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软岩巷道底臌的防治对策与实践
2011-04-04郭素兵
郭素兵
(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寺河矿二号井,山西 晋城 048019)
某矿可采煤层为两层,上层已回采,现正回采下层煤。在下层煤层回采顺槽的掘进过程中,经常出现巷道或硐室,由于受回采及自身地质条件的影响,引起其围岩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加之煤层直接底为平均厚度2.6 m的铝质泥岩,遇水易膨胀、软化。使顶、底板和两帮岩体发生变形并向巷道内位移,尤其在回采工作面相邻巷道,底臌尤为明显。强烈的底臌不仅带来了大量反复的巷修工作,增加了维护费用,打乱了正常的采掘衔接,而且还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1 巷道底臌的变形特点
13032巷顶板采用Φ20×2 00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筋锚杆挂钢筋托梁、锚索联合支护,帮部采用Φ20×2 00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筋锚杆铺塑料网挂钢筋托梁、锚索联合支护。锚杆采用树脂加长锚固,顶部锚杆两支锚固剂,一支K2335,一支Z2360锚固剂,帮部锚杆一支Z2360锚固剂,钻孔直径为28 mm。锚索长度5.3 m,采用3支锚固剂,一支K2335,两支Z2360。顶锚杆每排3根,帮部锚杆每排3根,见表1。
表1 13032巷巷道技术特征表
巷道开挖后,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底板逐渐鼓起,一个月之内,巷道净宽由原来的4.0 m变为3 m左右,巷道净高由原来的2.5 m变为1.5 m左右。
2 巷道底臌的机理
底臌是软岩巷道矿压显现的重要特征之一,大量的井下观测表明,软岩巷道、硐室的底臌通常具有流变性,底板岩体随时间持续地向巷道内鼓出。大量的现场观测和实验室研究表明,软岩的扩容、膨胀、弯曲及流变是巷道底臌的主要原因。软岩巷道底臌是复杂的物理力学过程,与软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围岩应力状态和工程环境条件有关。按其形成机理可分为膨胀型底臌和应力型底臌。
3 影响底臌的主要因素
引起底臌的因素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底板围岩状态和岩层应力,其次是水理作用、支护强度和巷道断面形状。
4 巷道底臌的防治方法
4.1 优先采用防治水措施,作为杜绝底板膨胀的对策
巷道中的渗水、施工用水造成的积水等都为井下水的主要来源,是巷道底臌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防治水是解决巷道底臌的重要治本措施。该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上覆地层裂隙水将会渗入巷道,要做好排水准备工作,在巷道低洼积水处巷帮侧掘水窝,配备IS100-65-250型离心式水泵或BQS60/80/30/N型潜水排沙泵、一趟排水管配合WB35-20风动涡沦潜水泵形成的排水系统及时排水。同时做到加强施工用水的管理,防止水管的滴漏。
4.2 采取加固巷道帮角支护措施
一般沿煤层掘进的巷道,两帮煤层的强度通常较巷道顶、底板岩层强度低。在开巷后二次应力的作用下,围岩塑性区首先产生在强度最低的两帮和应力集中程度最高的角部,随着帮角塑性区的发展,其他部位的塑性区也逐渐发展,但最终仍以帮、角的塑性区为最大。围岩塑性区产生后,其范围大小对巷道围岩变形量与底臌量影响最大。煤帮和底板围岩塑性区大、破碎区也大,由此产生的围岩塑性变形、黏塑性流动、体积膨胀变形及底臌量也就越大。在工作面回采引起的集中应力作用下,巷道两帮岩层将会受到压缩,从而产生岩层的附加压缩变形量。巷道两帮的压缩下沉,加剧了围岩塑性破坏和体积膨胀,同时也压缩了底板,使底板产生破裂、滑移、底臌剧烈;两帮压缩下沉量越大,巷道底臌量也就越大。
为了控制巷道变形与底臌,开巷后应尽早加固强度较弱的煤帮和角部部位,主要是底角,13032巷动压区掘进时,将锚杆排距缩小为1 m,顶板锚杆每排4根,顶板锚索间排距2 m加槽钢连锁迈步式加强支护。帮部每排4根锚杆,同时帮部每排施工2根帮锚索,见表2。
表2 13032巷动压区巷道技术特征表
5 应用效果
通过下层煤回采顺槽13032巷掘进实践证明,开巷后及时加固巷道软弱的帮、角围岩,能有效控制帮、角围岩塑性区的发展和松动破裂围岩的体积膨胀,这一技术措施,不仅能显著地控制巷道底臌,也能显著控制巷道两帮围岩移近。
6 结论
对于高应力区的软岩巷道,采用了防治水与加强巷道帮角支护等一系列防治底臌的措施,不仅避免了大量的巷道维修工作,降低了相应的维护费用,而且还保证了矿井的正常采掘衔接,确保了矿井的安全有序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1]何满潮,孙晓明.中国煤矿软岩巷道工程支护设计与施工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陈炎光,陆士良.中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