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2011-04-01曹玉红

池州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胜任心理咨询技能

曹玉红

(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9)

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曹玉红

(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9)

不同于以往所研究,基于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的分析,运用文献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提出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要素,根据戴维·麦克兰德理论构建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胜任力模型,指出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模型可以作为选拔聘任的条件依据、岗位培训的科学标准,是高校心理咨询师个人发展计划的指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胜任力;高校心理咨询师;构建;应用

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人力资源作为影响社会组织发展的因素,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成为核心资源,其中具有胜任特征概念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也被广泛运用。追溯胜任特征概念,我们可以从古罗马的“一名好的罗马战士”的属性开始,到上个世纪50年代初,哈佛大学麦克里兰(McClelland)博士又设计出一种能有效预测实际工作业绩人员的选拔方法,它不同以往传统的滥用智力测验法,认为事实上存在一些能够决定工作成绩的因素。自此,在各个领域和行业里,胜任特征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重视。胜任力研究方法在全球的广泛研究中已获得了大量成果,但这些研究大多是围绕企业组织的领导胜任力进行,而在国内教育领域,尤其是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的研究还相对有限。

1 高校心理咨询师和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理念的界定

1.1 高校心理咨询师理念的界定

高校心理咨询师是协助高校范围内的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群体。他们日常主要的工作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达到有效的个人、社会、教育及专业的发展和适应;二是通过提供测评支持,个体和团体咨询,为大学中的教师及员工提供心理教育和咨询。与企业或者其他行业的心理咨询师不同,由于高等教育的特性,其工作任务的重点大多集中在学生方面[1]。我国高校心理咨询事业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存在模糊的认识,如何确定高校心理咨询师的素质,如何衡量某个个体经过知识和技能培训之后是否符合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要求,在这些方面目前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心理咨询行业和高等学校师资管理都没有一套科学和可操作性的衡量标准。

1.2 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理念的界定

关于胜任力的研究开展的比较迟,最早的研究起源于1973年的美国,哈佛大学学者戴维·麦克兰德(David.Mike land)在其所著的《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中指出,采用智力和能力倾向测试来选聘和甄选人员存在很大的弊端,可以通过胜任力来预测工作业绩,胜任力被认为是一些达到高绩效的动机、技巧、价值观、自我形象等个性品质的集合体。其后,胜任力被后来的学者广泛运用和重视,近几年也被引入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胜任力应该是从事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业绩优秀的这部分人具备的一些内在、稳定的可被衡量的特征。这些特征能够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推动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2 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要素的分析

根据文献资料的调研,采取理论推演与实证研究结合的方法,发现许多学者对心理咨询师的基本要素分析都不一样,大体上有如下几种代表:

著名心理学家卡瓦纳说“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个人品质、学术知识和助人技巧的结合体”;钟友彬教授在《现代心理咨询》中提出,人格素养是一名优秀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是心理咨询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张日升教授在《咨询心理学》中提出,一名优秀心理咨询者具备的素质特征应该包括心理反应敏感、能够认真倾听和良好的人格品质;张小乔教授在《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操作》中提出,咨询人员能够胜任工作应该具备精湛的业务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为研究高校心理咨询师的的胜任力要素,根据上面理论文献资料调研的结果进行理论推演,对几所高校的心理咨询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从3所学校51名从事心理咨询的专兼职教师中抽取不同职称的40名教师,发放问卷共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40份,有效率为100%。通过数据分析和论证,我们总结归纳高校心理咨询师的的胜任力要素主要包括价值观、职业道德、知识条件、专业技能等方面。价值观是指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人生观、世界观及其心理特质和成就动机;职业道德是指高校心理咨询师责任感、归属感;知识条件是指高校心理咨询师应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知识、心理咨询基本理论和实务、发现学习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专业技能是指高校心理咨询师完成特定生理或心理任务的能力和技能。

3 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胜任力模型是指人们担任某个角色或承担某项任务的过程中,所具备的所有影响工作有效性的要素集合体,它是一些独特的知识、技能和特征的组合。 戴维·麦克兰德(David.Mike land)曾经把胜任特征分为六个层次,把这六个胜任特征划为基准性胜任力特征、鉴别性胜任力特征两大部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胜任力模型[3]。

基准性胜任力特征,是胜任者的基础素质,包括人们具备的知识与技能,一般它不能把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具有外显的特点。鉴别性胜任力特征,则是区分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的关键因素,包括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具有内隐的特点。基准性胜任力特征被称为漂浮于水中的冰山的“水上看得见部分”,把鉴别性胜任力特征则比作漂浮于水中的冰山的“水下看不见部分”。

因此,胜任力模型是一个胜任力的结构,包括胜任力的维度和胜任力的要素两个部分。根据戴维·麦克兰德理论,结合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要素,我们构建的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模型分为基准性胜任力、鉴别性胜任力二个维度,知识条件、专业技能、价值观、职业道德四个要素。

3.1 基准性胜任力

基准性胜任力维度包括高校心理咨询师掌握的有关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两个要素,是完成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知识和技能更容易通过学习和培训获得改善。

3.1.1 知识条件 高校心理咨询师应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知识、心理咨询基本理论和实务,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自学能力,可以灵活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高校心理咨询师的知识条件不是单个层次的,应该形成体系,包括核心层、次级层、外围层等三个作用有别、相互联系的知识层次。核心层知识是基础知识,包括心理卫生、心理咨询会谈、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次级层知识是每位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应该具备的知识,它涉及到了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一些影响因素,包括心理测验、社会心理、普通心理、教育心理、人格心理、发展心理、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可以帮助心理咨询师以整体和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来访者。外围层知识是每位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最好掌握的知识,包括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相关的医学知识,它有助于心理咨询师更深入地了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和原因。

3.1.2 专业技能 高校心理咨询师的技能结构包括工作技能、社会技能[4]。工作技能是技能结构的核心部分,包含一般性工作技能、专业性工作技能。一般性工作技能包含计算机操作技能、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语言表达技能等,这部分的技能在较短时间内可以通过培训取得明显进步。专业性工作技能包括心理咨询技能、心理治疗技能等,与一般性工作技能相比,专业性工作技能的实质性提升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社会技能是技能结构的重要部分,主要指人际交往能力。一方面帮助心理咨询师与家人的和谐交往,获得来自家庭的心理支持,化解工作中的负性情绪,另一方面帮助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与来访者容易建立工作关系,广交朋友,提高社交能力、助人能力,及时了解社会,把握时代脉搏,在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2 鉴别性胜任力

鉴别性胜任力维度包括职业道德、价值观两个方面,我们把它细化为责任感、归宿感、心理特质和成就动机四个因素,是区分业绩优秀者和业绩平平者的关键因素。鉴别性胜任力这是我们通常所指的潜能,是内隐部分。

3.2.1 责任感 青年学生是高校心理咨询的主体,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对于人生、爱情、友谊、未来等许多问题带有幼稚和糊涂的观念,许多看法还不成熟,这决定高校心理咨询师必须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第一,要保护青年学生的切身利益,要维护青年学生对其生命和健康的自主权利,毕竟学生在学校受教育,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因此要尊重青年学生的人格和意愿,尊重隐私、保守秘密。第二,高校心理咨询事业,物质回报肯定比较低,因此要求心理咨询师要摆正位置,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不能收取任何金钱或物质馈赠,不可以把带着个人的情绪来进行工作,更不能宣泄自己的不幸和烦恼而影响学生。第三,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正确指引其发展道路。高校心理咨询师不仅要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理想和现实、兴趣和专业、个人和集体、个人和他人关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而且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人生、解除心理障碍,使他们自身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也得到提高。

3.2.2 归宿感 归宿感就是那种回到家的感觉,归宿感不是在某个时间感到安全和开心,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都会感到,这种归宿感和认同感,也就是以前所倡导的主人翁精神[5]。高校心理咨询师认真对待每一个咨询来访对象,要以一种与工作心灵相通、命运相系的感觉去面对工作。在自己取得的成功或经历的失败中,渗透出学校以及个人这种共同的精神气质。归宿感首先体现在高校心理咨询师要积极去熟悉和适应工作环境和咨询对象,将职业道德内化为内心的情感和信念,并以此指导心理咨询工作实践。归宿感还体现在高校心理咨询师要特别重视人际的互动,关键在于主动和为他人着想,这样双方的交流会越来越多,慢慢的就有了归宿感。3.2.3心理特质 高校心理咨询师自身的心理应该是健康的,良好的心理特质对咨访者的理解和技术指导方面起到支持作用,显然心理素质比任何因素都重要[6]。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良好心理特质应该包括四个方面:正确观念、耐心、心理自信和真诚。正确观念应该是高校心理咨询师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政治觉悟;耐心体现为宽容和包容,对咨访者出现的不足和错误抱着宽容的态度进行处理,对与自己意见不同或不满意的人或事要包容对待;心理自信表现为高校心理咨询师在交流的过程中语言流畅、条理清晰、思维敏捷,举止自若,沉稳干练;真诚表现为关注和理解,对咨访者表现出热情,打消咨访者的顾虑和缓解紧张和不安,持续关注他们的情况,表现出对他们问题的理解和认可,积极与他们发生互动,努力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2.4 成就动机 高校心理咨询师也需要有较强的成就动机。所谓的成就动机是个体积极追求自认为有价值的工作,并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得到非常完美的结果。这种动机是一种高标准要求自己取得心理咨询活动成功的动机。在咨询工作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障碍和困难,而成就动机可以使高校心理咨询师正视所遇到的挫折和失败,表现出极大的韧性和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7]。较强的成就动机表现为高校心理咨询师可以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为,排除外界环境干扰,积极投入工作,努力取得优秀的成果。影响高校心理咨询师成就动机的因素包括:目标的吸引力、风险和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目标的吸引力越大,成就动机越高;对于风险和成败的主观概率,很有把握的事和无获胜机会的事均不会激发高的成就动机;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越多,成就动机越强。

4 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美国著名心理咨询师斯科特·派克在其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你能带领别人走多远,主要是决定于你自己能走多远”,准确的说明了心理咨询师只有不断地努力地实现个人发展,才能够真正胜任。

高校心理咨询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助人工作,如果从业者自身素质存在明显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咨询的有效性,还会对服务对象及心理咨询工作者本人造成极大伤害,寻找科学合理的方法来促进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及专业成长显得尤其重要。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师的来源非常复杂、角色定位比较混乱、咨询水平参差不齐,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模型来实施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准入制、优化高校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有力地促进高校心理咨询事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1 选拔聘任的条件依据

我国高校心理咨询职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其原因之一就是缺少科学合理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根据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胜任力模型和冰山理论,知识和技能浮在“水面”上,通过适当的方法可以改变其结构,提升整体水平,但责任感、归宿感、心理特质和成就动机等个人特质则潜藏在“水面”下,不易触及,通过培训等方式不容易改变其结构。因此,当学校在进行高校心理咨询师选拔和聘任时,应按照胜任力模型中的鉴别性胜任特征来考查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价值观等潜在特质。正确认识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胜任力模型,运用到选拔和聘任的实际过程中,不仅对知识、技能进行测量考核,而且还应该对职业道德、价值观等潜在特质进行考察,使高校获得真正需要的优秀人才,做到德才兼备,保证高校心理咨询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4.2 岗位培训的科学标准

根据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胜任力模型,我们发现知识和技能是可以通过培训改善和提高的。这就为高校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规划的提供科学标准和信息源。根据胜任力模型中知识和技能的需求,结合岗位的实际,找出知识或技能的差距,制定培训计划,科学规划课程,及时评价培训效果进行调整,积极探索培训模式,创新培训内容,把主流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心理咨询师,改善其知识、技能结构,使他们及时了解心理咨询的发展动态、研究方向,提高他们的职业胜任力。通过开展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岗位培训,充实知识,提高技能。

4.3 个人发展的正确指引

高校心理咨询师为了更适应高校心理咨询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职业竞争力,可以在胜任力模型基础上,制订个人的学习和发展计划。个人发展计划与单位有组织的培训截然不同,其最大特点是个体学习行为,这种个体的学习包括多种可以促进个体能力素质提高的个人的学习、研究、观察、实践等活动[8]。根据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胜任力模型,对于高校心理咨询师来说,个人成长主要包括心理成长和理论技能两个方面。心理成长只要包括自我概念清晰化、价值观提升、情绪处理、职业枯竭现象处理等。理论技能方面主要是实现终身学习,研究不同条件下心理问题的共性,适应社会发展和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需要。

4.4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个体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和自己的能力来确定最佳的职业目标,为实现这一职业目标做出有计划的安排[9]。高校心理咨询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要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模型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了解高校心理咨询工作需要的能力与特质,使人们真正了解高校心理咨询师这个岗位的具体要求,利用胜任力模型来详细估量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内、外环境,进一步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况下,运用胜任力模型来设计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1]董俊花,杨新荣.高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研究[J].科技信息,2008(13):65-68.

[2]陈永琴.提高咨询者素质发展高校心理咨询[J].宜宾师专学报,2000(3):77-78.

[3]高田钦.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教师评价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5(1):77-78.

[4]孟莉.心理咨询师专业发展中的个人成长[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2):117-121.

[5]罗伯特.摩根.心理学职业发展之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11):155-156.

[6]申自力.从心理咨询师职业标准的颁布谈心理咨询工作的管理[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24):49-51.

[7]张小乔.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操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

[8]方一红.角色分离与澄清: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之路[J].高教论坛,2007(5):45-47.

[9]吉拉德.伊根.高明的心理助人者[J].上海教育,2008(9):37-38.

G 448

A

1674-1102(2011)06-0089-04

2011-09-24

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0年度院级立项课题《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师胜任力研究》(YJKT0910YB18)。

曹玉红(1977-),女,安徽怀宁人,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和管理心理学。

[责任编辑:束仁龙]

猜你喜欢

胜任心理咨询技能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劳动技能up up!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