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警示

2011-04-01陈镜亮张小霖钟小庆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1年6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灾害

陈镜亮 张小霖 陈 铭 钟小庆

给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警示

陈镜亮 张小霖 陈 铭 钟小庆

2011年3月11日东京时间14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了里氏9级的大地震,由此引发了大海啸,瞬间造成了一场大灾难;更可怕的是,地震及其海啸还产生更为严重的次生灾害,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核泄漏、核辐射,这个灾难及其影响将是长期和深远的;同时,地震和海啸还强烈地冲击了世界经济。时至今日,日本本州海域大地震及其造成的灾难还在继续当中。

灾难可以带给我们很多警示,我们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看待自然灾害。日本大地震虽然让人领教了自然灾害的能量和威力,但是恐惧源于无知,只要充分认识它,掌握其本质、规律和特点,就不会惧怕它,并能从中找到减轻危害的办法。

日本大地震是一次损失惨重的海洋自然灾害,具有典型性,其对我们正在开展的海洋预报减灾工作具有警示作用。只要我们坚信海洋是可以被认知的,就可以通过创造性地开展海洋观测、灾害预报和防灾抗灾救灾工作,降低海洋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为广东沿海地区实现安全、稳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警示一:自然灾害是不以人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根据名词解释,自然灾害即天灾,英文为Act of God,是指无人控制或被“上帝”掌控的事件,如异常严重的、可引起损失的风暴、雷电或地震等的袭击。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即天灾。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是人类过去、现在和将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和森林火灾,其中海洋自然灾害主要有台风、风暴潮、地震、海啸、海平面上升、赤潮、咸潮以及次生的污染、海难事故等。

客观世界具有多重性,一切事物都是按照其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高潮和灭亡,完成世代交替。自然灾害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它是事物发展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正如世间万物都具有两面性,自然灾害在造成破坏和生命财产损失之时,也孕育和创造着新的生命和希望。

根据自然灾害的定义、起因、性质、分类以及表现形式,可以看出人的主观能动性虽然不能制止其发生,但是完全可以通过积极努力进行科学观测、预报和预防,在面对灾害时作出更加科学的判断,趋利避害,将其可能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与自然灾害和谐共处。

警示二:自然灾害具有连锁、叠加和复合性的特点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句话:“屋漏偏遭连阴雨,船破又遇打头风”,说明祸不单行。而“祸不单行”是有客观依据的,由于世间万物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一旦遭遇灾难,往往产生连锁反应,祸事接踵而至。

人祸如此,天灾即自然灾害更是如此,日本大地震将自然灾害这个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时至今日,灾害仍在肆虐,其造成后果尚未有定论。

以威胁广东沿海地区最为严重的海洋灾害——热带气旋(俗称台风)为例,它在南太平洋或印度洋生成之后,以其固有发展规律逐渐加强,抵达沿海地区时就造成灾害。首先是形成强大的风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沿海地区,海上养殖鱼排、停泊在渔港内的渔船以及岸上的树木和房屋将无一幸免,台风过后就是一片狼籍;其次是带来强降雨,短时间高强度的集中降雨将引发洪水和内涝,渔业尤其是淡水养殖生产将遭到冲击,鱼塘虾池漫顶,大量鱼虾被冲走或逃逸,水产业损失惨重;最后是爆发瘟疫,由于强降雨量造成海水盐度极剧下降,海水网箱和池塘养殖鱼虾类大量死亡,高温条件下鱼虾尸体快速腐烂,由于清理和消毒不及时,除造成渔业水域环境污染之外就是爆发流行病害,给渔业造成第二、三次打击,所造成的损失将更大。热带气旋造成的灾害及其次生、再生灾害叠加在一起,通过互相促进发生作用,将灾害时间和空间大大延长和扩大,损失也将成倍增加和放大。

归纳世界各地发生的自然灾害,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以时间为横轴、以空间为纵轴,集中一点爆发,以点带面,辐射发散,呈立体交叉展开,具有连锁、叠加和复合性。这一特点让我们重新审视自然观、灾害观,研究制定我们的海洋与渔业预报防灾减灾基础理论、指导思想、工作方法和操作技术。

警示三:减灾前提应该放在研究、观测和预报上

自然灾害是客观存在,也有发生、发展、高峰和结束四个阶段,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定能认识它。而认识自然灾害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其研究、观测、监视,及时作出准确的预先报告。未雨绸缪,从思想认识、组织领导、物质技术、协调管理以及灾后重建上做好充分准备,虽然不能制止灾害发生但也能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学术研究。人们可以通过开展科学研究以及参阅地方志、年鉴等资料,总结归纳出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性。大概率就是内在的规律性,它涵盖小概率,可以有效指导预报减灾工作。

科学观测。人们可以通过设立观测站,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先进的仪器设备实施连续不间断的观测,通过积累研究分析数据,对灾害进行预报。

常规监视。自然灾害发生或生成都有预兆,尤其是海洋灾害,发生之前天气、海流、水生动物都会出现异常现象和反应:如海啸到达海岸之前,海平面会突然大幅度下降;台风由低压气旋加强而成,伴随着其生成发展,气温会出现极剧变化。借助常识,做好日常监视,就一定能够发现其发生的苗头。

做好学术研究、科学观测和日常监视,对灾害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报,这是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

警示四:抗灾重点应该放在灾害初始、发展阶段

无论如何研究、观测和监视,自然灾害都会不期而至。除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之外,其他主要自然灾害都是以点为起始的,以点带面逐步加强、延续、扩散、发展起来的。人在抗击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是大有可为的,一是可利用的时间充分,二是可利用的空间广阔,倘若措施得力,损失会大幅度降低。

在灾害发生的初始阶段,其力量往往比较弱小,在及时准确预报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领导指挥,启动已准备就绪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调动人力资源和社会力量,就能制止灾害蔓延和扩散。由于灾害尚在生成和发展初期,时间充分,可以发动组织人力、物力积极应对,是减灾的黄金时期,效果非常显著。

一旦灾害发生且进入到发展阶段,一方面要设立“防火墙”“隔离带”和“防波堤”将其控制在可掌控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就要做好准备,等待其高峰和尾声的到来,坚决防止其扩散、发生连锁反应、叠加效应以及复合作用。

假如灾害已经失去控制,那么就要将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如加固堤坝、核电站,疏散人群,尽可能降低生命财产损失。

警示五:救灾工作务求科学、全面、系统和有效

即使防灾减灾工作都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灾害依然会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这是因为人类的能力尚未达到掌控和驾驭大自然的程度;而且由于人类本身固有的自利自大的弱点,在向大自然盲目索取的同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其中之一就是自然灾害。

大灾过后就是救灾,这是最考验人类水平、能力和智慧的环节。一是要从灾害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考虑到灾害再次降临可能造成的危害,消除危害因子;二是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抗灾复产和重建家园,科学、全面、系统地制定救灾方案。

古人云:上医医国、中医医人、小医医病。自然灾害具有连锁、叠加和复合性的特点,人们在研究制定救灾方案过程中完全可以按照传统中医理论实施辩证施治,开具处方,滋补、养气、疏导并重,而且要坚定不移地坚决贯彻实施救灾方案,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除抗灾复产和重建家园之外,还要做好心理疏导。重大自然灾害大都会造成家破人亡的人间悲剧,要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抚慰幸存者被伤害的心灵,避免悲剧扩大。

大自然孕育、创造人类,同时通过自然灾害提示和教育人类。面对大自然一定要牢固树立敬畏之心、谦卑之心,而对自然灾害进行科学预测和预报,就是拯救人类的诺亚方舟。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减灾就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