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刀切除结肠息肉75例临床分析
2011-04-01梁平
梁平
结肠息肉在临床上很常见,它可以引起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更严重的是引起癌变,常被视为癌前期病变。故一旦发现息肉,尽可能摘除。近年来随着结肠镜的广泛使用和镜下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剖腹探查手术已大为减少,除了良性息肉外,对于粘膜内癌,甚至有蒂的浸润癌,当其侵犯尚未超过息肉颈部时,均可进行内镜下局部切除。我院自2008年5月~2011年1月共对75例患者共109枚结肠息肉进行息肉高频电刀电凝切除术。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5例患者共发现结肠息肉109枚,均经内经检查及病理证实。男46例,女29例,年龄11~76岁。单发息肉59例;2枚息肉8例;3枚息肉5例;5枚息肉的2例;9枚息肉1例。无蒂息肉31枚;有蒂息肉78枚;0.5cm~0.9cm的息肉61枚,1.0cm~1.9cm的息肉36枚;2.0cm~3.0cm的息肉12枚。病理证实腺瘤性息肉48枚、炎性息肉42枚、增生性息肉19枚。
1.2 治疗方法
1.2.1 仪器 富士WG-88FP电子结肠镜,上海产高频电发生器及内镜圈套器,电热活检钳,结肠镜注射针等。
1.2.2 方法 术前准备 术前2天进易消化食物,手术当日清晨5点口服50%硫酸镁100ml(息肉电凝切除禁用甘露醇),随后大量饮水3000ml~4000ml,直至排出清水样大便。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心电图。签署知情同意书。禁忌证: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安置心脏起搏器、术前病理确诊为恶性息肉者。每例息肉切除前做肥皂火花实验,确定电凝、电切强度,先凝后切,电切时间稍长于电凝时间。对直径<0.5cm的息肉用电热活检钳夹取部分息肉热凝固;直径为0.6cm~2.0cm者,用圈套器高频电切除;直径2.0cm~4.0cm者及直径>1.0cm的无蒂息肉采用注射后切除法。先用1:1000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溶液在息肉基底部黏膜下注射2~4点,每点0.5ml~1ml,使病变明显隆起,然后在内镜下用圈套器切除。巨大无蒂息肉直径>3cm分块分期切除,2~3周后行第2次切除。
2 结果
75例患者共发现结肠息肉109枚,单发息肉59例;2枚息肉8例;3枚息肉5例;5枚息肉的2例;9枚息肉1例。无蒂息肉31枚;有蒂息肉78枚。0.5cm~0.9cm的息肉61枚,1.0cm~1.9cm的息肉36枚;2.0cm~3.0cm的息肉12枚。病理证实腺瘤性息肉48枚、炎性息肉42枚、增生性息肉19枚。109枚息肉病变部位,位于乙状结肠86枚,降结肠5枚,脾区3枚,横结肠3枚,肝曲2枚,升结肠及回盲部10枚。其中多发性炎性息肉发生在乙状结肠和回盲部。109枚结肠息肉均安全切除,术中术后均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多发息肉切除的患者术后常有轻度腹胀。给予热敷后减轻。术后半年随访病例56例、一年后随访病例42例,均未发现有息肉复发。
3 讨论
结肠息肉指突出于结肠粘膜表面的一种赘生物,内镜下息肉可以单发或多发,有蒂或无蒂,少数呈分叶状、乳头状或蕈伞状突出于肠粘膜表面。结肠息肉好发于乙状结肠,其次为回盲部和降结肠、升结肠。本组病例中,位于乙状结肠86枚,降结肠5枚,脾区3枚,横结肠3枚,肝曲2枚,升结肠及回盲部10枚。息肉的病理检查一般可判断息肉的性质和类型。腺瘤性息肉易出血、癌变,故应尽早切除。以往只能靠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时间长,费用高,且不适于多部位多发息肉。随着结肠镜技术的不断完善,结肠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已成为结肠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1]。出血和穿孔是内镜下息肉高频电刀切除的严重并发症[2-3]。本组中,对75例患者109枚息肉高频电刀切除术,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主要经验:(1)术前检查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异常者择期切除。(2)选择恰当的电凝、电切指数,掌握好凝、切的先后顺序和持续时间。(3)直径<0.5cm的无蒂息肉,电凝避免低于粘膜表面。(4)收紧圈套器过程中动作轻柔,避免机械性切割。(5)<2.0cm的息肉收紧圈套器,抬起镜端使圈套住的息肉远离肠壁,并适当注气,避免与对侧肠壁接触。(6)2.0cm~4.0cm的息肉和直径>1.0cm的无蒂息肉于基底部分2~4点注射去甲肾上腺素(1:1000)3ml~5ml,以托起息肉和预防出血。然后用圈套器切除。无法圈套的小块残余用电凝方法凝固之。我们发现多数患者在术前情绪紧张,给予肌注654-2会引起口干、心悸等不适应反应,如将切除术推迟至肌注654-2后2小时进行,并给与心理安慰,会使患者耐受力明显增强、紧张情绪缓解。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重视术后饮食和活动,如术后活动过多、饮食不节易致坏死组织脱落,引起大出血。一般结肠息肉圈套器切除后根据息肉根部大小及术中出血与否,对于创面小无出血者,禁食6h后开始进食;对于创面大或有出血者,禁食24~48h后开始进食。无渣流食72h,2周内少渣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常规补液,应用抗生素3天,腹痛及病情变化随诊。
[1] 黄杰安,于皆平.胃肠道息肉病诊治的有关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2):67-70.
[2] 黄小荣,陈敏芳,余霞琴.大肠息肉高频电摘除术并发症的防治策略[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20(5):352.
[3] 白东利,聂刚.1386例结肠息肉肠镜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l):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