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能下的红四方面军参谋长
2011-04-06宋凤英
宋凤英
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的倪志亮是中国人民军队的著名将领,参加过广州起义,曾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西北军区参谋长、红军大学校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参谋长、晋冀豫军区司令员等重要职务,是红军和八路军的一员名将。在新中国成立后,倪志亮任驻朝鲜大使、解放军后勤学院教育长、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倪志亮能上能下,不计较职务高地,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显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从游击队队长升为红四方面军参谋长
倪志亮1900年10月出生于北京市一个贫民家庭。全家父母弟妹共6人,靠他父亲做小贩维持生活,经济拮据,常负债务。倪志亮8岁入私塾,后在市立高小读书至15岁毕业。因家贫1916年到北京东四牌楼东大街杂货店当学徒,受尽了奴役和虐待。倪志亮不堪忍受迫害,决定到军队中去找出路。1917年春,倪志亮来到皖系吴光新部第二混成旅当兵,后随该旅开赴四川重庆和湖北宜昌等地。1923年,吴光新旅在武昌被解散。1924年春,他转赴潼关入陕军第一混成旅炮兵营当文书。后来,该部开往洛阳作战。经过几年的军旅生活,倪志亮感到军阀部队争权夺利,混战不息,政治腐败,军纪涣散,是没有前途的。他决心另谋出路。
1926年1月,倪志亮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在那里,他受到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的熏陶,接受了周恩来、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的革命宣传。入校不久,就加入了周恩来等领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同蒋介石操纵的“孙文主义学会”的反动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26年10月,倪志亮在黄埔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开始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战斗生涯。1927年4月15日,广东军阀发动反革命政变,对黄埔军校进行“清党”,倪志亮被国民党逮捕。后被营救出狱,随即参加了我党领导的广州起义。在战斗中不幸受伤,但他忍着剧痛,仍坚持战斗。起义失败后,他随起义部队撤退,由于伤势过重,未能随队转移。当时白色恐怖十分严重,党内一些不坚定分子变节、脱党,而倪志亮坚信革命必胜。伤愈后,他历尽艰辛到上海找到党中央。党中央考虑到鄂豫皖边区武装斗争刚刚开展,急需军事干部,便派他到该地区加强那里的军事工作,成为党中央最早派到鄂豫皖根据地的干部之一。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创立的主要根据地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发源地。倪志亮是1928年10月5日到鄂东游击区的。当时黄麻起义的游击队已改编为红军三十一师,下辖四个大队(对外称团),一、三大队为主力。王树声任第一大队党代表,倪志亮任第三大队队长。此后,倪志亮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投入到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的创建和发展上。在徐向前总指挥的直接领导下,他参加和指挥了鄂豫皖时期和川陕时期几乎所有的重要战役、战斗。每次战斗,倪志亮都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靠前指挥,撤退时,他都是留在后边,等部队走完他才撤下来。1929年3月,在吴光浩、戴克敏的领导下,王树声、倪志亮率领游击队两个主力大队首战禹王城,再取熊家畈,三打涂家湾,壮大了游击队的声威,并使黄安北部联成一片,成为红色区域。后来又先后进行了七里坪、古峰岭、箭厂河等战斗,使游击战争蓬勃开展,游击队的力量迅速壮大。在川陕根据地反“三路围攻”时,此时已是红十一师师长的倪志亮和政委李先念率领两个团激战大明垭,依托险要地形和工事,击退敌人8个团连续进攻,阵地岿然不动。他带领的部队,以作战勇猛、顽强和善于打硬仗、恶仗著称。
在红四方面军,流传着倪志亮用银元退敌的故事。在一次战斗中,大部队已经撤出了战斗,可敌人穷追不舍,为了掩护最后一部分部队的撤退,倪志亮带着警卫员,牵着一头骡子留在最后。当时战斗甚为激烈,同志们几次催促他,他仍没有撤下去。就在这个时候,有股敌人追上来了。可倪志亮不慌不忙,叫身边的警卫员撒一把银元。果然,敌人蜂拥过去,抢夺地上的银元。这样,部队趁机撤离。在苏家埠战役中,倪志亮指挥红十一师围歼韩摆渡之敌,我军吃掉敌人援兵后,韩摆渡的敌人成了惊弓之鸟,于5月8日被迫投降并举行投降仪式。此时敌机并不知道韩摆渡已被我军占领,又派飞机到韩摆渡空投食品。倪志亮命令部队换上国民党士兵服装,示意敌机空投物品,当敌机空投后,他指挥部队一起开火,击落了敌机,这是红军历史上击落的第一架敌人飞机。
具有革命的胆略,善于打硬仗、恶仗是倪志亮指挥作战的又一特点。不管敌情多么严重,不论条件多么艰苦,都能沉着应付,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巧妙运筹,调动敌人,创造和捕捉战机,使许多战斗出奇制胜、化险为夷。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组成后,倪志亮相继担任第十师和第十一师师长。在此期间,为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他先后率部参加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等重大战役,为战役战斗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32年6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红四方面军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向川陕边界转移。在转战2000多公里的两个多月中,倪志亮指挥的十一师打了不少硬仗、恶仗。10月19日,当部队行军至枣阳新集时,总部突然被追击的敌人包围,敌人冲到离总指挥部仅有50米远的地方,当时总部只有300来人的机关人员和警卫、通信部队,方面军首长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这千钧一发时刻,倪志亮、李先念指挥部队及时救援总部。他们带领后卫部队向围攻总部的敌人发起勇猛反击,打退了敌人,保护了总部的安全。
1933年7月,倪志亮担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他协助总指挥徐向前做了大量工作,不仅在司令部建设、作战训练、通信联络等方面都卓有建树,而且对后勤工作、根据地建设等也付出了大量心血。在长征初期,倪志亮负责方面军的掩护任务,在环境恶劣、敌情复杂的情况下,他置生死于度外,每次战斗都亲临第一线指挥。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8万多人渡涪江西进。倪志亮认为,要保证部队主力胜利完成渡江任务,必须控制住窦 山一线。他命令三十三军二九四团坚守窦 山,二九四团同敌人血战四昼夜,掩护主力安全渡过涪江。
倪志亮还是红四方面军的一位教育家。1933年7月,倪志亮任红四方面军彭杨军事学校校长,傅钟任政治委员。1934年12月后,彭杨军事学校扩编为红军大学,倪志亮仍然担任校长。他非常重视学校的教育训练,对教育方针、教学内容、教学计划都亲自过问,并经常亲自授课,跟学员一起操练,进行实战演习,模爬滚打。由于他的严格要求和管理,彭杨学校为红四方面军输送了大批军政人才。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与红一方面军干部团合并,组成红一、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校长仍为倪志亮,何畏任政治委员。1935年9月,倪志亮随军南下转战川康边,任红军右路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与指挥了绥(靖)崇(化)丹(巴)懋(功)和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1936年4月,倪志亮任四川省军区司令员、红四方面军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后,共同北上。9月,红军通过草地,翻越腊子口,经哈达铺进入眠州到达二十里铺时,倪志亮调任红军大学步兵学校校长,负责教育及行政事务工作。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
抗战时期,从一二九师参谋长到游击司令
1937年初,倪志亮进入抗大第二期学习,并任大学部第一科第二队队长。3月27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张国焘的错误。对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倪志亮一直是持反对态度的。他在十一师当师长时,同李先念政委一起抵制了张围焘肃反扩大化的错误,保护了大批干部、战士,是四方面军中肃反人数较少的一个师。在川陕革命根据地肃反时,张国焘命保卫局在各部队抓了一批基层干部。倪志亮心里清楚,这些人都是好同志,是革命的宝贵财富,—定要保存下来。于是,在反“六路围攻”期间,他就以前方急需用人为由,把这批干部放了,交给第四军军长王宏坤指挥,保护了这批同志。到延安后,通过系统地批判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倪志亮更进一步认识到张国焘的错误领导和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恶活动给中国革命和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造成的严重危害。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倪志亮结束了在抗大的学习。8月,以红四方面军为主编成八路军一二九师,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倪志亮任参谋长。9月6日,一二九师在陕西省三原县石桥镇冒雨举行了抗日出征誓师大会。10月初,该师从韩城县芝川镇渡过黄河,进入山西。11月,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二九师在和顺县的武家庄、石拐镇召开会议,确定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开辟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根据地。根据师部的统一安排,倪志亮带着几个分遗支队到各地去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这些分遣支队开始只有100多人,很快就发展到2000多人,形成了几个大的基干支队。山西省委在这些基干支队开辟的区域建立了中共特委和工委组织。
1938年4月,倪志亮主持建立了晋冀豫军区,是晋冀豫军区创始人。1938年4月初,日军集中3万多人分九路向晋东南地区的中国军队进攻。倪志亮率游击支队和民兵配合八路军主力作战。经过20多天的战斗,打破了日军的九路围攻,奠定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基础。4月下旬,晋冀豫军区在辽县成立,倪志亮兼任军区司令员,并兼任中共晋冀豫省委军事部部长,黄镇任政委。倪志亮经常与省委负责人李雪峰等—起,研究根据地建设中的武装斗争、政权建设、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和党的组织等问题,在分散游击作战的情况下,既抓部队的思想教育,又抓军队训练和组织纪律教育,使根据地的工作井井有条。全区的基干武装很快由原来的2000多人发展到2万人。
12月下旬,为统一领导分散的地方武装,“集总”指示晋冀豫军区改称为晋冀豫边区游击司令部,倪志亮任司令员,黄镇任政委。由于倪志亮长期不在一二九师部,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李达仍以参谋处长的身份担负着参谋长的工作。对此,李达的情绪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直到倪志亮任晋冀边游击司令部司令员,李达才正式接任一二九师参谋长。
在日伪军的疯狂进攻面前,倪志亮创造性地贯彻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他经常向部队讲,由于我们的武器装备差,必须要巧打,要采取游击战辅以运动战的形式:一要发动群众,实行清室空野;二要寻机主动歼敌,瞅准敌人的弱点打;三要善于设伏,在敌人的必经之地伺机歼灭敌人;四要扰敌,逐步消耗敌人的精力和物资。实践证明,这些对敌斗争方法对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起了重要的作用。
倪志亮与黄镇是一对珠联璧合、配合默契的搭档,二人关系密切。不为人所知的是倪志亮是黄镇的“大媒人”。倪志亮夫人石玉英有一个好朋友、好同学朱霖,经倪志亮夫妇撮合介绍给了黄镇。很快,朱霖与黄镇结婚了。几十年相濡以沫、感情融洽、同甘共苦的黄镇、朱霖夫妇非常感谢他们的“媒人”倪志亮夫妇。当石玉瑛见到朱霖时打趣地问:“怎么样?当年我没介绍错人吧?”朱霖含笑地答道:“那当然了……”
延安整风,倪志亮检讨自己的军阀作风
1939年10月,倪志亮作为党的七大代表到延安。后来,中共中央决定先进行整风,后召开七大,安排倪志亮等一批高级领导干部到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1年6月,倪志亮调任中共中央军委四局副局长。1942年2月,整风运动开始,倪志亮调中央党校学习。在学习期间,他担任二大队大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当时,徐向前也在中央党校学习。中央要求各地红军的创始人结合学习总结各根据地斗争的历史经验。为此,倪志亮和徐向前合写了《鄂豫皖苏区红军历史》,对该地区1930年春到1932年秋的斗争经验和历史教训进行了认真的总结。
在整风中,倪志亮认真学习文件,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工作、思想和全部历史,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进行了认真的解剖。他说:“我这个人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爱骂人,有时心急上火,还动手动脚的。这是一种什么作风?是军阀残余作风。这种作风在我身上存在不是偶然的:一是我在旧军队中呆过七八年,军阀作风对我有影响,二是认为自己能打仗,在四方面军中进步快,六年间由游击队队长提升为方面军参谋长,骄傲自满,目中无人,三是思想方法简单,认为不打骂就带不好部队。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我军是党领导的革命军队,不是靠打骂,而是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靠严格而自觉的纪律来带兵的。在我们内部,官兵是平等的,上下级之间是阶级兄弟,是战友,是同志,绝不允许军阀残余作风在这里滋生。”
倪志亮所检讨的自己军阀残余作风是事实。据张国焘的警卫员何福圣回忆说,倪志亮性格暴躁,作风霸道,一般人都害怕和他接近。就是他的警卫员犯了过错,他也习惯拿枪教训。当然,并不往你身上打。他枪法极好,打身边,打脚下,子弹“噗噗”响,目的就是吓你一跳,看你今后还敢不敢犯错误。不少人把倪志亮爱使的这一招扣到了貌似粗鲁的许世友头上,让许世友替他背了一辈子黑锅。有一次,倪志亮跟前线打电话,对方说话口气有些冲,他没听出是谁的声音,就习惯性地破口大骂:“你狗日的……”谁知对方“啪”地一下把电话砸了。
有人胆敢砸方面军总参谋长的电话!倪志亮这下更是气得发抖,大骂不止。不一会儿,陈昌浩带着几十个卫士一阵风冲进了通江城里的文庙大门,一边“咚咚”冲上楼梯一边厉声大喝:“倪志亮倪志亮,你狗日的好大狗胆,连老子你也敢骂!”倪志亮一看惹火了陈昌浩,吓得不轻,赶紧认错:“政治委员同志,我错了,我错了,我不知道刚才是你打的电话。”认错也迟了,陈昌浩抡起马鞭子就是一顿乱抽。张国焘闻讯后赶来,才将陈昌浩制止住。
倪志亮在整风运动中诚恳的态度,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曾任一二九师作战科科长的陈明义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倪志亮要求作战科科长和侦察科科长每晚向他汇报敌情。一天晚上,延安试验话剧团到驻地演出。陈明义心想,有侦察科科长向参谋长汇报就行了,所以就去看演出了。事后,倪志亮把陈明义狠批了一顿,反复告诫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不然,敌人来了就会酿成大祸。陈明义当时接受不了,但过后一想,严格要求正是倪志亮对自己的关怀爱护和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从新四军参谋长到嫩南军区司令员
1945年7月的一天,毛泽东在他的窑洞里设便宴招待了倪志亮,向他介绍了国际国内形势,并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任命他为新四军参谋长,协助陈毅工作。倪志亮满腔热情地接受了任务。临行时,中央又交代他:途经绥德抗大总校时,带领一部分干部一同前往。
8月中旬,当倪志亮到达晋东南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驻地时,接到中央电令,告知日本投降,为控制热(河)察(哈尔),发展东北,需调大批干部开进东北,命倪志亮即刻转赴沈阳。10月,倪志亮率一批干部由沈阳赴洮南开辟工作。路过四平车站时,他发现有许多军用物资仓库无人接收,便决定暂时留在该地接收仓库。当时,有人从日军扔下的大量物资中捞取好处,甚至把金条、银锭装进了自己的腰包。倪志亮发现后,进行了严肃的组织处理和批评教育。他带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有人说他在物质世界里是个“寡欲者”,倪志亮明确地承认了这—点。
11月,辽北军区在梨树地区组建,倪志亮任军区司令员。1946年1月,倪志亮仍赴洮南,任西满军区所辖嫩南军区司令员。4月,参加解放齐齐哈尔的战斗。5月,倪志亮任嫩江军区司令员,1947年2月调任西满军区副司令员。12月,倪志亮又调任东北军政大学副校长,因校长兼政委林彪未到职,他实际主持工作。当时军大担负着轮训军队干部,训练新参军的青年知识分子,教育改造国民党投降、起义人员的任务。倪志亮结合不同人员的特点,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在训练内容上,他要求结合当时解放战争发展的实际需要,突出五大技术(射击、投弹、刺杀、攻城、爆破)的训练。他不但对学员严格要求,对干部甚至高级干部也不放松。1949年8月,军大一、二、三、五团南下武汉。12月,军大改为中南军事政治大学。倪志亮任该校副校长,并兼武汉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
脱下军装当大使
1950年初,正当倪志亮努力抓教学工作时,中央来了调令,要他去北京做外交工作。刚接到调令时,倪志亮有点犯难。一是对外交工作相当陌生,二是担任军政大学的主要领导工作已有两年,比较熟悉,抓起来得心应手,也想再干出一点新成绩来。但是,作为一名大革命时期就入党的老同志,倪志亮还是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快交代了军政大学的工作,从武汉启程前往北京,到外交部报到。一见面,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就问倪志亮:“你是位老同志,对于这次工作调动,有什么意见?”倪志亮的回答:“坚决服从命令。不过,我对外交一窍不通。”周总理鼓励他说:“可以边干边学嘛!”经过三四个月时间的培训,倪志亮由对外交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变成了粗知外交礼节的新中国首批驻外使节之一。
1950年6月30日,柴成文以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政务参赞、临时代办的身份,率领两名参赞、一名武官、两名副武官到达平壤,正式建馆办公。1950年7月,倪志亮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毛泽东主席和周思来总理还专门接见了他,并指示:“我们是大国,首先应注意团结驻在国;应注意重大的问题,少管日常琐事。”。此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倪志亮的家属还在沈阳。妻子石玉英一个人带着三个小孩,其中1个还不满周岁。但是,倪志亮没有向组织上提出任何因难,在毛泽东、周恩来接见后两天,就离京赴任了。8月12日,倪志亮抵达平壤。次日,向金日成首相呈递了国书。这时,朝鲜战争已经爆发。朝鲜人民军进展顺利,捷报频传。美军正暗中策划在仁川登陆,企图一举切断朝鲜人民军的退路,进而占领朝鲜全境。
9月1日,驻朝大使馆代办柴成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紧急召回,当天夜晚受到周恩来的接见。柴成文拿出一份与倪志亮大使商定的《汇报提纲》,扼要地报告了朝鲜战场的态势和他们所知道的朝鲜后方的主要情况。周恩来让把《汇报提纲》留下,随后在上面批示:“印发政治局常委各同志。”
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28日,美军占领汉城。10月1日,麦克阿瑟命令南朝鲜军越过“三八线”,朝鲜战场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10月1日深夜,金日成紧急召见中国驻朝大使倪志亮,希望中国尽快派集结在鸭绿江边的第十三兵团过江,支援朝鲜作战。倪志亮大使迅速将金日成的意见转告中共中央。10月3日,金日成首相再次紧急召见倪志亮大使,希望中国尽快出兵,支援朝鲜作战。倪志亮也立即将金日成首相的意见报告国内。
10月2日,毛泽东发出内部指示,决定以志愿军的名义派出一部分部队到朝鲜境内同美、李(承晚)军作战,援助朝鲜人民。10月8日,毛泽东正式发出命令,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同日,毛泽东电示中国驻朝大使倪志亮,让他将中共中央准备派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的决定转告金日成首相。
当天深夜,倪志亮、柴成文驱车来到金日成的指挥所。倪志亮向金日成首相转达了北京的来电,金日成高兴地站起来,连声笑着说:“太好了!太好了!”接着,他又说:“请你向毛主席,向中共中央转达我和朝鲜党、人民的衷心感谢!”金日成拉着倪志亮的手,走到大厅,顺手从桌上拿起一瓶酒,斟了三杯,说:“来,干——杯!为中国军队旗开得胜。”倪志亮也激动地说:“过去我们并肩作战,打败了一个日本帝国主义。现在让我们并肩战斗,再打败一个美帝国主义。为夺取新的胜利而干杯!”
10月9日,朝鲜政府决定以江界作为临时首都,机关、学校、团体一律撤退,并通知各外交使团撤至满浦。依照朝鲜政府的决定,中国驻朝使馆人员在倪志亮大使的领导下,开始了紧张有序的撤退工作。撤退途中,倪志亮不幸被敌机扔下的炸弹炸伤,伤势较重。柴成文向外交部反映了情况。周恩来考虑到倪志亮的病情和伤情,以及当时的恶劣环境,决定让他回国治病,休养一段时间后再返馆。在此期间,由柴成文临时代办中国驻朝鲜使馆的一切事务。志愿军入朝后,根据敌人分兵冒进的情况,决定立即改变原防御作战计划,而采取在运动中歼敌的方针,以一部在黄草岭、赴战岭地区钳制东线之敌,以主力于西线歼灭敌人。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的柴成文和倪志亮,分别在前方和后方密切关注战事的发展。
12月24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胜利后,中国驻朝鲜大使馆迁回平壤。不久,倪志亮不等身体康复,就返回平壤,主持使馆工作。当时由于处于战争环境,中国驻朝大使馆的工作、生活条件很艰苦。尽管如此,倪志亮仍三次主动要求降低自己的工资。他说:“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我们有吃的穿的就行了,个人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在他的带动下,中国驻朝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也都这样做了,无一人提出不同意见。平时,在倪志亮的日程表上,工作安排得满满的,没有什么文娱活动。大使馆的人员开玩笑说,倪大使的生活真是太单调枯燥了。倪志亮以工作为重,很好地完成了肩负的重要使命,在朝鲜战争最困难的时期起到了军事联络员的作用,受到朝鲜人民及金日成首相的赞扬,被授予朝鲜一级国旗勋章。
服从组织安排,不当大使当后勤学院教育长
1952年初,周恩来考虑到倪志亮的身体状况,决定让倪志亮回国休养。1952年2月,倪志亮奉调回国。9月,倪志亮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教育长,后任教育长。1955年9月,倪志亮被授予中将军衔。1957年9月,倪志亮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1965年1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倪志亮对自己的家属、子女要求很严格。他在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期间配有专车,但他给秘书规定:动车必须经他同意,老婆、子女不准坐自己的车。他还给家属、子女规定了几个不准:不准随便翻看他的文件;不准打听与己无关的消息;不准利用父母的名义办私事,等等。他经常告诫孩子们要艰苦奋斗,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不要吃父母的老本,并用“人参吃多了也会起副作用”的道理教育他们。
倪志亮在战争年代负过两次伤,身体长期患病,但他始终保持乐观态度和坚强意志,住院期间仍不忘关心党和国家大事。1964年7月22日,倪志亮在病危之际,写信给国防部办公厅党委,表示愿将自己积蓄的5000元人民币作为最后—次党费上缴。
1965年秋,倪志亮病重,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遇到了当年鄂豫皖根据地时期的老部下滕海清。倪志亮在红十一师当师长时,滕海清是该师三十一团特务连指导员。此时,滕海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倪志亮的记忆力极强,一眼就认出了滕海清。两人愉快地回忆起了已逝的岁月。当倪志亮说起自己过去在部队严格要求下级,自身存在军阀习气,骂人打人的事时,滕海清说:“老首长啊!我依稀记得我当通信排长时,还被你打过两次呢,当年的连长、指导员不知道被你打过多少次呢!”倪志亮笑着说:“我现在向你道歉!海清同志!”滕海清说:“你是我的老首长,过去的那些事,我一概都忘记了,现在想起来,都是美好的回忆呢。你是我尊敬的首长,我没有辜负你的培养!”
1965年12月15日,倪志亮因病医治无效,在解放军总医院逝世,年仅6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