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
2011-04-02刘坚
刘坚
(重庆教育学院.经济贸易系;重庆.400067)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对专门人才,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是把高等教育的性质仅仅定位在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上是不妥当的,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使学生对价值(即社会伦理准则)有新的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1],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正确的价值导向的引导和培育,使他们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科学的、正确的价值导向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内容的基本道德规范。[2]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不可能自发产生,要达到大学生把握这个科学的、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通过教育引导、日常熏陶、实践养成等方式和途径。
一方面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进行专门的思想政治课教育,一方面在各个专业学科要关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基础课的高校数学教学,如何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抓住数学教学特点,把数学教学中所蕴含的德育资源转化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力量,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义不容辞责任。
1 数学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
人们注意到数学这门基础课的是运用逻辑、思辨和推演等理性思维方法讨论各种抽象的“数”和“形”的模式结构,是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和创造条件;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等);而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极大的精神道德价值,能够引起人的思想品质、观念和道德价值的深刻变革。比如,通过数学思想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爱国主义思想立场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数学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美的感染中变得精神丰富和道德高尚。总而言之,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教育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在高校教育中,应该倍加重视数学育人的作用。
1.1 通过数学史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和优秀数学家的事迹,不但可以扩大知识面,加深对数学的了解,而且还能够弘扬科学精神,坚定其学好数学、为祖国建功的信念。例如:向学生讲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深入研究生产实际问题作出的巨大贡献;介绍我国数学家勇于探索世界难题为国争光的事迹;在讲极限理论时介绍我国魏晋时代刘徽首创的“割圆术”,我国古代的这一了不起的极限思想是利用圆的内接多边形面积的极限来求出圆的面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是中外数学史上最早运用极限思想的光辉典范。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中。
1.2 结合数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蕴涵着极为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素材,教学中应注意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2.1 普遍联系的观点
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广泛性、多样性。数学知识中最能反映这种普遍联系观点的是函数和排列组合知识。函数其实就是事物联系方式的数学模型。无论什么样的函数都是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方式的数学形式。排列组合知识最能说明事物之间联系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在讲授这些数学概念时从讲理论到讲例题都有意识地介绍普遍联系的观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辩证思想的熏陶。
1.2.2 运动、发展的观点
在数学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判断、推理都有自身的内在矛盾,都是运动、发展的。如高等数学的一系列概念:导数、偏导数、定积分、重积分等都必须以发展的观点去理解才能弄懂。从一元函数与多元函数、导数与偏导数、定积分与重积分、线积分与面积分时注意引导学生用运动、发展的观点去理解这些数学概念,学生在动态中而不是在静态中去把握这些概念的实质,这样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建立起运动、发展的观点。
1.2.3 对立统一的观点
数学概念中自变量与因变量,无穷小与无穷大,微分与积分,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在讲课时,不仅要使学生注意把握对立统一规律。还要讲清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就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函数表达式中自变量与因变量;在极限概念中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两者在同一个问题中代表不同的因素,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一切矛盾的事物相互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的原理有了深刻的理解。
1.2.4 实践第一的观点
数学概念都来自于社会实践,在讲授数学知识时要给学生建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就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实际问题中引出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然后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它,例如:定积分的概念就是由计算曲边梯形的面积和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路程而引入的,当学生头脑里初步建立起定积分概念后反过来又用定积分知识去计算任意平面图形的面积。这样通过经常反复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科学来源于实际,发展于实际,又应用于实际”的道理。从而正确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因此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和运用教材中蕴涵的极为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素材,在教学中注意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并及时加以引导,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方面,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透彻理解数学知识,而且加深了对辩证法的认识,为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
1.3 在数学教育中进行个性品质方面的教育
严谨与抽象是数学的特征,也是数学对于一般文化修养所提供的不可缺少的养分。通过数学中严密的推理、论证,通过错例分析、检验解题过程的合理性及条件的等价性等,可以培养学生严密思考、言必有据以及实事求是、不轻率盲从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数学需要智慧,需要勤奋和毅力,更需要开创精神。数学是发展的,其历程又是艰难曲折的。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通过一题多解、推广命题、难题巧解等手段,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时代精神。
1.4 数学教育中审美方面的教育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教学是学生接受美感熏陶的一条重要途径,数学中的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结构美反映了客观世界的丰富多彩,和谐统一。当学生在教师、书本的启迪下,领悟到数学之美,这对于他们从理性的审美视角去观察世界,明确美丑界限,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十分有利。
2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要努力把握的两“点”
2.1 坚持“以人为本”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出发点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从数学教学的自身特点出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与应用的过程,在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尽量避免抽象理论的简单的孤立的宣讲,要从学生内心需要出发,把核心价值观教育外在要求与个体自我发展愿望通过数学教学的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情境,激发热情,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大胆实践,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达到“知行统一”。
2.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施核心价值教育的关键点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是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不仅影响在校学生,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的品德、精神、举止都应该不愧为学生的榜样。因此加强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道德规范,先公后私的集体主义,先奉献后索取的社会主义人生价值取向,是首要的工作。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有深厚的爱心,要尊重和信赖学生,真诚地关心和理解学生;严格要求,耐心帮助,公平对待学生;在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这样才有助于核心价值观教育,“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数学美感的熏陶,受到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具有丰厚的数学知识底蕴,要深入钻研教材,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理清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脉络,形成一个较为完整、合理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体系结构,为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奠定基础。
这样只要我们抓住数学教学的特点,注意路径和方法,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任宝铃.高职数学基础课教学中应渗透数学文化教育[J].成人教育,2009,(3):37-38.
[2]史蓉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17-20.
[3]邹艺.数学教学与育人[J].职业教育,2006,(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