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的教育资源开发探究
2011-04-02陈红玉王娟
■陈红玉 王娟
促进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的教育资源开发探究
■陈红玉 王娟
本学期语文老师在批改×××同学的第四篇作文时发现,她在四个不同的作文题目中写的主题只有一个——电视剧《还珠格格》。原来×××学生课余时间因为父母工作忙,常常被家长关在家中,陪伴她的只有电视剧,而她最喜欢的就是《还珠格格》,平时不善言谈的她谈起还珠格格的剧情却如数家珍……通过这件事使我们更关注农民工子女的闲暇生活,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父母为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孩子空余时间由自己安排,因为年纪较小,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其结果是放任自流或者只有与电视为伴。
如何促进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一、以学校为主体,开发时事教育资源,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充分开发好学校资源,利用好学校资源,对促进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多数农民工学生缺少对社会的关注,这些学生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差,眼界狭隘,知识面窄,学习上有困难,不善言谈,同时也影响了其自信心的建立,对他们的成长十分不利。针对这个特点,学校牢牢抓住时事教育,以校园阵地建设为载体,引导学生做一个“事事关心”的人,使他们能更迅速地融入社会。
1.开设校园广播时事快报(耳听)。每天清晨,当学生走进校园,伴随他们的是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每日报刊摘要播报。孩子们在进早餐的同时,又享受了精神食粮。
2.开放校园电视台时事热点(眼看)。学校电视台收集时事热点组织学生利用午休、班队会时间观看奥运、汶川赈灾等时事详细报道。
3.展示班级板贴时事成果(手做)。结合社会时事,老师与孩子们共同动手搜集相关资料,通过绘画、小报、读书交流等途径,展示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和理解。
丰富的时事教育活动,让农民工子女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意识。再会看农民工子女的作文,主题内容有了很大变化:学生敬佩“江汉大学舍己救人的英雄团队”、为祖国60周年展现的成就自豪……
二、以共建为载体,开发社会教育资源,扩大学生活动空间
对孩子来说,榜样是最好的激励。学校多数农民工子女家长早出晚归为生活奔忙,孩子的活动空间非常狭窄,再加上大多数学生居住在环境较差的廉价租住屋中,居住环境复杂,对孩子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多。为此。学校常年坚持与海军工程大学的共建活动。海工大的学员大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农家子弟,他们通过寒窗苦读,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是农民工子女的榜样,他们以身示范的亲身经历更能引发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共鸣。
1.组织学生走进海校参观部队学员的寝室,学习如何叠被子,感受他们自律严谨的生活作风。暑期组织农民工学生参观西安舰,了解舰艇的知识。
2.3月5日学雷锋日农民工子女与海军学员一起去社区服务、清扫校园卫生死角;3月12日植树节开展共植一颗树活动;全国助残日共同义卖报纸;六一儿童节和海校学院共同举办庆祝活动……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让乐于助人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3.坚持“一对一”结对活动,让海校学员与农民工学生建立起长久联系。活动中有这样一对突出的例子——学员李涛与苗青同学在结对的3年半时间里经常通信,在这个过程中李涛给了苗青很多帮助,有生活上的,也有学习上的,更有精神上的。现在苗青同学是六(2)班的中队长,他学习好、为人好,深受同学们喜爱。苗青说:“我最好的朋友是李涛叔叔,我喜欢他,更尊敬他。”
学校定期利用节假日组织各种参观、实践活动,让学生和军校学员亲密接触,一系列的“学军”活动使学生在榜样的作用下,对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十分明显的帮助,扩大了学生生活的空间。
三、以社区为依托,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服务社会
学校周边及对口社区是农民工租住比较集中的地方,假日里经常可以看见学校农民工孩子们在路边、小巷疯跑、蹲在地上玩,或者是流连在路边摊和电子游戏场所……缺少家长监督指导的活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学校一直以来和对口社区紧密联系,汉水桥街道及社区居委会对农民工子女也十分关心,把学校作为汉水桥街“社区农民工家长学校”的首个试点学校。借助社区力量,学校联合社区文教组织农民工子女开展丰富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走进学校周边社区,组织宣传队,开展文艺宣传活动。利用快板和小合唱形式在社区居民中进行“四城同创”的宣传;参加湖北电台“袋袋相传”活动,指导学生废物利用,制作环保布袋。学生们走出校门亲身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感受创造与成功给自己带来的自信、快乐。
2.利用社区“五老”资源在假期请来抗美援朝、抗日的老战士,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每到寒暑假学校和社区联手设计活动,学校社区无缝对接,利用假日活动反馈单要求学生参与社区开展的健康娱乐活动,让农民工子女和社区其他的孩子在活动中相互增进了解、增进友谊。
4.定期请来法制副校长,对学生进行法律讲座,发挥社区五老的模范作用,对一些问题少年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进行帮教。聘请校外辅导员讲解如何自救、如何逃生等实用的知识,并现场演练。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学生参与其中,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锻炼了能力,培养了自信。
通过这些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渠道越来越大,教育空间越来越丰富,学生能在学校,社区和社会中有效地受到教育,促进了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同时,为学校教育的延伸提供了素材和空间。
(作者单位:武汉市硚口区仁寿路小学)
责任编辑 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