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具有崇高境界的教师
——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有感

2011-04-02武汉市鲍安玲名师工作室王雁

成才 2011年7期
关键词:冯友兰功利天地

■武汉市鲍安玲名师工作室 王雁

做具有崇高境界的教师
——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有感

■武汉市鲍安玲名师工作室 王雁

捧读冯友兰老先生的《人生的境界》,宛若面对一泓清泉,只觉得所有的浮躁与焦虑一扫而空,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宁静和淡定油然而生。细细玩味,这份宁静和淡定来自冯老对人生境界超然的认识,来自冯老在哲学上超凡脱俗的见地,更来自于对自我的反思与觉悟。

冯老将人生的境界分为四层,由低到高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冯老认为“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比照冯老对这四种人生境界的定义,我们该如何定位教师的人生境界呢?

如果一个教师,他每天来到学校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每个月按时拿到工资,他对他的工作成绩毫不关心,只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我们说这就是人生的自然境界。因为他对他所做的事,“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如果一个教师,他对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还算勤勤恳恳,可是他的目的只为多得到一些奖金,而且他会去选择那些易于出成绩的活儿,他的目的很简单,要么有利可图,要么有名可得,舍此他是不会用心去做的。如是这种教师还算是有道德的,“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更有甚者,他们将教师这个职业当做谋取私利的手段,利用职权之便,私自办班,收取高额学费,甚至索要财物,这样的教师则存在严重的道德问题。我们说这就是人生的功利境界,因为“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这两种人生境界是我们“现在就是”的人生境界,也是我们必须努力摆脱的人生境界,因为还有更为高远的人生境界等着我们去追寻。那就是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道德境界呢?冯友兰说,这种人觉解到“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因此,他们往往会把自己的言行举动放到整个人类社会中考量其利弊,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古往今来,无数的贤达之士都是这样的人。他们也许不容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也许他们自身一无所得,但他们的言行却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譬如岳飞、海瑞等即是如此。那么,如果一个教师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道德行为,那么他将会把自己的教育工作提升到关乎国家、人民利益的高度,他将克己自律,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他可以为了祖国的花朵忘我工作,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总之,这样的教师最终不仅仅是名师,而且会成为名垂青史的贤人,其道德风范足以成为世人的楷模。“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别人是在无明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正如全国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所说,“我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个人民教师应该做的工作。”可是霍老师60年的教师生涯,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道德境界究竟是怎样的。

至于天地境界,也叫哲学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觉解到宇宙的利益,自觉的为宇宙的利益做事,这样,他与宇宙同一,具有超道德价值,谓之圣人,达到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种人生境界已经不是单纯用一个职业可以规范的了,它是超越了职业的范畴,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塑造了,尽管它还是会表现在职业行为上,但他的出发点无比宏大,视野无比开阔,思想无比深邃,我想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教育家们也许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了吧!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我从冯老对人生境界的划分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我们绝不能成为流连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教师,而应该摆脱“无明状态”,真正在“觉悟状态”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进入人生的道德境界,了悟生命的真谛,实现自我的价值。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冯友兰功利天地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最好的尊重
我不想让你误会
功在自己,利及他人
遇事不要轻易下结论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拾天地之荒
功利社会话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