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011-04-02吕谧

成才 2011年7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消极心理学

■吕谧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吕谧

积极心理学是当今心理学的一个流派。针对当今有些心理学中的“消极”层面与现状而言,一些心理学在理论与实践探求中遵循消极、悲观的研究路线与模式,把研究与实践的重点放在了人及人类社会诸如精神疾病、人格问题、焦虑、抑郁等消极的问题上,使心理学自身偏离了它的正性发展轨道,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人类心理的消极层面,过度地重视心理问题的预防、诊断与干预,忽略了心理学应有的其他使命。如在学校教育中,一直都着眼于个体自身的心理发展变化,引导个体被动适应外部环境,经常用“应该怎样”“要怎样,才能怎样”的指导性语言教导学生,关注的都是人的弱点和消极的一面,把问题学生或者学生的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困难、青春期心理健康等问题做为工作的重点。积极心理学则倡导个体应该主动调试,积极向上地适应外部环境,不断增强学生个体的“力量”和“美感”。强调个体和群体的积极层面,关注个体正在经历的知足、满意等主观感受,注重个体体验过去的良好状态,对未来保持乐观和充满希望,关注培养积极的社会群体与组织。

学校教育是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全人教育,改变教师才能改变学生。积极心理学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有足够的“力量”,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以及自己所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将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如果教师的“力量”越强,对学生获得“力量”的影响越大。另外,教师应该有积极心理,并主动地适应它,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才能树立正确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才能形成正确的教学观、正确的评价观。只有教师关注自己的积极心理,培养积极快乐的人格,这样才能感染到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只有教师主动地适应它、认清它、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它了,才能形成正确的观念。

对学生而言,整个学习阶段,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都是非常重要的。而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动机既要靠教师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靠学生的内在需求。比如高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实质上是要缓解学生的压力、释放心中的苦闷,形成积极心理。

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习惯是一种持续的行为和观念,持续的态度可以是短暂的。学生具有积极的心理时,才会对教师所采取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予以接受。也就是说,他自己的事情,只有他自身愿意去做,效果才更明显。

无论教师的指导多么的重要,只有当外部指导真正进入学生自己的内部存储时,才能成为内驱力。比如:儿童是很容易犯错误的,儿童的错误实质上就是儿童的经验,人的成长、人的发展都需要经验,当你肯定他、表扬他、激励他都是为了形成积极心理,用这样一种积极心理来形成儿童的经验,这样一种经验又可以扩充他的积极的心理;另外,惩罚他是为了让儿童从错误中汲取新的经验和教训。当儿童有了更多的积极体验后,就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来自于儿童自身,所以它更容易形成某种积极的人格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意义,不在于它提出的任何特定的假设和规则,而在于它为教育实践乃至整个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视野,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积极型教育实践可以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正由于它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很好地诠释和解决当前的许多教育实践中的危机、矛盾、冲突和困惑,就更需要我们在理论上深入探讨,在实践中身体力行。

武汉市江岸区成人中专、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消极心理学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论消极治理与农民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