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的方法学探讨

2011-04-03叶海燕曹炎贵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10期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细胞骨架章节

陈 勤,叶海燕,曹炎贵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的方法学探讨

陈 勤,叶海燕,曹炎贵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为全面提高细胞生物学理论课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对细胞生物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力求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列举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为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思路。

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教学方法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四大前沿学科之一,又是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学科的基石,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已成为当前生物科学及医药食品农业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当今迅猛发展的生命科学中,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技术研究,细胞生物学都处于生命科学最活跃的领域,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互为支撑。鉴于细胞生物学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如何使细胞生物学教学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中,既能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发展动态,已成为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细胞生物学是研究有机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一门科学,研究的范围涉及到细胞的形态结构、细胞生长与运动、细胞骨架、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与凋亡、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等各个方面,内容广、信息量大,加上知识点多是实验结果的提炼,因而学生普遍反映不易理解,难以记忆。如果授课教师不谙教学方法与技巧,一味照本宣科的话,那么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针对上述的情况,近年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现归纳如下。

一 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教学法是指在授课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学,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教师讲解,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导”为辅,以达到“学”、“导”结合,教学相长的目的。例如我们在讲解“细胞凋亡”这一章节时,通过解释细胞凋亡的主要特征与凋亡信号通路等知识点后,布置一些思考题,如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生理性凋亡有什么意义?请你举例说明物理性、化学性功生物性因素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举例说明哪些疾病会导致细胞凋亡?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是什么?等等,让学生自己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图书馆等现代化资源查阅文献,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思考问题,并在下次课堂上或课余时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结合教材进行归纳总结,这种学导结合,教学相长的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受欢迎。

二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一种教学理念。众所周知,细胞生物学的概念抽象,重点难点多,章节之间的联贯性不强,学生普遍反映难理解和记不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形象类比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例如在讲解“细胞信号转导”这一章节时,我们将细胞内信号细胞之间的传导比作现代通信中的电话、影像与人之间关系,当人在接到别人的电话时,大脑对于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最终会做出行动指令,而胞外信号作用于细胞时,会诱导细胞产生第二信使,引起胞内对此信号的级联放大效应,最终也会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如运动,生长)或功能上的变化;再如我们在讲解“细胞骨架”时,将细胞骨架比作房屋的钢筋支架与大梁,如果在外力(如地震、泥砂流)的作用下一旦塌陷,那么房屋的结构与屋内物品均会出现损毁,同样,如果细胞骨架在不利因素的刺激下遭到破坏,那么细胞的三维空间结构与细胞功能活动也随之中止。通过上述这些生动形象例子的类比,加深了同学们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微妙关系的理解,且激发了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与爱好。

三 讨论式教学法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是授课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脚戏”,学生当“听众”,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接受能力不同,这种教学模式只是让学生被动地听课和记笔记,其结果是台上教师“表演”很卖力,而台下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讨论式教学法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此法的特点是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作为“主演”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这一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我们在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查阅文献、启发学生思路、自由发表见解与反驳对方观点、教师总结等几个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变“教”为学”,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比如在“细胞分化”这一章节中,我们就“细胞分化、基因突变与遗传变异的关系”,“克隆人、医用胚胎干细胞与伦理道德”,“细胞分化突变与肿瘤发生”等当前生命科学热点问题安排教学讨论课,学生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综合归纳,并写成一篇演讲稿,大家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与问题,表现出对未来生物技术发展前景的强烈渴望与憧憬,其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并且增加了师生的亲和力。

四 串联式教学法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机械地按每一章节进行讲解知识,让学生按书中知识点进行考试,大多数学生都能取得好成绩。但是,如果出一道题覆盖几个章节的知识点,那么学生就有可能失分。我们将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方式称之为“按部就班式”,其缺点就在于教师授课时太过于“就事论事”,将全书的知识点与内容“片断化”,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我们要在授课时积极地采用“串联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将全书中相同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找出内存的规律性,有意识地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使学生全面了解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与复杂性,有助于从整体上生命活动的奥秘。例如我们在总结细胞骨架的功能时,不仅要讲解“细胞骨架”这一章节中三种细胞骨架成分的异同点,而且要带领学生在“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与凋亡”和“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等章节找出细胞骨架的作用,让学生明白细胞骨架在整个细胞活动中的功能与意义。又如在讲解在细胞信号转导这一章节时,不仅详细地讲解各种信号通路的不同点,也要指出各种信号通路之间的“交互性”与“交谈”,凸现信号通路中的几路重要靶蛋白功能的特异性与复杂性。通过这种串联式教学使学生能全面理解和掌握全书知识点,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归纳的能力,对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和考研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 多媒体教学法

正如前述,细胞生物学的知识是在实验的基础总结出来的,对于初学者来说,难理解且不易记牢。过去授课教师通过在黑板上画图来讲解,但实际效果非常差,且影响教学进程。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法的应用与普及,为讲解细胞生物学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像、Flash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媒介,将一些复杂的抽象的概念和难以描述和理解的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清楚地了解细胞内发生的活动过程。如采用动画或视频展示精子与卵子相遇、受精卵生直至胚胎发育的全过程,这种直观的演示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虽然多媒体教学有许多优点,但在教学过程中不宜使用过多,否则会影响教学进程。我们的做法是将一些重要的图片、动画与教学视频资料直接挂在细胞生物学网站上,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性观看。

除上述方法之外,我们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和文献检索教学法,要求学生就某一个细胞生物学热点问题进行写一份研究进展报告,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释放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与探索,强化了理论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G642.0

A

1674-5884(2011)10-0068-02

2011-08-03

安徽省教育厅省级《细胞生物学》精品课程项目(NO.2009024),安徽大学211工程3期教学质量工程项目(NO.XJ201143)

陈 勤(1958-),男,安徽当涂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细胞生物学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校 谢宜辰)

猜你喜欢

细胞生物学细胞骨架章节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洋葱细胞骨架的制作技术研究”一 文附图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临床医学专业国际班《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以科学方法教育为导向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改革
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运用智能手机实现细胞生物学实验显微成像互动教学研究
细胞骨架在ns脉冲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黄廖本《现代汉语》词汇章节中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