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理财思想的当代意义
2011-04-04谷浪雨
马 俊 谷浪雨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9)
桑弘羊,自元狩三年起,主管西汉财政要职,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理财家,也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在主管全国财政期间,将财政资金与官商资本相结合,解决了汉武帝时期的国家财政困难,有效地疏通了商业流通渠道,调节了市场供给,缓解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可以说,桑弘羊的理财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与借鉴意义。但是,因为受封建思想的桎梏,财政体制和官商政策集权干预得过多过重,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某些富商巨贾的不满和反对,影响了其理财政策效果的发挥。
一、桑弘羊财政改革的社会背景
(一)严重的财政危机
西汉建立后,在黄老思想的支配下,国家实行的是休养生息的政策。这一思想在理财政策上的直接表现就是无为而治、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政策,即国家在财政上不介入工商业的运作及发展,而在征收和管理赋税上入手。上述政策的实施,让那些有势力的诸侯得以迅速致富,产生了新的社会矛盾。
在封建社会,社会财富的增长较为缓慢,富商巨贾的社会财富及其垄断力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削弱中央经济权力。因而这些客观形势的发展迫使西汉政府介入工商业的发展,从富商巨贾中夺回一部分工商业的经营权,与他们争夺社会财富,使得行政管理由“无为”走向“有为”,实现国家财政统一。
(二)严重的社会危机
财政危机不是汉武帝进行财政改革的惟一要素,社会因素也是其中重要原因。诸侯在成为富商巨贾之后,不仅没有为国家分忧解难,反而不支持国家的政策,通过聚集起来的财富兼并土地、经营高利贷、欺压百姓,肆意掠夺,造成农民负担过重和社会动荡,如果政府要加强中央财政,增加农民税赋,势必会激化农民与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尖锐矛盾。因此,这些客观形势也迫使西汉政府进行财政改革。
二、桑弘羊财政思想及启示
(一)国家专营思想
桑弘羊上任后,为了将本来属于国家的财富夺回到国家手中,推行国家专卖制度。公元前117年,桑弘羊先后将某些重要的自然资源改由国家专营,制订并实施了盐、铁和酒专卖、均输、平准等国家垄断政策。事实证明,桑弘羊的国家专营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产生了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首先,国家将“盐铁酒专卖”之利实行统一管理,相应的富商大贾就会受到约束,进而平息其追逐暴利的欲望,大大增强了政府财政收入,并加强了国家对自然资源开采和生产的整体调控力。其次,政府把盐铁酒的经营权由原来私人的经营转为政府垄断,没有额外增加百姓负担,不影响人民生活,人民致力于社会生产,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另外,桑弘羊在任期间还大力推行均输制度、平准制度,重用商人担任均输官、盐铁官和平准官。而且倡导依据商人的经营原则来管理盐铁酒专卖、均输和平准。他说:“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也就是说这些均输官和平准官可以像商人那样赚钱,然后再以赋税的形式上缴国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稳定社会经济。
在今天看来,桑弘羊的专营思想也有其积极的意义。第一,政府决不能以增加百姓负担为代价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国富才能民强,国不富则民不强。中国是以农立国的国家,农民不富则不算民富,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才能进一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巩固执政党的地位,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第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的物质资料必须掌握在国家手中。因此,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正如桑弘羊所说,对于食盐、烟草、石油、棉花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自然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开采权和经营权必须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管理。
(二)统一货币的思想
西汉建立之初,各郡国不仅可以自由铸币,而且纵民铸钱。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非常混乱,并且经常出现货币减重的现象,引起了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和物价急剧波动。桑弘羊认为,货币是财富,具有独立的交换价值和流通职能,且铸造权私人持有的弊端很多。因此他上任后,为了治理这些问题,坚持并贯彻实行货币铸造权收归中央政府由国家统一铸币,这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将铸币权集中于中央。于公元前112年,发行上林三官钱即五铢钱,统一形状、统一重量,从此后控制了全国的金融。
这一措施,在今天看来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新中国成立之初恢复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就是统一货币发行,稳定货币币值,治理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水平。通过此项措施国家逐步恢复了经济实力,巩固了新生政权。
(三)治理通货膨胀的思想
在实行国家专营之初,因为没有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各郡国之间各自经营、相互竞争的现象较为严重,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波动,通货膨胀严重威胁着政府的管理。此时,桑弘羊提出“稍稍置均输以通货物”,接着又提出“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也即实行了均输制,并且在京师设立平准官,稳定京师物价。桑弘羊认为“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他在各郡国设立的平准官和盐铁官,掌握货物的储存状况以及运输队伍。由“大农”垄断全国的货物,当某种物价上涨时,则低价抛售,而当某种商品物价降低时,则由中央政府加以购买。这样,不仅解决了物价波动,货币贬值的现象,抑制了通货膨胀,而且解决了各郡国之间各自经营、相互竞争的问题。另外,在桑弘羊治理通货膨胀的思想下,也使得京师的粮食储备大幅度的增加。可以说社会实践证实了桑弘羊思想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从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来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应该高度重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相协调,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而不能过多依赖调控政策,从而最终实现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目标。
(四)本末并重的思想
中国自孔子以来,一向都重农抑商,并且在这个问题上儒家和法家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是桑弘羊却提出了本末并重的思想,这在我国以农立国的封建社会是非常可贵的。
首先,桑弘羊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他提倡并建议汉武帝在西北边远地区实行屯田制,以保证国家的粮食供给充足。结果在农业发展方面他也确实取得极大的成绩。同时,桑弘羊也极其重视工商业的发展。他认为“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也就是说,桑弘羊认为,国家应该开通本与末两条流通渠道,做到互通有无,那么就能够满足国家与人民各个阶层的生产及社会需求。如果没有人从事工商业的生产,那么农民用的生产工具就难以买到,货物的流通就会受到影响,农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最终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样,中央政府本来的目的是通过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以发展农业,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制约工商业的发展反过来却限制了农业的发展。所以,如果要增强国家的财力,就既不能放弃农业的发展,也不能放弃工商业的发展,两者应该同等重要,并行不悖,不可偏废。
桑弘羊这一思想,不仅在当时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即使在当代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一,要正确把握农工商三者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本末并重。我国自封建社会开始至今,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一方面关系着13亿人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广阔的市场。同时,农业不能独立存在,它依赖于工商业,需要工商业为其提供流通渠道及生产设施。第二,要充分培育并扩展市场,特别是要培育农村市场和拓展国际市场。我国因其特殊的社会环境有着广阔的农村市场,而农民的购买力直接影响和制约其他产业的发展。所以农村市场的培育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活力和新的环境。同时在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也要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
[1]刘中建.桑弘羊财政改革思想简论[J].洛阳大学学报,2003(3).
[2]赵梦涵.桑弘羊财政工商调控论[J].文史哲,2001(5).
[3]王棣华.桑弘羊理财思想的现代启示[J].产权导刊,2009(3).
[4]吴攀科,吴承军.桑弘羊经济思想述评[J].读书,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