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环节学案设计的实践和探索

2011-04-03山东省宁阳实验高中271400尹承华

地理教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限时课前预习学案

山东省宁阳实验高中(271400) 尹承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科学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特别是新授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此带动常规教学各环节的全面优化,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一年来,我们借鉴各地成熟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探索形成了以“课前预习——课中改进——限时作业”三环节学案导学为平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三环节学案的设计原则

近年来,学案这种教学方式已成为很多区域性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一般认为学案是指教师本着“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原则,立足于学生设计问题,编制学习提纲,以科学出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要求和达标训练等项目,集中印刷后发给学生,以此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具体的操作步骤一般为三个环节,即“课前预习”、“课中改进”、“限时作业”。其实质通过学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课前自学预习、课上导学改进、限时巩固训练,确立学生认知过程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生成。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来内化知识、改造知识、转换知识”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案设置栏目和要求

学案栏目的设计应简洁明快,易于操作,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创设高效课堂,基于“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的思路,不追求形式的多样化,注重使用的实效性。主要栏目和要求如下: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对象是学生,制定时首先要学习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防止随意降低或拔高学习要求。然后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分解课标和适当取舍课标并制定课时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细化,使用明确的行为动词。通过行为动词的准确描述让学生明确实现学习目标所需要的方法和途径。学案对学习目标的表述应该避免用“知道”、“了解”、“懂得”、“提高”、“体会”、“领悟”等模糊的提法,应当用“理解、阅读、总结、叙述、辨认、指出、画出、归纳”等细化、精确的行为动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生成状况。

如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一在“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表述中的 “绘制”、“说出”、“阐述”、“分析”等就是在知识技能上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的准确描述。 在高中地理必修二课标描述的“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等条目中,运用“理解”、“领悟”、“认识”等行为动词展示体验性学习目标。

要灵活体现三维目标。避免对每一节内容都套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注意对三方面目标进行整合,使学生看到后一目了然。要体现针对性,特别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述不必刻意描述,只要在整个模块中有渗透即可。如果不顾具体模块内容,把每节课的目标都按三维目标结构机械套用就会有穿靴戴帽、生搬硬套的感觉,不利于真正目标的实现。

(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环节,目的在于扫清在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加快课堂的进程。课前预习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新课学习定向,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新课重点内容,解决基本概念,并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帮助,客观上为教师课堂授课时间的优化提供了基础。“学案”在预习问题设计上应该以教材为本,合理取舍教材内容,注重层次性、梯度性,体现循序渐进、分类分层达标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逐步学会如何立足教材,读懂教材,这样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

学案中课前预习环节通常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对稍有深度的问题配以明确的要点指导。

特别是让学生自学完本节内容后,要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有什么困惑等,还有哪些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等并记录下来。学案中可以对重点内容设置学法指导或学习提示,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学习内容。

(三)课中改进(重、难点导学)

在课堂上使用“学案”,首先要落实学生对预习问题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让学生简单描述等来检验学案效果。对“学案”可以作为书面作业对全班进行检查,但注意预习量不要太大,以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通过学案预习和反馈这一环节可使教师可以明确:对于学生课前已会的、学生能看懂的、学生讨论后能解决的,可以放手;对于有疑问的重难点,采取灵活方式共同解决;对于教师自己还不明白或讲不明白的,不讲。在此基础上这样可以清晰地把控学情、调控进程,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学生课前预习的主要内容,课堂上只需解决的教学重难点即可,这就是课中改进的重要环节了。通过教师的点拨、补充和总结,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讨论,补充完善学生习得学案中设计的问题。

首先,明确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学案对重点、难点的合理设计,可以通过典型案例,点明重点内容的导学要求。其次,学案在呈现形式上以一些探究性问题的形式为主,多留“空白”。具体表现为“阅读……内容,思考……问题”,“阅读……图表,“根据……资料,绘制……图”,找出……分布,总结……特点,分析……成因”等。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设计,一是将教材的陈述性知识分解成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学,得出结论;二是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设计问题,让学生学会从图中提取信息,进行有效的逻辑推理;三是充分设置教材内外的“活动”和“案例”进行讨论、探究,让学生学会运用材料分析问题;四是结合生活实际或对“活动”和“案例”进行变式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度学习,进行灵活运用和思维拓展的训练。

“课中改进”是“学案”的主体和灵魂,通过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参与、探究为主要方式,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过程。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预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通过自主、合作、讨论交流完成重点内容。对预习中和讨论中出现的疑点,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因为很多学习内容具有挑战性,通过这一环节实现了对内容的“深化”。学案还应该给学生创设克服困难、面对挫折的机会,适时适当创设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景,启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实现难点问题的解决。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使学生掌握知识变得轻松、毫无困难。恰恰相反,当学生遇到困难并独立地克服这些困难的时候,它的才智才会得到发展。”

(四)限时训练

限时达标训练,即针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应用和拓展提高。学案要重点设计和选择一些典型例题、反馈练习。典型例题的设计,可以是教材中案例的补充,可以是是一些重点案例的变式。通过精选反馈练习,落实当堂训练与反馈,巩固教学效果,达成新课当堂学习目标,确保课堂教学实效性。学案中的限时训练注重分层,如设计一些基础型、技能型、创新型作业。基础型面向全体学生,技能型、创新型主要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注意训练量10分钟左右为宜。

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后,学生掌握了学案的基本模式,能快速把握学习规律,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高了自学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又满足了高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需求,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显现出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限时课前预习学案
提前预登记,免费参观
乡愁导学案
限时写作,由“扶”到“放”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找茬儿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