺乏自然对应物,语言转换难度大。太极拳的创立融合了中医经络学、养生学,并汲取了诸家拳法之精髓。它不仅有虚有实,有快有慢,有刚有柔,有开有合,而且讲究开中有合、合中寓开、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这些观念和表达在英语里缺少自然对应物,在翻译成英语时最难进行语言转换,导致了不等值翻译。

(2)中西文化差异,太极文化拳理难以反映。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其拳理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等经典著作,并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道、儒、释等文化的合理内容。有很多术语借用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哲理概念。比如,阴阳掌、抱元守一、开合手、如封似闭、开太极、丹凤朝阳、老君炼丹、七星锤等术语,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的哲学思想。而西方拳击纯粹是一种格斗术,几乎没有文化内涵可言。对外翻译时如果机械套用西方拳击术语就会造成意义缺损,如将太极拳翻译成Chinese boxing或者shadow boxing。

翻译目的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或译文是否“完美”,而是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实现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处理方法,即针对特定翻译目的选择特定翻译策略和方法。从英语文化的价值观出发的省略和归化,既严重损伤了武术的文化风貌,又剥夺了读者探索享受武术文化的机会[5]。2004年11月《体育成人教育学刊》中“武术术语的特点及翻译”一文主张把太极拳中“手挥琵琶”一式翻译成“Play the guitar(弹吉他)”,中国传统乐器琵琶被西方现代乐器吉他所替代,虽然有利于英语读者的理解,但是却将中国文化的内涵韵味完全抛弃,主动放弃了太极拳外宣翻译的文化传播责任和功能。

现阶段我们所见的有关太极拳的英文译本,多数仅注重对太极拳技术动作的讲解,而对太极拳拳理的介绍和讲解或忽视或有意回避。因此,有关太极拳拳理介绍的英文译作非常少,即使能找到一些,从翻译者的角度来讲,由于每个人对太极拳术语内涵的理解不同,也存在不少理解和用词上的不足与偏差。在对外交流联系工作中,中国1994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简化太极拳挂图》,动作解说规范清晰,但太极拳的拳理和功法却没有提及只言片语。

可见,由于太极拳本身拳理的深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语言的不同,太极拳的英译要想原汁原味地反映太极文化和太极拳理,绝非易事。

(3)太极拳术语英译的不规范阻碍了太极拳武术文化的外宣交流。太极拳历史悠久,所负载的传统文化特色浓厚,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词来翻译。因此,太极拳术语的英译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再加之译者对翻译方法掌握不准确以及表达习惯不同等原因,极易造成对太极拳的术语翻译的误译和错译。

在能够查到的关于太极拳的英文著作中,仅“太极拳”这个拳种名称,其译法至今就没有统一,更不要说术语、动作等名称的统一了。即使在《汉英词典》、《新时代汉英大辞典》、《英汉/汉英武术常用词汇》等常见辞书中,关于“太极拳”就有Taijiquan,Taiji boxing,traditional Chinese Taiji,T’ai Chi CH’uan,shadow boxing,hexagram boxing等不同翻译方法。又如“丹田”一词,被翻译成DanTien、diantien,dantian,dan-tien甚至tantien。此外,太极拳相关术语的翻译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至今未能形成相对固定一致的术语翻译体系。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这种翻译后的不同拼写方式极易给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太极拳爱好者造成视觉上的混乱,不利于世界范围内的太极拳交流与切磋。我们深刻认识到,这种英译术语的不规范性也正在阻碍着太极拳武术文化的外宣交流。

三、对策及建议

目的论主要有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信法则。目的论的第一个法则就是目的法则,作为首要法则,它声称翻译行为所要表达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弗米尔对目的法则的解释是:“每个文本均为既定目的而产生,亦为此目的服务。由此,目的准则是指:译、释、读、写皆遵循某种方式,此方式可让文本、译本在其使用环境下运作,面向想要使用文本、译本的人,并且完全按照他们所希望的方式运作。”[6]目的论的第二法则是语内连贯,它要求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且语意连贯,合乎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目的论的第三个法则是忠信法则,它要求译文要与原文存在某种联系,但并不一定字字对应。目的论所要求的忠信,其程度和形式是由目的来决定的。因为目的论这几个法则之间的重要性是有梯度的,忠信法则从属于语内连贯,二者又都从属于目的法则。依照目的论的三个法则,笔者特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1)因词而异,寻找最佳契合点,解决由于文化缺失造成的不等值翻译。在翻译中,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方法来处理太极拳翻译中的问题: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

太极拳中独有的一些术语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词。无论再高明的翻译对“太极”的理解也会存在偏差,与其让外国人一知半解,不如直接教他们中国文化的音译,让他们自己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如:“太极拳”、“气”、“阴阳”、“武术”“丹田”等,这些术语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无法准确再现原文内涵,这类特有的概念应以音译为宜,即“Taijiquan” “Qi”“Yinyang” “Wushu” “Dantian”等。随着这些音译词汇在西方国家的传播,这些汉语词汇也就进入了西方的语言。如果太极拳的拳理和技术动作在译入语中能找到相对应的词语,而且不改变词义,不影响理解的话,那么就可以对其进行等值转换,如按、挤、闭气、进步等。

但是,在术语与译语体现出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为使译文读者得到和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文化信息,我们不得不舍弃武术术语的字面意义,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此种译法即为武术术语的意译法。例如, “双峰贯耳”这个术语,“双峰”是双拳的象征和比喻,所以应该意译为 “strike opponent’s ears with both fists”(用双拳打对方的两耳)。但意译法常常会导致译语失去源语的文化特色,所以对于民族文化特色浓郁的术语词汇不宜采用意译法[7]。

(2)加强文学修养,提高文化翻译能力。要想在太极拳武术英译中保持民族文化特色,需要译者对太极拳武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现实中,多数译者对太极拳拳理、文化理解不够深入。这样即便译者英语水平很高,但因其不能理解太极拳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翻译时就不能忠实传达寓意,更别提保持中华传统文化特色了。这就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先下工夫了解掌握太极拳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全面、透彻地理解太极拳的拳理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主动地进行不同等级的语际转换,尽其所能为英语读者展现原汁原味的太极拳文化。如太极拳中“玉女穿梭”一式,玉女在中国文化中特指美女、仙女,象征清纯、无邪,是极具褒义的一个词。然而jade在英语中不仅仅指玉石,还常喻指“不名誉的女子、荡妇”。有人曾将太极拳中的“玉女穿梭”翻译成“jade girl works at shuttles”,这样一个很有美感的词语就极容易被英语读者理解为一个贬义色彩很浓的短语,从而对太极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产生极大的误解。又如武术术语“左揽雀尾”中的“雀”是指“孔雀”。中国人喜欢孔雀和它的漂亮的尾巴;而西方人却把英语单词 Peacock(孔雀)与灾难、贪欲和自大联系在一起。在太极拳外宣资料的英译中,译者要充分考虑中西文化的差异,使译文能够达到所期望的外宣交流效果。

此外,很多武术典籍 (如陈王廷的《拳经总歌》)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诗词歌赋无一不包,古典文学色彩极其浓郁。武术典籍与中国古典文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对译者自身的文学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译者不仅要精通英、汉两种语言,还必须熟悉中国的文言文,这样才能够在白话文、文言文和英文之间进行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

(3)民族化、国际化并重,加强国际武术文化交流与融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8],太极拳的外宣翻译既要接受翻译理论的指导,又要按照太极拳自身特点及其国际化发展的规律进行,为武术甚至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所谓武术术语的国际化,并非指要把武术术语作为国际上唯一通用的标准术语进行推广,而是指各种语言中的武术术语在所表示的概念等方面的趋同化或接近化。翻译过程中只有理解源语文化的完整个性,并在译语文化中如实地表现出源语文化的风貌,才能保证不偏离翻译的实质,达到文化交流融合的目的[9]。 “手挥琵琶”译为“playing the guitar”,虽然迎合了西方人的口味,但吉他和琵琶的差异实在无法让它们互相替代,这样的翻译真是无法传神,因此建议将琵琶直接音译,把该动作译为“playing the Pipa”。但是,对文化底蕴浓厚的术语或概念的翻译,也不能因为它们都是中华武术文化中所独有的,在英语文化中没有对应词语,而一味地始终坚持音译,强调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结果却使英语读者不知所云;也不要为了方便或迎合西方人口味,而简单地采用归化和异化策略,停留在浅层的语言转换上,甚至做出似是而非的翻译,从而导致太极拳翻译中传统文化内涵的丧失,误导英语读者,阻碍太极拳武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4)注重读者理解,关注读者接受。关联理论的创始人Gutt指出,不考虑背景知识,而想把同样的思想传达给任何人,这是办不到的。面对不同的受众,我们不仅要改变说话方式,还要改变我们想表达的内容。所以,太极拳外宣翻译同其他类型的翻译不同的是,一定要首先采用读者易于接受的策略,以确保在宣传内容方面获得认同。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目的是为了交流信息。而这种交流的基础是交际各方必须具有共同的知识,否则很难做到相互理解。在这种大背景下,太极拳的外宣翻译可视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而文化认同理解则是太极拳外宣翻译的关键。

太极拳武术中有大量涉及体现中华传统文化,而英语文化中却不存在或不认同的内容和现象,这对于英语读者来讲,是理解的难点。译文读者对译文能否完全理解,译文是否明白易懂,可接受性的高低如何也会直接影响翻译的效果。Newmark在关于翻译具有民族特色词汇的论述中说:译者在决定必须翻译某一个对于目的语读者陌生的词汇时,通常除了传译之外,还需作进一步的补充说明[10]。针对太极拳的特点和风格所展现出的传统文化理念,要想使英语读者易于理解、便于接受,并能够有效传达太极拳的精髓和要点,就需要译者对译语文化中的缺失部分进行有效的补充,从而为广大国外太极拳爱好者建构有效的认知图式。作为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译者应担负起自己的职责,采取必要、恰当的方法,使西方读者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到文化的差异。如“手挥琵琶”译为playing the Pipa(a kin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由于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不同,在多数情况下若将中华武术的表达方式完全搬到英文中来,会很难符合英语的习惯,很难引导读者理解词意。译者不能太受限于原文的形式,应充分考虑到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文化方面的差异,翻译时适当调整,使译文符合译语的语言习惯。

(5)规范太极拳术语英译,促进太极拳武术文化的外宣交流。当然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单靠译者个人努力是不够的。应尽快组织专家成立“武术术语审定委员会”,对术语及其译名制定规范化标准。根据目前太极拳英译的情况,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应与新闻出版部门协作,急需编纂、出版发行一套权威性强、统一性高的太极拳武术术语词典或字典。另外,武术权威机构 (国际武术联合会)有必要在国内外各大武术比赛中对太极拳英译术语进行规范统一使用,在此基础上建立标准的太极拳武术术语数据库,编纂权威的太极拳武术双语大辞典。基于太极拳文化的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交流的需要,要求太极拳武术术语的英译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能承担此项重任的只能是我国的太极拳武术管理与推广机构。管理与推广机构应积极组织翻译界和武术界的专家学者,对现有太极拳武术术语译词的规范和统一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并将其中认同度比较高的太极拳专业术语翻译后的拼写方式,给予权威性的界定,及时将统一和规范的术语翻译,在权威的媒体和刊物上定期进行公布。这样既便于出版发行机构和权威辞典对太极拳的英译武术术语的词条进行收录和推广,也便于国内各类相关学术机构,在进行相关的翻译时统一采纳与吸收,更便于广大英语读者对太极拳武术术语的学习、理解和接受。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在翻译目的论的视域下,太极拳英译工作要传播太极拳武术理论和技击技巧,传播太极拳武术中蕴涵的传统文化气息,加强国际武术文化交流与融合。在太极拳英译过程中,缺乏自然对应物、武哲交融、中西文化差异、语义模糊、文学色彩浓厚、标准化水平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太极拳武术文化的外宣交流。太极拳武术翻译应因词而异选择适当的翻译模式。译者不但要掌握最基本的翻译技巧、拥有扎实的中文功底、熟悉英语文化,而且要充分认识并了解太极拳的动作特征及民族文化的内涵,熟悉中国哲学思想和经络学说。既要在英语文化中引入太极拳的原有风貌,保持它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又要让英语读者能理解、接受。而太极拳要向世界推广,必须有统一、规范的全面体现民族特色和本质属性的科学概念和英译名称,以便在外宣翻译过程中更好地传播其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推动太极拳武术文化的国际化进程。

[1]VERMEER H A.Frame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M].Heidelberg University Press,1987.

[2]MUNDAY J.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London and Routledge,2001.

[3]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王宁.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0(1):10-14.

[5]NORD C.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6]王大来.从翻译的文化功能看翻译中文化缺省补偿的原则[J].外语研究,2004(6):68-70.

[7]杨海庆.跨文化交流与武术术语的英译[J].搏击·武术科学,2008(10):10-12.

[8]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9]程平.论文化融合与翻译的价值取向[J].湖南社会科学,2001(2):85-86.

[10]NEWMARK 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New York:Prentice Hall,1988.

The Research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of Taijiqu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Yang Rui-ling

(Wanf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0,Henan,China)

According to Skopos theory,the purpose of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of Taijiquan is to publicize its basic theories and fighting skills together with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mplying in it.But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has to face the problems of lack of counterparts,Wushu philosophy,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east and west,semantic fuzziness,strong literary flavour and low normalization,etc.may severely hinder the process.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aijiquan,translators should improve their literary accomplishments,choose proper translation methods,preserv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provide understandable and acceptable versions and contribute to normalization of Taijiquan translation.

Skopos theory;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Wushu culture;English translation of Taijiquan

G852.11

A

1673-9779(2011)03-0336-04

2011-03-16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2010BYY004)。

杨瑞玲 (1973-),女,河南焦作人,讲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E -mail:yangrling@sina.com

[责任编辑 王晓雪]

猜你喜欢

目的论术语英译
摘要英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的影视剧字幕翻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高校外宣翻译中的文化性翻译策略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