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
2011-04-02隆有庆杨兰
隆有庆,杨兰
(重庆教育学院图书馆,重庆400063)
重庆市正在探索的城乡统筹发展目标[1],就是实现社会和谐,保证国家和民族长治久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目标[2]。而构建和谐社会,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取得全社会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使人们超越民族、血缘、语言、习惯、地域等方面差异,消除彼此分歧和隔阂,增强社会成员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共同体团结和稳定[3]。所以和谐需要知识,知识促进和谐。社会发展需要在充满知识、尊重知识、和谐有序中进行。
图书馆作为积聚、传播文明的重要场所、开展精神文明和文化教育的重要机构,应利自身优势服务社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整合国家投资、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技术手段、丰富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用文献服务来感染周边环境的学习氛围,提高公民文化、文明程度和知识水平,促进公民素质提高,引导培育地方文化,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服务。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在保证主要服务对象的前提下向社会公众开放,采取有偿或无偿的服务方式接纳社会公众,允许他们利用图书馆所收藏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他们提供文献信息服务[4]。其实质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社会化,这一做法意义重大。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是社会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和高校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需要。
1 重庆市图书馆服务现状
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城乡统筹的特大型城市。2007年底,重庆户籍人口总量已达到3235.32万,城镇人口约160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面积为8.24万平方公里。
1.1 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现状
据《2009年重庆统计年鉴》显示,2007年底重庆市公共图书馆共有43个,从业人员802人。图书藏量932万册,购置费支出864万元,当年新购藏量为72万册;全市公共图书馆发放借书证数15万个,图书总流通人次505万人次,书刊外借册次539万册次;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服务次数986次。公共图书馆公用房屋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阅览室座席8153个[6]。而笔者所在的重庆市南岸区,人口约53万,面积274平方公里,拥有普通小学71所,专任中小学教师3424人,普通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达59336人,却仅有一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为12.57万册。可见重庆市公共图书馆的资源现状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求知需求。
1.2 重庆市高校图书馆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优势
教育部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的数据显示,重庆市十所高校图书馆2007年底的文献资源购置费约为4800万元,其中电子资源购置费为1300万元,纸本资源购置费为3400元。现有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这些数据均远高于公共图书馆的相关数据。另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高校图书馆藏书5亿多册,并拥有大量连续出版物等及时性的信息资源,公共馆仅为3.64亿册,高校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65%,公共馆为28.6%。[7]
由于经费有限,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在馆藏资源的数量和内容方面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而对高校图书馆来说,因为资金有一定保证,所以馆藏数量大、质量高、专业性强、涵盖广,而且拥有先进的信息服务设备和设施、丰富的管理和服务经验。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人才储备也积累较快,工作人员中9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具有高级职称的占总数的40%,中级以上职称的占80%,这些高素质的图书馆专业队伍,具有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实力,也寻求一个更为广阔的服务领域,将馆藏资源充分利用,发挥应有的价值。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在为大众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对高校文献资源的协调利用。重庆市的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应有目的、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服务社会,积极参与到市场经济建设中去,向社会提供有效的文献信息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文化建设发展。
2 加快重庆市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引导和建设
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颁发了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其中增加了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和“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等内容。明确了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中心、知识传播中心、信息存储和利用中心,在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前提下,也应该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等方面有所作为。
2.1 加快图书馆法制法规建设,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提供法律保障
高校图书馆实行服务社会化将涉及资金、人事、管理等问题,在具体操作上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图书馆事业立法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能成功开展与其完善的相关法律规定密不可分。而在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全国性的图书馆法,图书馆事业依然面临着无法可依的情况。虽然此前我国制定了一些图书馆方面的条例、规章,但毕竟不是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不具有国家强制性、同一性、普遍性和规范性,存在不稳定性。此外现行的一些条例、法规都是按系统颁布的,客观上加深了各自为政,为资源共享和网络建设带来了障碍[8]。因此,我们呼吁加快图书馆法制法规建设,积极寻求图书馆立法,为资源共享和大学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提供法律依据。同时我国高教管理部门也应尽快制定相关的规定,对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程序、借阅证的办理及发放范围、馆际之间的文献传递、服务项目、相关服务的收费标准等做出明确指示,以便有条件的高校尽快实行社会化信息服务。
2.2 重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改革行业管理体制
2.2.1 重树信息市场意识和大教育意识,力争在社会服务方面有所突破
和公共图书馆一样,大学图书馆是知识管理的专业机构,应高度重视信息市场,利用自身优势为全社会提供从浅到深、各层次的专业化信息服务,使馆藏信息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赢得市场竞争优势[9]。
由于社会办大学的传统,西方的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一样,承担着对社会的文化教育功能。而在我国,大学虽然是最高学府、文化“重镇”,但自我封闭的运营意识,却难以实现对社会文化的引导功能。因此高校图书馆还应树立大教育理念,把目光投向大学之外,把社区公民纳入其影响的范围[10]。借鉴国外有益经验,通过开放图书馆服务,实现大学对社区文化、教育的影响,成为社会教育的有生力量。
2.2.2 加强协作,尝试新的办馆模式和管理体制,提高社会化服务效益
目前我国的图书馆体制是多元等级结构,依据行政隶属关系可划分为公共图书馆系统、高校图书馆系统、科研图书馆系统、中小学图书馆系统等,各系统之间相互分割、各自为政,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上很难有大的突破。
高校图书馆之间应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信息资源共享联盟,进行广泛的业务交流合作。还应主动与地方政府信息部门、社会信息服务中介、公共图书馆等建立联系,按照互帮互助,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携起手来共同推动发展。
近年来有些中小城市在规划建设新图书馆时,把新馆与地方高校图书馆合并在一起建设,如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是由原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与宁波鄞州区图书馆合并形成的。2004年起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管理”,成为向宁波市民和大学园区内各校师生提供信息和文化休闲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作为大学图书馆,它为宁波大学园区内各大院校师生服务;作为公共图书馆,它还设有盲文文献借阅区、少儿文献借阅区和少儿活动中心,为鄞州区乃至整个宁波市的社会公众提供免费的文献信息服务。区域内文献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知、共享,高校师生和社会民众的信息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这种办馆模式、管理体制以及它所产生的效益,是一种很好的创新,它发展了传统图书馆的概念,既是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统一,又是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的统一,是近年来对大学图书馆发展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2.3 外塑形象,苦练内功,履行好图书馆社会职能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走社会合作之路,为企业、农村及社区服务,努力探索社会化服务的运行模式;应顺应潮流,以市场为需求,与读者共建网上读者社区,开展信息资源服务及其他文明教育活动,自觉承担起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教育工作。
2.3.1 加强自我宣传力度和广度,提高社会知名度
要加强自身整体形象的塑造,加大宣传力度,可通过网上发布图书馆主页等形式,通过设立宣传栏,发放图书馆使用指南和新书通报等宣传资讯,开办专题讲座,举办各种读书活动演讲比赛,成立读书社,组织读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接纳社会团体、家庭及个人人馆参观等,多种途径宣传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功能和项目、信息资源及其利用,公民信息意识及信息素质,充分利用新闻媒介的影响力来引导读者,吸引公众注意力,让社会更多地了解高校图书馆。
2.3.2 以人为本,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特色、多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
本着资源共享、特色服务、大力开放的管理理念,高校图书馆应主动走向社会,开展多功能、多层次、多形式的读者服务活动,使馆藏文献资源、人才资源和服务设施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办馆效益[11]。
各高校馆应以自身的特色馆藏为基础,向全社会开展传统的文献借阅服务(致力于全开架服务及藏、借、阅合一的服务方式)和现代网络信息服务。图书馆设施中的书刊资料、多媒体中心和各种服务设施应全部向社会开放,针对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方便读者利用,满足读者需求。可根据周围社区或农村居民需求特点,积极开展读者辅导与培训服务,提高居民素质。如针对社区下岗工人、进城农民工需求特点,配合劳动部门举办电脑培训、家政服务、各类信息收集与分析、各类经纪人培训等培训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找到新的工作;针对中小学生寒暑假时间长的特点,举办音乐欣赏、美术知识、法律知识,网络信息技术等知识讲座,并免费播放知识影片,积极开展各种读书活动;针对中老年读者可举办健康知识、养花、钓鱼、摄影、书画等知识讲座,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等;主动承担一些社会团体的科研项目和各种大、中型会议。利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对社会读者进行网上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的培训指导,提高信息获取能力,让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培养公众终身学习能力与习惯的教育设施。
现在许多有条件的大学图书馆如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都允许社会读者办理借阅证,而且社会反响极为热烈,说明教育部关于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要向社会有偿开放的规定,是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2.3.3充分利用网络功能,提供高层次社会化信息服务
随着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程度的提高,高校图书馆可依据自身特色优势,不仅面对校内读者,也为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及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加强网上图书馆的功能,利用网络构建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式交流;开展网上馆藏目录查询、续借、咨询服务、网络导航、文献传递等一系列服务;将馆藏特色文献转化为数字资源,通过网络提供馆藏书目数据库及专题数据库;提供文摘、索引、综合性信息、评价性信息等增值服务产品,开展深层次的信息服务等等。
有条件的高校馆,可以到工商部门注册批准成立信息开发中心。认真调研社会经济、科技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信息用户的需求热点,以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为依托,编制各种文献资源报告,向全社会提供高层次社会化信息服务。
2.3.4 加强与社区图书馆和农村图书馆合作,促进所在区域基层图书馆发展
提高社会成员的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地方经济的关键,而社区和农村图书馆等基层图书馆是提高社会成员素质的重要设施。整体而言我国大部分基层图书馆建设还处于较低水平,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和服务技能均制约了服务工作的开展。为此,高校图书馆应协助他们加强基础性业务工作,制定发展计划,提供人员培训、业务辅导和技术指导,协助他们开展各种各样的文献信息服务。如组织他们参观各业务流程,提供机会让他们深人到有关业务环节和服务窗口进行实践,既开阔眼界又提高技能。根据基层读者的阅读需求,把高校馆文献资源的复本提取一部分流动到社区和农村,由基层图书馆负责服务,方便基层读者的阅览。还可和当地的基层图书馆实行区域内借阅证通用制度,促进区域内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2.3.5 加快改善基础服务设施条件,加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
文献信息服务的效果是一个综合整体,既包括图书馆技术设施也包括空间的大小和适宜于读者的程度。虽然许多高校图书馆还难以保证本校师生的阅读座位,但要容纳更多的校外读者,必须加快改善基础设施服务条件。
当今信息社会,任一图书馆都不可能收集齐所有的文献资源满足社会各层次用户的需求,因此加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是社会化信息服务的关键。高校图书馆大都已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通过网络建立了完备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信息服务的效率得到空前提高。为了节省图书馆经费开支,提高文献保障能力和文献利用率,使资源共享最大化。国家有关部门应进行宏观协调,促进高校馆和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合作,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采用馆际互借的方式为广大读者提供文献信息资料服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在网络化的今天,图书馆联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它强调互助合作,兼容并包,求同存异,这既可以理解为馆际互借,也可以理解为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纸型资源和电子资源的互补共存,很好地反映了当前和未来图书馆的发展主题和趋势。
2.3.6 改革管理机制,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
为适应服务社会化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应改革内部运行机制,设置专门的社会服务机构来推动相关工作,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
随着服务社会的深化,读者对图书馆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国外图书馆员博而专的知识结构为其高质量的社会化服务提供了保证,高校图书馆要注重培养和引进人才。加强馆员的业务学习,使馆员具有现代信息意识和理论,了解馆藏资源状况、熟知和提供网络信息服务,促进图书馆功能的全面发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调馆员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在对读者服务中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人才是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保障,高校图书馆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3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它不仅可以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优势,还有助于实现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水平,为建设民主和谐的社会做出贡献。
虽然国外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成功经验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但由于中外的历史背景、现实环境、行政管理模式等不同,因此只能立足于国情,立足于本校实际,沿着整体规划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思路,逐步实现社会化,走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之路,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国发〔2009〕3号.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08-12].http://www.gov.cn/zwgk/2009-02/05/content-1222355 htm
[2]涂湘波.高校图书馆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4):34-36.
[3]王爱功.当前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若干热点问题述评(上)[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8):23-26.
[4]万文娟.中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9,(2):73-76.
[5]黄雪雄.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08,(8):69-72
[6]重庆市统计局.2009年重庆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7]周华生,郑瑜,朱甫典.制约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社会化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情报2006,(5):35-40
[8]朱萍.论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必然性及实现途径[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2)58-59.
[9]王璐.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途径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6,(10):7-9.
[10]闫真.大学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系统思考[J].晋图学刊2007,(6)53-57.
[11]张占国.现代图书馆服务创新与服务评价[M].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