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2011-04-03包文婷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10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专业化培训

包文婷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包文婷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和特殊教育的质量,是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在于特殊教育教师的数量严重缺乏、专业化水平偏低、培训体制不完善、角色认同感不高、生活质量不理想,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在于改革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体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完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制度、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认同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关注特殊教育教师的生活质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

当今社会的发展依靠人才,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的呼吁响彻全球,教师专业化运动蓬勃兴起。我国的教师专业化起步较晚,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正式启动,但是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在21世纪的这十年里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殊教育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一部分,他们的专业化发展也日益得到社会关注,与普通教师相比,特殊教育教师除了要具备普通教师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之外,还有着更多的自己独特的专业性要求。这一特殊性要求社会各界为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更好的支持,也要求特殊教育教师自身有较好的专业化发展意识、学习意识,有意识的利用各种机会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一 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关系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而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既是促进我国特殊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又是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如何?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关注,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特殊教育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特殊教育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专业化程度偏低、角色认同感不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探讨解决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1.特殊教育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

至2002年底,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达到1 540所,教职工人数4.0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98万人[1]。根据全国残联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到2005年年底,全国为盲、聋、智残少年儿童兴办的特殊教育学校已经发展到1 662所,在校的盲、聋、智残学生达到56万人[2]。仅就这些在校的特殊儿童来说,按1∶15的师生比计算,至少需要专任特殊教育教师3.7万人,这与现有的专业特殊教育教师有一个很大的缺口。另外,我国还有大量的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的特殊班或普通班上学,还有很多特殊儿童失学,没有机会接受义务教育。要想满足特殊儿童的需求,我国特殊教育的规模和教师的数量还远远有待于扩大和增加。

在已有的特殊教育教师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特殊教育师范专业的毕业生,绝大部分教师来源于普通学校和毕业于普通师范院校。在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主要由师范院校来进行,目前特殊教育专业较少,开办特殊教育专业的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八所高校,导致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教师严重供应不足。从这些学校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由于社会地位,生活质量等问题,很多人放弃了从事特殊教育这一工作。特殊教育教师数量的严重不足,难以支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偏低

我国的特殊教育起步较晚,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还相对落后,长时间没有正规的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机构。另外,特殊教育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只占小部分,到2005年,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中研究生毕业和本科毕业比例为21%,专科毕业比例为53%,高中及高中毕业以下的比例为25%[3]。学历合格率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化培养的人数极少,大部分教师没有特殊教育理论,所获得的特殊教育理论也是通过师傅带徒弟这种方式积累经验,逐渐摸索形成的。

特殊教育的发展和普及是衡量一个国家普及教育是否充分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的一把重要标尺。但是在中国近几十年,人们认为普通教育的质量有待提高,将精力主要集中在改善普通教育质量上。很多人认为普通教育的质量都无法改善,还谈什么特殊教育。这样观念的存在,导致对特殊教育的投入有限,特殊教育学校很难发展,特殊教育教师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培训。

3.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体制不完善

从内容上讲,教师培训包括培养和培训两方面,前者主要指通过系统的教育使其获得教师资格,为进入教师队伍、获取教师职业资格作准备,它是教师任职的前提条件。后者主要是针对在职教师的教学适应、学历提高、教学理念和手段更新等进行的短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已由中等特殊师范教育,经专科特殊师范教育培养模式过渡到本科特殊师范教育模式。但由于长期以来特殊教育相对封闭的专业培养模式,我国的特殊师范教育在观念、体系、目标、规格、管理等方面存在很多矛盾,导致专业水平不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不紧实、缺乏实践技能等问题的产生。在培训方面,由于社会对特殊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投入不多,特殊教育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提供继续教育的机构的专业水准和教育水准不够,远远不能满足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职前教育的不足和职后教育的缺乏使得特殊教育教师没有理论指导,难以承担教育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也谈不上专业发展。

4.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认同感不高

目前,社会上对于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看法或评价普遍较低,认为只有在普通学校发展不好的教师才会从事特殊教育,因此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自卑感或挫折感。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与普通教师相比,比较难从学生身上获得成就感,他们的付出或许很难看到成绩,再加上社会上的低评价,特殊教育教师对自己所扮演的这一角色认同感偏低,久而久之失去了工作的热情。

由于对工作缺乏认同和热情,特殊教育教师对专业发展也缺乏自主意识。很多特殊教育教师认为能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了,成为“研究者”研究特殊教育那是专家们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这种错误的观念与意识极大地阻碍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的开发与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没有对自身角色的认同,没有专业发展的意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

5.特殊教育教师的生活质量不理想

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当辛苦,待遇也不高,而特殊教育这项职业现在并没有真正被社会所认可和尊重,相当一部分特殊学校教师缺乏应有的自尊感,一些高学历的年轻教师不稳定。特殊教育教师每天面对各种特殊学生,工作环境又相对封闭,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学生给教师的心理刺激很多都是负面的,然而学生家长和教育部门对教师的期望很高,这些都导致教师的工作压力特别大。另外,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短时期内效果不明显,甚至根本没有效果,教师工作上常常不会有普通学校教师所有的那种成就感,幸福感。

已有研究显示,我国的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2004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特殊教育教师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多数项目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正常成人常模,表现突出的是躯体化、敌对、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4]。毫无疑问,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不佳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有密切关系。

二 促进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1.改革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体制

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水平高的特殊教育教师,师范院校要加强改革。师范学校在改革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体制时,必须保留和加强师范的特色,以特色培养合格的教师。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应定期在特殊学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学生在特殊学校有连续性的实习制度,使得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对我国特殊学校的现状有所了解,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具有儿童心理和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对特殊儿童进行实际教学工作和理论研究的基本能力。

改革首先要改变特殊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的方向,其培养目标和规格应根据我国的国情,依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来定。其次,要根据国内外经验,探讨新的办学模式,开拓办学市场,通过一定时期的学习让学生对特殊教育有所了解,然后再真正的按专业分流,让学生自愿的选择特殊教育。最后,还需要改变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延长专业实习的时间。只有师范院校的全面改革,才能真正的培养出高水准的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为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任用还很不规范,一些地方许多特殊教育教师根本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而经过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又有许多不能补充到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中去,这就造成了师资的缺乏和资源的浪费。对于特殊教育这样专业化极强的领域,需要以法规和制度的形式来明确教师的资格与规范教师的素质。建立和实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5],它可以明确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规格和水平,保证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规范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管理,有利于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同时,它能显示出特殊教育工作不同于一般教育工作。因为具有特殊教育专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不仅能够胜任特殊教育工作,还能胜任普通教育;相反,只具有普通教育资格证书的教师是不能担任特殊教育工作的。这体现出特殊教育教师需要更多更全面的专业知识、更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更深厚的专业信仰。这种制度对以往特教教师素质较低的状况带来了冲击,打破了旧有观念中认为在普通学校教不好的老师就到特教中去,只要有爱心和耐心就能当特教教师等种种错误的观念,体现出对特殊教育事业和从事特教的工作者的一种尊重。

3.完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制度

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具体目标有所侧重,针对性不同,应该区别对待。相对于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更强,职后培训是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不能被职前培养所替代。要促进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要完善现有的培训制度。

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培训制度。特殊教育小学、特殊教育中学的一线教师的培训制度的建立、健全问题,是特殊教育一线师资提高的重要保证,也是保障特殊教育的重要法律依据。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培训制度,使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培训系统化、制度化,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基层教师队伍的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其次,广泛开展网络教育培训。和普教系统比,特殊教育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分布较零散,举行特殊教育专业的实地培训相对困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丰富特殊教育网络课程资源,提供远程交流互动空间,开展特殊教育专业的学历网络教育形式,可以克服这一困难。开展网络培训更具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时间和内容,可以提高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制度。加强培训过程和培训质量的管理与评定,一方面要对培训机构进行评估,提高培训机构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取缔那些不合格的培训机构。另一方面要对教师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只有完善了培训制度,特殊教育教师才能不断学习到新的理论知识,才能真正提高专业化水平。

4.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认同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要想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要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认同感。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文化建设,使人们正确认识特殊教育,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加深人们对特殊教育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特殊教育教师要对自己的专业有正确的认识,认同这一专业,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信仰。

除了要有较高的专业认同感,特殊教育教师还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专业发展的意识。任何一个职业之所以能成为专业,主要在于它在本研究领域不断有新的、其他的专业无法提供和代替的研究成果产生。这也说明专业本身是在不断发展的,作为专业性特别强的特殊教育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补充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学习研究,才能有所发展,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5.关注特殊教育教师的生活质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比较复杂的专门培养人的职业。而特殊教育教师又是教师行业中面临挑战更大和所遇困难更多的群体,担任着非常劳累、非常烦琐的工作。因此,各地政府部门应该出台一些激励性政策,如保障特殊学校的经费,奖励在普通学校特殊班任教的教师,在职称评定等方面,适当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促使特殊教育教师更好地全身心投入到特殊教育事业之中。

要减轻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压力,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给予特殊的关注,不仅要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物质保障,更要关注其心理健康,为他们的工作创造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进而减缓特殊教育教师的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高。

我国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还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但我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在特殊教育教师自身的努力下,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一定能迅速发展,为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03年全国教育统计报告[R].2003-02-27.

[2]胡延琴.特殊教育发展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3]甘开鹏,郑秀娟.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

[4]徐美贞.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4).

[5]苏雪云.美国早期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反思及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0(5).

G76

A

1674-5884(2011)10-0013-03

2011-06-22

包文婷(1986-),女,湖南华容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学心理方向研究。

(责任编校 晏小敏)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专业化培训
培训通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