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1-04-02钟云飞巴丽敏

东北水利水电 2011年8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效益流域

钟云飞,巴丽敏

(1.松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吉林长春130021;2.松辽水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长春130021)

为了规范和正确指导东北黑土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促进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治理后达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对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做了初步的研究。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把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特别是其他方法难以定量化评价的社会效益归纳到统一的指标体系中,指出水土保持的综合效果,并为进一步改进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指导意见。评价指标筛选和指标体系构造的过程本身就是流域治理发展研究的一部分,它可以使治理单位确定治理发展中优先考虑的问题,同时给投资单位一个了解和认可治理进程的有效信息工具。因此,构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对促进流域治理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规划、设计、环境质量评价和验收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1]。

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应能真实、全面地反映流域治理前后各项效益的变化程度,其指标选取原则为[2]:

1)系统性原则。各评价指标及其所反映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综合效益特征之间应存在内在联系,单个指标只反映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效益的某个方面,只有相互联系的指标体系才能全面反映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的综合效益。

2)科学性原则。指标应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并且是客观存在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应明确,能反映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和水平;应尽可能反映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后直接和间接效益。

3)层次性原则。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而每个效益可用众多指标进行标度,最终合成一个指标来描述水土保持治理的综合效益。

4)可比性原则。所建立的指标应充分考虑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的阶段性和综合效益的不断变化,使选择的指标既有纵向的连续性,又有不同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效益的横向可比性。

5)可操作性原则。指标要具有可测性、可比性和可能性,易于量化,指标的设置尽可能简洁明了,避免繁杂。

2 评价指标的选择

对不同类型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效益需用不同的指标进行科学评价,常用的指标选取方法包括[3]:

1)文献频数法。查阅和分析相关的文献,采用频数统计分析法,选定频数较大的指标;由于文献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例说明,信服度增强。

2)专家选取法。邀请对水土保持相关科学原理深入了解、对研究区实际情况比较熟悉的专家,采用问卷、打分、会议等形式,制定指标体系。

3)理论推导法。深入认识理解研究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掌握水土保持科学原理,制定能反映研究区治理效果及发展趋势的指标体系。

4)主成份分析。对初步拟订的指标做主成份分析,选定累积贡献率85%以上的指标;此法科学客观,但是对参与分析的指标个数有要求。

对不同类型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效益需要用多种指标进行科学评价,研究提出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尤为重要。为此,许多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研究都从提出评价指标入手,来组成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将其进行归类见表1。

采用文献频数法,根据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多年研究成果,结合以上相关研究,本文确立了以下9个指标作为东北黑土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的主要评价指标见表2。

3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可以单独使用定性分析,可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进行评价,也可以将几种定量评价方法综合起来使用。

3.1 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是对小流域治理前后的各效益指标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例如李恩慧分别利用种植业年增产值、土地利用率、水土流失面积和林草覆盖率等评价指标,对玉田县团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前后对比评价,以体现治理效果[4]。

3.2 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综合评价法、经济分析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

1)综合评价法。建立指标体系是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的前提,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则是基础。目前在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有层次分析法、DELPHI法(专家调查法)和基于熵的确定方法。它们主要应用在模糊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灰色模型预测法上。

表1 效益评价指标

表2 东北黑土区小流域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2)经济分析法。由于综合治理工作内容较多,可用货币价值来综合地反映不同时期的治理效果,有些文献用“时间价值”的观点来研究资金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关系,评价分析了小流域治理的远期经济效益。

3)投入产出分析法 。陆文伟采用能量投入产出分析法分析了田阳县敢上小流域农业生态的能源特征,结果发现小流域存在以下问题:小流域种植子系统与畜牧系统相关性不大,农村缺乏能源生产环节以及农作物投入结构不合理。

3.3 效益评价

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评价就是衡量水土保持措施贡献的多少。在效益计算的基础上,对治理期间自然与社会环境各因子的变化特征、变化原因的分析和解释,以及对后续治理的指导。

1)生态效益。这里是指除调水保土效益外的其他生态效益,指在投入一定劳动的过程中,地表径流状况、土壤质量状况、近地层气象环境给生态系统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以及整个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进而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环境产生的某种效果综合。一般是通过点的观测结合面上调查取得治理前后不同时段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

2)经济效益[7]。是开展水土保持的最终目的,也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的物质基础。直接经济效益计算步骤如下:①计算单位面积措施基本建设的投入;②计算单位面积措施每年的净增产值;③计算各项措施收回基本建设投资所需的时间;④计算基本建设投资全部收回以后,若干年内不同时段净增产值,以研究各项措施长远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着重把土地和劳力从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中解放出来,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3)社会效益。主要考虑减轻自然灾害和促进社会进步,通常采用农业经济统计调查方法,选取自然和社会背景条件相近、水土流失治理度不同的区域对比计算,或分治理前后不同时期进行对比。

以梅河口市吉兴小流域为例(2003—2010年):生态效益,通过综合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90%以上,林草覆盖率提高了30%,土壤物理性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土壤平均容量减轻,总孔隙度增加,透水速度都有所增加;经济效益,通过综合立体开发,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使土地利用率提高32.3%,土地生产率提高46.2%,流域内已建成了农、林、畜、副产业体系,人均收人提高了15倍;社会效益,通过治理,使当地的农林牧用地比例趋于合理,提高了农产品商品率,人均产粮增加了3.4倍,并使当地的劳动力利用率大幅度增加。

4 结语

构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要涵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个方面,评价指标越全面,评价结果的代表性就越高,保证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东北黑土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措施体系和实践经验,采用综合、科学、实用评价方法,弄清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当前已有的实际效益,用统一的量值客观评价各区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成果。在进行水土保持规划时,通过效益分析,预测所规划措施在某一时期可能获得的效益,以此来选择更好的水土保持措施。通过对各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高低的分析,优化治理模式,为领导和生产部门进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3S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从定性、定量和定位三方面展示水土保持措施空间配置及其综合效益的评价模型和方法将成为效益评价的发展趋势,采取以点铺面的方法,大面积的对整个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效益做出准确而客观的评价和判断。这将能为小流域综合治理评价提供快速、准确且合理的信息获取与处理方法。

[1]陈云明,侯喜禄,刘文兆.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不同类型植被水保生态效益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0,14(3):57-61.

[2]林积泉,王伯铎,马俊杰,等.小流域治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l):68-71.

[3]李智广,李锐,杨勤科,等.小流域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8,18(7):71-75.

[4]聂碧娟,林敬兰,赵会贞.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研究进展[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9,21(3):39-41.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效益流域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压油沟小流域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沙颍河流域管理
水土保持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