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隐喻与隐喻语篇的主题分析

2011-04-07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银狐连贯段落

李 兵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南娄底417001)

隐喻与人类思维和语言的密切关系引起了修辞学、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的注意。迄今为止,大量的研究涉及了隐喻的修辞功能,认知功能,以及语言的词汇空缺所引起的命名功能。对于隐喻的语篇功能,国内的学者也有一些研究。束定芳阐述隐喻是一种话语现象,只有在语境中才能识别隐喻并且领悟间接表达的隐喻意义[1]。任绍曾分析了概念隐喻及其语篇体现[2]。魏在江[3-4]指出从语篇角度研究隐喻可以为语篇分析拓展一个新的领域。但是,总的来看,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还不充分。本文拟尝试从主题的角度,分析隐喻语篇的建构和认知。我们之所以选择文学语篇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文学语篇的主题比较集中,不是随意更改。

我们认为,在文学作品的语篇分析中,主题分析具有与主位分析不同的意义。由于主题是等级(hierarchical)体系,主题分析能够突出显示文学语篇的宏观结构。在隐喻语篇中,主题还具有特殊的意义,主题是隐喻语篇建构和识解的重要手段:从创作角度,隐喻建构文学作品的主题;从识解角度,文学作品的主题的关系是隐喻。

一 概念隐喻与隐喻语篇

首先,我们必须区别认知语言学的两个概念: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和隐喻表达式。

虽然语言学和认知科学都将隐喻作为各自的研究对象,但是研究的范围和重点不相同。这就使隐喻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认知科学的隐喻是概念隐喻,是指人类的思维和认知方式;语言学的隐喻是一种比喻格。Lakoff&Johnson指出概念隐喻是我们对世界加以概念化的认知方式,是人们通过一个领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个领域的经验[5]5。人类的思维的概念隐喻是抽象概念,它需要用文字表达出来,即隐喻表达式,它表现为日常生活中语言。例如:

概念隐喻 ARGUMENT IS WAR

隐喻表达式

Your claims areindefensible.

Heattacked every weak pointin my argument.

His criticisms are righton target.

Idemolishedhis argument.

I’ve neverwonan argument with him.

You disagree?Okay,shoot!

It you use thatstrategy,he’llwipe you out!

Heshot downall of my arguments.[5]4

隐喻表达式可能是语言学中明喻、隐喻、借代,拟人等各种比喻格,也可能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语言,这是因为人们经常使用这些隐喻语言,便不再注意这些语言的来源。

隐喻表达式也可能是一种语篇形式,延伸成一个或若干段落。这种体现概念隐喻的语篇,称为隐喻语篇(metaphor text)。

隐喻语篇与非隐喻语篇的区别在于文学语篇的宏观结构是否是隐喻,而不在于语篇的局部是否出现了隐喻。例如,下面一首诗是隐喻语篇,因为整首诗是围绕隐喻FOG IS CAT展开。

Fog

The fog comes

onlilttle cat feet.

Itsits looking

over harbor and city

onsilent haunches

and then moves on.[6]

二 主题与隐喻语篇

接着,我们要通过主题,分析隐喻语篇的建构和识解。

(一)主题与主位的区别

主题是隐喻语篇建构和识解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语篇分析中,人们比较重视主位分析。其实,主题分析具有与主位分析不同的意义。

主题是语篇谈论的对象,主题在小句层次上往往就是小句的第一个成分。主题与主位是不同的。主题是语篇范畴,是跨层次的,是动态发展的;主位是句法单位。主题分析能够充分显示语篇的宏观结构,着重语篇结构的连贯;主位分析有助于研究语篇的衔接。

彭宣维对主题(topic)有专门的研究,他指出主题是语篇性质的范畴[7]46。

我们认为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其一,“范畴”包括若干对象,某个具体语篇也许存在若干主题。其二,“语篇”可大可小,主题可以是整个语篇的主题,一个或数个自然段的主题,甚至是一个小句的主题。彭宣维举例[7]54:

例1 That clock doesn’t work;it’s not working.

例2 Your face is the face as everybody else has——the two eyes so,nose in the middle,mouth under.

例1由两个小句构成,两个小句主题分别是that clock和it,它们都是指同一事物。句子的主题,即基本主题(primary topic)是 that clock。

例2由四个小句构成,存在四个不相同的主题。第一个小句的主题是your face,后面三个小句的主题分别是:the two eyes,nose和mouth。但是从整个句子来看,句子的基本主题是your face。

因此,正如彭宣维所指出的,语篇的组织和发展会涉及不同层次的主题发展问题,句子的主题,句群的主题,段落的主题,语篇的主题。这些主题也许共一个主题成分,如例1;也许彼此相关却不相同,如例2。

同样,隐喻语篇往往存在若干主题,这些主题是动态变化的,一些小句主题发展为段落的主题,或者是篇章的主题。

(二)隐喻语篇基本主题的建构

魏在江指出,在许多语篇中,作者往往选定一个隐喻,以此支配整个语篇的脉络。隐喻建构文学语篇的主题。我们说,具体来看,文学语篇的主题一般围绕源域的主题和目标域的主题来建构。

例3:

有洁癖的银狐

(1)在西伯利亚,有一种狐,叫银狐。银狐有一种洁癖,它十分爱惜自己那身洁白的皮毛,只要身上沾了水珠、草叶什么的,它就会用舌头舔得一干二净。

(2)当地的猎人,正是利用了的这个洁癖,而去捕获银狐的。他们在银狐经常出没的地方,把麻醉药撒在周围的树叶上和草丛间。银狐们在舔干净皮毛上沾有麻醉药和的水珠和草叶时,也麻醉了自己,从而轻易地成了猎人的“俘虏”。

(3)生活中,对于赞美和表扬,我们往往喜于接受,但对于外来的“污点”,比如别人的些许指责,我们往往承受不起,斤斤计较,纠缠不放,缺乏一种“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冷静心态。在极力洗净自己身上的污点时,变得不理智、不清醒、结果成了别人的“俘虏”。[8]

上文由3个段落组成。段落(1)出现的不相同的主题是“在西伯利亚”和“银狐(“它”指代“银狐”)。“在西伯利亚”表示地点,因此成为“银狐”的背景主题。所以,经过主题合并,段落(1)的基本主题是“银狐”。

段落(2)中主要的不相同的主题是“猎人”和“银狐们”。同样,经过主题合并,段落(2)的基本主题是“猎人”。

虽然段落(1)和段落(2)的主题分别是“银狐”和“猎人”,但是“猎人”是银狐的故事发展中出现的人物,因此成为背景主题。从整体来看,这两个自然段的主题是“银狐”。

段落(3)的基本主题是“我们”。

例3整个语篇的最高层次的主题是“银狐”和“我们”。作者通过叙述“银狐”成了“猎人”的俘虏以及“我们”成了别人的“俘虏”,其中的相似性使读者领悟到“我们是银狐”。“我们”是关于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主题。“银狐”是关于源域(source domain)的主题。

从整体来看语篇主题的建构,作者在“我们是银狐”的隐喻驾驭下,语篇主题分别围绕源域“银狐”和目标域“我们”展开。

(三)隐喻语篇的主题的连贯

凡.戴克[9]认为,语篇连贯表现为两个层次上的连贯:“线性连贯”和“宏观结构”(macrostructures)上的连贯。“线性连贯”指由句子或一系列句子所表达的命题之间形成的连贯关系。语篇的宏观结构指总摄全篇的总主题所代表的语义结构,它由各层次的语义浓缩而成。

隐喻语篇的宏观结构的连贯表现为基本主题的关系是隐喻。

下面我们分析一首隐喻诗歌主题的连贯。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按照诗行(即线性结构)来分析,存在若干主题,如:读书、水塘、天光云影、原因、答案。

先看标题,其主题是“观书”,同时,也成为最高层次的主题,即语篇的主题。

这四行诗的主题描写了水塘景色和水清如许的原因,这些主题是线性结构的连贯,它们形成了更高层次的主题“半亩方塘”。

因此,语篇的宏观结构,即高层次主题是:

观书

半亩方塘

从表面看,这两个主题是不连贯的。但是,在隐喻的认知方式下:“观书如观半亩方塘”,这两个主题实现了连贯。“半亩方塘”具有隐喻意义,是描述读书的具体情形。

在文学语篇的主题的建构中,主题之间的语义冲突会在隐喻的认知条件下消除。隐喻实现了语篇的宏观结构的连贯。

隐喻语篇是文学语篇的特殊组织型式模式(pattern),概念隐喻和主题是重要的组篇手段。从建构角度,作者通过概念隐喻在源域和目标域中选择主题,实现语篇的宏观连贯;从识解角度,读者发现文学语篇的若干主题通过层级合并发展成为源域和目标域的主题,使文学语篇的基本主题呈现隐喻关系,体现了语篇的宏观连贯。诚然,概念隐喻和主题的关系犹如手链的绳串和念珠,隐喻语篇由此为人们所认知。

[1]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4.

[2]任绍曾.概念隐喻和语篇连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91-100.

[3]魏在江.隐喻的语篇功能:兼论语篇分析与认知语言学界面研究[J].外语教学,2006(5):10-15.

[4]魏在江.隐喻与文学语篇的建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3):13-14.

[5]GEORGE L,MARK J.Metaphor We Live by[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5.

[6]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171.

[7]彭宣维.英语汉语篇综合对比[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6.

[8]黄小平.有洁癖的银狐[N].羊城晚报,2010-11-26.

[9]VAN DIJK T A.Text and context:explorations in the pragmatics of discourse[M].London:Longman,1977:95.

猜你喜欢

银狐连贯段落
银狐家的100个锦囊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高雅之银狐犬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可怕的习性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写作连贯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