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式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模式影响因素研究

2011-04-07王一伊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4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城乡农民

张 燕 王一伊

(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①出版管理中心 河北唐山 063000)

开放式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模式影响因素研究

张 燕 王一伊①

(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①出版管理中心 河北唐山 063000)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城乡一体化 公共图书馆

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兼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十七大报告都提出要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注和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少不了图书馆的参与,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这种大的环境下,相关政策无疑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全面治理提供了最高政策依据和改革目标。

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和意义

1.1 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满足公民公共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生产与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该具有公益性、社会性、系统性三个特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由几个部分构成:一是政策法规体系。二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建国以后我国建立的覆盖城乡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公共图书馆与博物馆等社会文化网络。三是现代服务手段的运用。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科技因素的支持,同时要注重运用现代服务理念,拓宽服务领域,延展服务范围。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演出等都是应用现代服务手段的新形式。四是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五是经费保障。公共财政应当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投入力度。

1.2 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和谐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我国政府整体改革与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建设目标。正因为如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越来越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以及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受到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待。

2 开放式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模式的概念

开放式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模式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以宣传先进文化为宗旨、以保障大众基本文化需求,如阅读需求和传播知识、交流信息等为目的,集合公共图书馆各类功能、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机构及其服务之总和。它是一个面向全社会、惠及全民的、开放式公益性服务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该模式具有性质上的社会性、形式上的开放性、组织上的网络性等特征并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在这个模式中,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是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公共文化事业服务的重要责任。因此,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职能,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3 影响开放式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模式的因素

3.1 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在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转型初期,无论是地方党委、政府,还是图书馆服务机构,或是图书馆学界,由于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基于对“公共服务”理论知识的缺乏及对新出台的国家有关政策理解上的不全面,难免会出现一些盲区或误区。对此,笔者以为,需要从我国图书馆治理的新政策、新理念出发,理性梳理和正确剖析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一些基础而重要的问题,切忌因决策上的失误而延缓本已处于落后的基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发展进程。

3.2 与城市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相比较的主要差距 农村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虽然现在各地方都在积极施行“城乡一体化”建设,但是很多人对这一概念都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大量的乡村城市化,其实不然。城乡一体化的实质是广大农村和农民也要和城市一样均等地享受到城市化的发展成果,享受到现代化的便捷的生活方式。但现实是,广大的农村在人均基础设施的投入、教学、医疗等方面与城市相比都存在着全方位的差距,文化上的差距更是城乡差距中最大的一块短板。农村文化资源相对匮乏,文化消费水平普遍低下,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文化事业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文化设施也落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群众享受文化的权益在有些地方难以保障。

3.3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载体不全,网络体系没有形成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部分乡村建立了一批高标准的文化站及活动中心,但仍有部分乡村还没有建立文化站。我国西部的乡村图书馆体系与东部的差距相当明显。发达地区的市馆与乡镇分馆实行联网管理,读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图书预约、网上续借、馆藏书目查询等,并且实现了图书通借通还,使广大基层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最近的地方,阅读到最新、最全的文化科技书刊。乡镇分馆还根据农村作息时间实行了晚上开放制度,方便群众阅览,读者流量不断攀升。而落后地区的村社图书馆网络管理混乱无序,读者稀疏无几。

3.4 农村文化事业队伍缺乏稳定性,队伍素质,文化服务效率不高 文化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和文化事业经费得不到妥善解决,文化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化和业务素质不高,严重地影响了文化服务的效率。从事农村文化建设的干部队伍配置不强、人员缺位现象较普遍;文化建设队伍素质不尽人意,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素养不高,对农村群众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不能完全适应农村文化的需要;一些文化干部职能异化,职责不到位,工作不集中的情况比较普遍;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足。

3.5 农村文化事业业务经费比较紧张 目前,有的地区虽已建立了县、乡公共文化机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基本保障了县乡两级文化机构的人员经费和机构运转经费,但不能保障专项业务活动经费,村级公共文化机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尚未确立,导致了大部分县级以下文化单位经费紧张,大量文化活动的经费不能得到保证,有业务不能正常开展。同时资金短缺、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尤其是边远农牧区广播电视业建设的发展。作为传播文化重要媒介,广播电视是“重设备,高消耗,高投入”的行业,设备更新快。资金缺乏,不可能有较多资金投入到广播电视业建设中,农村广播电视网络覆盖面有限,特别是处于边境的贫困地区成了盲点地区。

3.6 提供的主要服务元素单一、针对性不强 目前,我国西部的乡镇图书馆大都是由农户一家一户自发经营,或由政府组织承包到农户个人,农家书屋无力进行市场调研、上档升级,强化服务的意识较弱。大多数农家书屋没有进入整体的乡村图书馆文化网络,仍然是自发经营、自负盈亏,管理上不规范,针对性不强,村社书屋提供的主要服务元素品种单一,多以出租休闲小说、连载小说,浏览日常报纸为主,报刊杂志的科学技术含量较低,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户急需解决的生产技术问题,对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提升文化修养、文化素质的作用不大。

3.7 农民满意度不高,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农民的知识性文化生活偏少。大部分农民不经常去图书馆或书店,农民的文化活动较少,业余活动单一。大部分农民业余时间以娱乐为主,其中近半数农民选择在家看电视或听广播,偶尔每个月看一场电影和戏剧。农民文化活动意识较低,农民月文化产品消费在30元以下,仅有少数农民非常愿意参加文化活动,大部分农民不经常使用公共健身设施,近半数农民对文化政策法规一无所知,极少数农民认为除了积极参与,自己不会对农村文化发展起到任何积极作用。大部分农民认为文化设施的数量应该有所增加,能经常接触到文化工作者的农民仅占少数,大部分农民对当地文化工作者的服务状况不满意。

从以上的情况分析看,如何改变目前偏远地区村民的文化生活环境,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他们的下一代在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丰富的文化生活环境中健康成长,是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当然,作为开放式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模式的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的系统工程,除了以上所述困境之外,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并且还会随着系统建设发展而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其出路和解决办法。

[1] 沈东伟.从图书馆建设看陕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情报杂志,2009,28(6)(增刊):183

[2] 邢 杰,李凌杰.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现状与对策[J].图书馆,2010,(3):17

[3] 周德明.关于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7,(5):32

G 250

C

1008-6633(2011)04-591-02-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HB11TQ018)。

(2011-05-10 收稿)(王一伊 编辑)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城乡农民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