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
2011-04-02武汉市严育开名师工作室傅成令
■武汉市严育开名师工作室 傅成令
巧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
■武汉市严育开名师工作室 傅成令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重大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从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空间分布、呈现状态及其载体形式来看,语文课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包括校外语文课程资源和校内语文课程资源、自然性资源、社会性资源和人文性资源等,但最根本的还是教材这一语文资源。因此,探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策略,必须重视和依托语文教材的还是要把握。
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很大的突破,就是在教学中强调文本与师生的对话。无论是在教材的使用上,还是在课堂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新课程都突出强调了一种开放的理念,即打破原来的把教材当圣旨,按照教材的顺序、内容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对教材的处理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叶圣陶先生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应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开发与利用与教材内容相关、对学生学习有意义的材料,经老师筛选呈现出来,也叫“二次开发”。如教授《狼》一文时,可将四篇写狼的材料呈现出来:蒲松龄的《狼》写狼的凶残与狡黠;毕淑敏写狼的聪明与神勇;中国大百科全书介绍狼的兽性;《狼和鹿》又告诉人们打狼引起生态失衡。这样把语文与其他领域的学习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有意识沟通起来,有利于比较,有利于多元解读。又如上《岳阳楼记》后引导学生背诵《黄鹤楼》;上苏叔阳的《我的老师》时,将巍巍的《我的老师》拿来作比较阅读,寻找可以借鉴与模仿的写人方法。由此可见,语文新教材在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提供了许多新思路,教师必须学会巧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
一、利用课前提示,加强课外学习资源的利用
教授七年级下期教材时值春节结束,口语交际课我想到“春联”。我借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春联素材设计了一堂春联课,分四个环节活动:初识对联,学生探究对联技巧——展示对联,激发学生积累——对联比赛,培养能力(对联连接赛、对联匹配赛、对联撰写赛、对联赏析赛)。学生在浓浓的年味中开始了新学期的语文课。学习本册课文《读联之悟》时学生的热情再次被激发到极致。学生对对联产生浓厚的兴趣,写对联的习惯也逐渐养成。
二、利用课后拓展,加强课外学习资源的利用
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都有广阔的延伸与创造的空间,在积极利用课程资源的思想指导下,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课文特点,采取诸如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等各种方式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这些和课文相关的资料,可以是课文的有关内容,可以是学生的个体经验,也可以是学生的丰富想象等。通过建立课内外的联系,使课内外的学习资源有机地融入教学中,丰厚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源的能力。教学《长城万里行》一文后,可让学生收集有关长城的系列资料,开拓学生视野,如长城的历史、长城的建筑、长城的传说与故事,加以整理,在班上交流。
三、设置“综合性学习”板块,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
从开设课题方面看,可以是教科书中涉及的有关议题,如语文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中设计的课题为研究主题,诸如:“成长”、“亲情”、“和平”等专题,调动、发掘课内外可以利用的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将社区发生的重要事件为背景和对象,将其纳入课程学习的视野开设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次综合性学习的课题为“这就是我”,同学们可以运用图片、音像资料、个人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风采。这样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从“自我”中发掘自我教育的课程资源,并与其他同学共享。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是鄂教版的第一单元“成长”。可指导学生精心设计并制作成长影集。具体步骤如下:(1)自己设计与动手制作“成长影集”并命名;(2)向父母了解自己的趣味成长故事,请父母写“成长寄语”;(3)精心挑选“成长照片”自己设计编排,并为每张照片附上有文采的“说明文字”;(4)为自己画像——写“这就是我”的作文或其他反映自我成长过程的文章;(5)准备一个“影集展览”及评选表彰(评出最佳编排奖、最佳图片奖、图文并茂奖、最佳寄语奖、最佳文章奖等),完成一个总结报告;(6)装订“成长文章”成为班级第一次全家福。学生制作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较好的提高了学生整合的知识与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团队精神等多种能力。还可以以国际国内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为课题,如“反恐问题”、“西部大开发”、“北京2008奥运会”、“神州五号、六号”、“连宋大陆行”、“我爱世界杯”等热点问题都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资源。可充分利用报刊、图书、影视、网络进行深入探讨。还可以开展办报、辩论、征文、写评论等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汶川地震后,可引导同学们分八人组制作《心系灾区情满中华》的专题剪报。剪报分成八个专题:教师版;救援版;灾情版;自愿者版;自救版;哀思版;评论版;爱心版。学生通过裁剪各类报纸、杂志和网页收集资料,精心编排成册,在全班乃至全校展出,收效甚佳。
依托语文教材利用课程资源,还表现在教材的二次利用之上。比如《作文素材积累指导课》上教师利用九年级上册教材作为资源。分三步指导:看目录,记名人(喜欢或欣赏的作者或者主人公);概括各位人物的事迹或精神品质(如驼工范介民舍身救骆驼、安妮乐观面对白色恐怖生活等);讨论并交流可以运用的主题(如奉献、乐观、忧国、尽责等)。通过一堂素材搜集指导课,学生脑中呈现取之不尽的素材,更学会了通过其他教材收集熟悉材料的方法。
巧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还需要教师重新树立新的资源观,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增强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意识,提升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要。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