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漫谈(之五)

2011-04-02阿兰

成才 2011年5期
关键词:漫谈雄心阿兰

■〔法〕阿兰

教育漫谈(之五)

■〔法〕阿兰

什么儿童乐园,什么寓教育于娱乐之中等等发明,我是不太相信的。那本来不是对待人的出色方法。我可以举出一些公认的有教养的人,他们就是不耐烦读《帕尔马修道院》或《幽谷百合》。他们尽读第二流的作品。这种作品一切都安排停当,让人一看就喜欢。但是,他们既然沉湎于这种易得的快乐,他们就丢失了稍鼓勇气、稍加专心即可到手的那种更高的快乐。

发现一种高卓的乐趣,还有什么比这经验更能使人提高的呢;谁不在开头吃些辛苦,谁就终久愚昧无知。蒙台涅是难的。正为他难,才先须去认认他,到他的著作中去追踪他,去寻觅他,然后才能发现他。几何也是这样,通过七巧板来学,那可能是有趣的;但是,更艰难的问题,给人的快乐会更强烈。就如读一本钢琴曲谱吧,开头的几课一点不觉得有趣,它首先要求懂得耐烦。这就是为什么你不可能使儿童象尝蜜饯那样的尝一尝科学和艺术的味道。人是靠辛苦的陶冶而成其为人的。他必须自己去赢得自己的真快乐,他必须自己配得上这快乐。先付后收,这是规律。

……

尤其儿童,他们是多么的清新,多么的精力充沛,多么的好奇不厌,我真不愿人家塞一个剥好的胡桃给他。相反,教学的艺术恰恰在于要儿童吃一些辛苦,把自己提高到人的境界。这里所缺的不是雄心;雄心,是儿童的精神动力。童年是个境界荒唐的时期,使人感到在那里耽不下去;而成长,必然加快那往后只会极度缓慢下来的自我超越运动。成年人应该承认,他在某种意义上不如儿童那末理性,那末认真。毫无疑问,儿童有儿童的轻浮,儿童有运动和吵闹的需要;这是游戏的一部分;但是,儿童还必须在从游戏到工作的变化中感到自己的成长。这壮美的过程,远远不是使它不知不觉,我愿它是鲜明突出的,庄严隆重的。你强迫过他,儿童会感激你;你奉承过他,儿童会蔑视你。学徒,则属于另一更好的制度;他体验到了工作的严肃性;他经受了更好的锻炼,然而是在性格上,而不是在精神上。倘有谁象学焊接那样的学思想,那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平民国王。

原来,一当我们接近真正的思想,我们谁都顺从先接受、后理解这一条,而且出之以某种虔敬的心情。读,就是真正的崇拜(culte),这正是文化(culture)一辞告诉我们的。舆论、榜样、荣誉的喧哗搞得我们就是要读。但是美更擅胜场。这就是为什么我远远不信那儿童必须懂得他所读所背的一切。那末,请读拉封登的吧,对,还有弗洛里扬;请读高乃依、拉辛、维涅、雨果的吧。

这对儿童不是太过分了吗?对,我但愿如此。儿童一开始就会被和悦的音调抓住。听自己读的美妙篇章仿佛听音乐一样,这便是最初的沉思。请播种真正的种子吧,可别撒播砂子。请让他们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图画吧,请让他们在摇篮里就听到贝多芬的乐章吧。

怎样学语言?向大作家学,另无他途。向最严密、最丰富、最深刻的语句中去学,而不学那会话课本的平庸俗句。首先是学习,而后打开那三重秘扃下的所有宝藏,所有珍宝。我没有见过儿童不钦佩、不崇敬而能有所提高;他是儿童,他必经此途。所谓雄壮者,就在于超越那种感情;当理性无穷无尽地开发人类一切财富的时候,首先在于揣摩。儿童对于那壮年,设想得意象峥嵘;虽然这愿望本身也要被超越。而对这年代是怎么也不嫌太美的。

(节选自阿兰《教育漫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11月)

猜你喜欢

漫谈雄心阿兰
雄心立功
原始的塑造——多米尼克·阿兰作品欣赏
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
雄心壮“智”塑品牌,四载春秋担使命——记南京大学华智全球治理研究院成立四周年
主编漫谈
自 然
玉螭龙漫谈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Sixteen Years’Promise
唯美歌姬阿兰全新单曲《兰之乐光Lan of music light》正式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