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考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机制研究

2011-04-03彭逢春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10期
关键词:机考自主性大学

彭逢春

(湘潭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湘潭411105)

机考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机制研究

彭逢春

(湘潭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湘潭411105)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面临着机考形式的普及,相应地对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挑战。目前对自主学习机制的研究显示出了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在新挑战下的优势,但也存在资金投入大导致的推广难的问题,以及引进之后存在的适应性问题。能耗低、适应性强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是积极应对机考挑战的有效途径。

英语;学习;机制

一 机考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挑战

自2008年12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增加了机考(Computer Based Test)以来,教育部推行的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深化阶段,也是一个检阅试点改革效果的阶段。目前机考正朝着更多非试点学校铺开,也说明了大学英语考试的CBT是大势所趋。根据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一是在培养目标上将原来的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上来;二是在教学模式上将单纯依靠课本、粉笔、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改变为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教学三位一体、综合运用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模式;第三是在评价机制上改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大学英语教学检测和评价系统,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相对于纸考(Paper Based Test),CBT对学生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并因此带来了教学上的挑战。从考试形式来看,要求学生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包括熟练的打字能力;在题型上,出现了跟读和基于听力的综合题,从而将考查重点放在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方面;从分值分配上看,听说水平的测试占据了70%,其重要性得到了相当大幅度的提高。由于能解决许多PBT存在的问题:如作弊问题,口语考试的普及问题等,因此CBT并不是某些大学英语改试点学校的专属品,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全面铺开。相应地对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挑战就非常明显了。首先,CBT考试过程更大程度上让考生自主把握考试节奏,因此考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受到了考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有足够的自我意识。其次,CBT对听说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能力重点培养。但是考虑到已有的招生规模,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听说训练远远不能满足CBT对这些方面的要求。而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性,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的矛盾。

综合看来,CBT的试题在内容上侧重对跨文化语用能力的考察,从形式上侧重对学生的自主能力的考察。这两种能力在目前大多数非改革试点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却已经在各试点学校中有所体现,那就是:建立有效的自主学习机制。

二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机制研究与实践进展

国外外语教学界关于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国内的相关研究也早已广泛而深入。根据高吉利(2005)的统计,在2003年以前,仅外语类核心期刊就已经发表了有关自主学习方面的论文20余篇,研究内容主要涵盖了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和国内环境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两个方面。自2004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及2月开始在180所学校推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以来,相关研究出现了大规模爆发态势。基于前期的综述和成果介绍,各试点学校开始了实证性的研究阶段。不仅有大量的实验数据为我国自主学习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在研究范围方面,也覆盖了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其中包括有关于中小学的学习自主性研究,大学的专业英语、研究生、独立学院的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等。不论是实证研究还是理论论证,都认可了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刘延秀等人总结研究后认为:“计算机辅助自主学习是学习语言的一种有效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针对性地解决语言的输入问题”[1]。东南大学的改革试点发现,“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学习潜能,只要合理安排好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受益。”[2]

同时,许多研究也针对自主学习这一引自西方的学习模式在中国的适应情况来进行。张立新认为中国学生“融入性动机不够强,与老师的交流不充分,缺乏冒险探索的习惯,选材缺乏自主权”[3]。蔡莹露发现学习负担较重,应试教育影响深远;学生学习起点低,基础差;学生自控能力差,自主意识不强[4]。高鹏在进行自主式课堂教学后的实验报告里提出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不大,而且条件不利。”因为大多数高等学校的现有资源都不能够满足大规模的开展自主学习[5]。蔡基刚在2003年发现“70.6%的学校仍然使用大屏幕投影讲课,22.8%的学校能够提供人手一机自主独立学习,而远程教室和校园网学习只占6.6%”[6]。虽然自从教育部推行大学英语教学试点改革以来,部分学校的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从教育部对试点学校在资金方面的大量投入来看,要推广新的教学模式,还是很困难。如果要建立一个西方模式的实体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中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制度管理等方面的跟进。如东南大学陈美华等发现在新的教学模式时遇到的客观问题有:“新模式对计算机和网络的要求比较高,虽然学校已经为我们安排配置了最好的机房,但未能实行专人管理和维护,不时出现故障。”[2]因此,我国高校自主学习机制本身存在两大问题:第一,生搬国外自主学习经验,造成水土不服;第二,现有自主学习中心的建立都过分依赖于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设备。

三 “低能耗、高适应性”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一方面,大学英语四、六级机考的铺开已经使得自主学习模式的推广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各试点学校所得出的经验仍然由于设备和投入的原因无法普及。因此根据各试点学校的实证研究结果,应该建立起一种“低能耗、高适应性”的自主学习模式。

“低能耗”指的是在少量设备,改善少量投入的情况下,建立起新的学习模式。根据已有的自主学习中心的经验,其重点在于两个改变。第一,改变学生的学习策略。自主意味着“对自己负责”,虽然在表述上,研究者对自主学习的概念各执一词,但都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各项研究都认为中国学生在自主性方面存在问题,传统上的自主性缺失,体制上对自主性的忽视和个体在自主性方面的差异都要求我们在建立自主学习机制的时候必须对学生进行观念上的转化。第二,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关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已经有不少研究者针对其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研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应该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也有针对教师角色转变而进行的实证研究认为教师必须明确地在自主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7]。至于教师本身对角色的转变的认识程度和接受程度都还有待研究。思想和理念的转变是改革的起点,落实到行为上的改变是改革的核心。因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机制的建立必须从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开始,并从实际操作的层面上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设备和场地的更新上。

“高适应性”指的是每所高校,不论是什么层次,什么现状,都能采用新的自主学习模式。因为这种模式从根本上来说,只需要学校在两个方面进行支持:第一,为学生提供同辈人的支持;每个学校的高年级学生对于新生而言,每个学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都是能起到良好的支架作用的同辈人。在本校的英语教学改革中,就建立了“英语辅导员”制度,让高年级的学生对新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进行辅导和督促。经走访发现,学生对这英语辅导员有着绝对积极的态度,他们100%地认可辅导员的工作并且配合。对于新生来说,辅导员具有“半个老师+半个同学”的作用。一方面,辅导员能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对新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督促,起到了半个老师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辅导员与自己年龄经历相似,能与新生心贴心地交流,因此起到了半个同学的作用。对于辅导员本人来说,这样的经历就能促进自己的提高英语水平,并同时培养更多其它能力,如沟通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第二,为学生提供仿真,甚至是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来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那么为学生创造语言综合应用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不同层次学校所拥有的资源导致某些学校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如参与国际交流活动、举办语言文化节等等,而某些学校只能为学生提供仿真的环境,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或英语话剧表演等等。尽管这些活动创设的语言环境的真实程度不一样,但是都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提高他们的自主性。

四 结 论

总而言之,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不取决于其设备的先进性,而是取决于学习模式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正如夏纪梅所说的“基于网络的人机教学和基于课堂的人际教学界限不分明或优势不互补,而有效地把人、书、机、网有机结合的教学新途径是改革关键。”[9]在自主学习机制的建立中,增加对设备的投入不是必需的,改变人(包括老师和学生)的观念却是一定的;一个实体上的“自主学习中心”不是必备品,一个实际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模式”却是必要的。如果能更有效地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作用,自主学习这一先进的语言学习模式,将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性,以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PBT推广带来的挑战,更重要的是,这种学习模式将最终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刘延秀,孔宪煇.计算机辅助自主学习+课堂的模式探索与学习者研究[J].外语界,2008(1):64-71.

[2]陈美华,邵 争,郑玉琪.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5(12):19-23.

[3]张立新,李霄翔.中国——西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比调查研究[J].外语界,2004(4):15-23.

[4]蔡莹露,金双军.“自主语言学习中心”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分析[J].教育导刊,2006(9).

[5]高 鹏,张学忠.大学英语课堂中自主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培养——一份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报告[J].外语界,2005(1):33-39.

[6]蔡基刚,武士兴.引进多媒体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3(6):2-8.

[7]崔丽杰,高 华,徐瑞华.普通高校网络自主学习中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实验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87-88.

[8]夏纪梅.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外语界,2005(2):12-14.

G642.0

A

1674-5884(2011)10-0128-02

2011-07-01

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机考改革背景下地方性综合大学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机制之完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彭逢春(1973-),女,土家族,湖南龙山人,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责任编校 游星雅)

猜你喜欢

机考自主性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更新注册会计师考试机考练习网站的公告
大学求学的遗憾
雅思机考落地中国大陆半年这些问题你应该心中有数
机考普遍 引发“手写死亡”担忧”
ACT将于2017年在所有国际考试中心推行机考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