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泛长三角旅游区的安徽旅游借势腾飞

2011-04-01章正尚

池州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旅游区长三角安徽

章正尚,赵 磊

(安徽大学 徽学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9)

基于泛长三角旅游区的安徽旅游借势腾飞

章正尚,赵 磊

(安徽大学 徽学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9)

泛长三角旅游区正在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旅游目的地,安徽旅游应该趁势而上,借助建设国际旅游区之势、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之势、旅游业发展空间的扩展之势、开发资金集聚与溢出之势、旅游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之势、旅游产品升级换代之势、海内外市场名声之势,实施以下腾飞策略:政府推动建立合作和联动发展机制,制定和实施安徽旅游业促进政策,强化与苏浙沪的联合营销,提高旅游企业的国际化管理水平,加强国际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建立高效的旅游交通与信息服务系统。

泛长三角;旅游区;安徽旅游;腾飞;策略

2008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第一次明确提出“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正式开启了我国区域合作的“泛长三角”时代。“泛”用在地理区域前,意为对原有区域范围的扩大。所谓“泛长三角”,就是对原有长三角经济区的扩大,现有三种提法,一为“3+1”模式,即上海、江苏、浙江加安徽;二为“3+2”模式,即江、浙、沪加安徽、江西[1];三为 “6+1”模式,即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在内的六省一市[2]。本文采用第一种说法。

安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安徽如何借泛长三角旅游区勃然兴起之势,实现旅游业的加速腾飞呢?

1 泛长三角旅游区的发展前景

1.1 泛长三角旅游区的建设现状

在胡锦涛总书记“泛长三角区域”提出后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拓展市场、整合资源、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旅游目的地体系”,为泛长三角旅游区确定了战略目标。同年7月底苏浙沪有关方面在上海市举办了首届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旅游合作是论坛的一个重要主题。2009年10月,由安徽旅游局主办,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近300名旅游界人士参加的“泛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论坛”在芜湖召开,朝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迈出一大步:论坛提出为建设世界一流水平旅游目的地,要依靠观念和机制创新,通过多元化合作机制,早日实现泛长三角旅游的一块牌子、一个网络、一套标准、一个体系、一个平台和一张路线图[3]。

1.2 泛长三角旅游区的发展优势

不论是现实发展水平,还是未来的发展前景,泛长三角旅游区都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旅游区,它具备了发展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条件,与其他旅游区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雄厚的区域经济实力。旅游业发展的历程表明,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的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旅游的发展前景,因为区域经济越发达,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城市旅游等必然挟人员流、资金流、信息流、物资流之优势而快速发展。泛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各项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前列。2009年,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24.4%,地方财政收入占25.2%,进出口占47.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55.2%。尤为是作为泛长三角核心的长三角地区,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46672亿元,占全国的21.4%,而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各占全国的10%,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接近珠三角和京津冀的总和。长三角创造了全国37%的外贸出口、47%的贸易顺差,吸引了超过50%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劲的国内外客流,为泛长三角旅游区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业在本质上是文化性的,未来旅游发展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区域文化吸引力间的竞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泛长三角地区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既有上古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凌家滩文化,又有吴越文化、徽文化、海派文化,还有普陀山、九华山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齐云山为代表的道教文化,这些文化以大江南北山水为载体,构成了泛长三角旅游区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泛长三角旅游区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4处,占全国总量的14%;拥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21座,约占全国总量的19%,其中江苏拥有9座,在全国省域中排名第一。总之,泛长三角旅游区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资源品位和数量上都在全国拥有一定的优势。

(3)良好的旅游经济基础。泛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早发展旅游业的地区,目前已形成了较完善的旅游产业,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09年底,泛长三角旅游区拥有星级酒店2758家,占全国星级酒店总量的19.38%;拥有旅行社5018家,占全国旅行社总量的23.17%。在旅游收入上,泛长三角旅游区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以仅占全国3.6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达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内旅游收入与近三分之一的旅游创汇,2009年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650.6亿元,占全国的26.74%;旅游创汇126.96亿美元,占全国的31.98%。

(4)较高的国际化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泛长三角地区一直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经济、文化上都具有很强的外向性,国际化水平较高。2009年,该地区的进出口总额达10572.5亿美元,占全国的47.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96.8亿美元,占全国的55.2%。除了经济上的高规格、高频率交流,每年还有数量众多的体育、文化上的交流活动,如一年一度的上海F1大奖赛,吸引大量的国外赛车迷来沪观赛;再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我国举办的规格最高的综合性博览会,为期半年的展会吸引了超过350万人次的海外参观者。

2 泛长三角旅游区背景下安徽旅游腾飞的可借之势

安徽自古以来就与苏浙沪联系紧密,存在着特殊的地缘、文缘、人缘与财缘关系;在旅游上,它们长期互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交往密切。泛长三角旅游区建设为安徽旅游的腾飞发展提供了下列可借之势。

2.1 建设国际旅游区之势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国家间的经济竞争将更为激烈。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他从企业、产业和国家三个层面系统论述了国家竞争优势的培育和竞争战略的运作技巧,指出产业集群水平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4]。所谓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产业集群的结果是形成经济区,也就是说,建设世界级的经济区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泛长三角经济区正是我国重点打造的世界级经济区,正发展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区。服务业是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一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力量,而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当今没有旅游业的经济区很难称其为经济区。国际经验表明,世界上著名的经济区同时也是重要的国际旅游区,这已经在欧美和日本得到了验证。在泛长三角经济区建设中,将其建设成重要的国际旅游区已被提上工作日程,势必会有相关的政策,以及资金、土地和人才等要素向旅游领域倾斜,这必将促进区内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通过上海口岸进入安徽的海外游客越来越多,据安徽旅游局公布,上海世博会给安徽带来了入境游客22万人次、国内游客600万人次。

2.2 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之势。

区域分工与合作是经济要素在区域之内有意识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优化配置过程,就其发展形态看,一体化是区域合作的高级形态[5]。从全球范围看,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经济的区域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成绩显著,目前已经形成了欧盟、北美等著名经济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区域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规模不断增大,形成了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重要的经济区域,但整体上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制高点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组团式发展的强力拉动有待开掘,空间整合的优化能力亟须提升。现在中央把长三角合作推广为泛长三角合作,正是突破区域经济发展中空间、资源瓶颈的战略举措。苏浙沪皖之间旅游资源的差异性、旅游产品的互补性、旅游资金的互动性、旅游企业的关联性、旅游市场开发的合作性,决定了旅游业将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推动者。泛长三角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为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的分工,加强与苏浙沪的旅游合作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2.3 旅游业发展空间的扩展之势

梯度推移理论表明,无论在世界范围还是在一国范围内,经济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客观上已形成一种经济技术梯度,产业和资本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推移是一种客观趋势,低梯度地区为高梯度地区的进一步腾飞构建了宽广深厚的战略“腹地区”,为更大范围的资源配置提供了更广阔的战略空间[6]。泛长三角旅游区内同样存在着梯度差异,苏浙沪是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之一,已成为中国旅游强省(市),正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迈进,而同一区域的安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苏浙沪差距巨大。2009年,安徽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分别为863.8亿元和6.6亿美元,而同期江苏的国内旅游收入是3449.5亿元,上海市的旅游创汇高达47.96亿美元,安徽国内旅游收入只有江苏的四分之一,旅游创汇不及上海市的七分之一。区域内旅游发展梯度的差异,为旅游空间梯度推移提供了条件。与此同时,经过三十年的发展,长三角的龙头城市上海及15个核心城市的旅游发展空间都已非常有限,急需扩展发展空间。安徽地域空间广大,面积为13.96万平方公里,占三省一市总面积的39.9%;人口密度为478人/平方公里,同上海2133人/平方公里和江苏718人/平方公里相比人口密度小,地域广阔、人口密度小,为苏浙沪扩展旅游发展空间提供了条件,将成为泛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扩展的重要腹地。

2.4 开发资金集聚与溢出之势

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长三角地区积聚了强大的经济与社会功能。2009年长三角GDP达46672亿元,接近香港和台湾的总和;经济增长势头强劲,2009年长三角经济增速达10.74%;经济发展水平高,2009年人均GDP近8000美元,龙头城市上海超过10000美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34766.93亿元。由于地理上的邻近及经济上联系紧密,长三角地区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向安徽溢出,2005年安徽来自长三角的3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为349.8亿元,2006年为508.8亿元,2007年来自长三角的1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就达到868.7亿元 (占全省的54.5%),2008年则达到1471.9亿元(占全省的55.7%),2009年更是达到2378.2亿元,同比增长61.6%,占全省的61.3%。泛长三角旅游区建立后,将会进一步加大旅游开发资金在泛长三角地区的集聚和向安徽的溢出。

2.5 旅游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之势

构建泛长三角旅游区,是增长极理论在我国新时期区域发展布局的具体实践。增长极理论的核心是,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一些地区的聚集,形成一种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增长极,通过增长极地区的优先增长,可以带动相邻地区的共同发展[7]。该理论同样能适用旅游领域,旅游产业集聚是区域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定程度的产业集聚将形成区域内的集群现象,成为区域旅游经济的一个增长级,从而提高整个地区的经济水平。现阶段,在泛长三角旅游区内,苏浙沪已经形成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若干增长级,所以它们旅游业发展水平高,旅游产业已有很高的集聚度。区位商指数[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它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用于衡量整个区域中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同时反映某一产业部门集聚的专业化程度。区位商指数大于1,表明某产业在区域的集聚水平较高;区位商指数小于1,表明某产业在区域的集聚水平较低。是衡量产业集聚度的重要指标,相关研究表明,苏浙沪旅游产业区位商指数均大于1,而安徽的旅游产业区位商指数只有0.35[8],泛长三角区域内旅游产业集聚水平不平衡。根据增长级理论,在同一区域内,旅游产业集聚度高的地区对集聚度低的地区有扩散效应,从而缩小区域内旅游产业发展的差距。泛长三角旅游区建立后,区内旅游产业集聚度高的苏浙沪将会向安徽扩散。

2.6 旅游产品升级换代之势

生命周期理论表明,任何旅游产品都有一个从介入期、成熟期到饱和期的变化过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苏浙沪地区的很多旅游产品都已进入了成熟期或衰退期,其再扩大或提升的空间已有限。而安徽旅游资源大多处于初开发或待开发状态,为泛长三角区域旅游产品的整体升级,特别是休闲、度假、生态、探险、科考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7 海内外市场名声之势

苏浙沪在海内外拥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把皖、苏、浙、沪看作一个整体,如56个国家驻沪总领事馆中,有29个领区地域范围是“沪浙苏皖”,占驻沪总领事馆的52%;在其余27个总领事馆中,领区地域范围包括安徽的还有17个;也就是说,领区地域范围包括安徽的驻沪总领事馆为46个,占驻沪总领事馆的82%[6]。泛长三角旅游区建立后,这种对外整体性的效应将更加明显,通过与苏沪浙开展联合营销等途径将会大大提高安徽旅游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

3 泛长三角旅游区背景下安徽旅游借势腾飞策略

泛长三角旅游区的建设为安徽旅游的腾飞提供了可借之势,但如果没有科学得力的政策指导和策略支持,安徽旅游将难以取得预期的发展成果。以下借势策略,值得安徽各级政府与企业特别关注。

3.1 政府推动建立合作和联动发展机制

泛长三角旅游区的根本动力是市场,但在建设初期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现阶段,需要安徽政府积极推动建立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和联动发展机制。首先,推动建立泛长三角旅游发展委员会。委员会由区内各省市主管旅游的领导组成,是泛长三角旅游区内最高的旅游行政协调机构,推动整个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与经营管理的一体化工作。其次,举办泛长三角旅游发展论坛。在泛长三角旅游发展委员会的协调下,由区内三省一市旅游局按照轮流举办泛长三角旅游发展论坛,为区内的政府、旅游企业、旅游院校及其他相关部门提供一个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最后,推动区域各地市、风景区间的合作。安徽各地市政府、风景区要贯彻省政府东向发展战略,主动走出安徽,通过建立“友好城市”、“姐妹景区”、旅游路线等方式与苏浙沪同级部门建立旅游合作关系。

3.2 制定和实施安徽旅游业促进政策

前文已述,安徽旅游腾飞可以借助泛长三角旅游区开发资金的集聚与溢出、旅游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等势,而安徽除了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外,还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鼓励政策,通过给予用地、税费、融资、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倾斜,对其进行积极引导,才能使这些“势”真正为旅游腾飞所用。如针对旅游发展空间扩展和旅游产业扩散效应之势,可以利用国内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之机,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优惠积极引导苏浙沪旅游企业向安徽投资;针对开发资金的溢出之势,可以筛选在度假、休闲、文化等高档领域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型旅游项目,列入省级863项目,享受用土、税收等方面的优惠;针对产品升级换代之势,可以制定开放的旅游政策,打破区域行政界限,积极引导本省旅游企业与苏浙沪旅游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对区域内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

3.3 强化与苏浙沪的联合营销

安徽与苏浙沪的旅游企业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单靠市场力量很难开展相关的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它们之间的旅游联动发展。因此,需要借助政府间的协作,发挥政府的牵引作用,联合组织一些宣传营销活动。如,在国内外旅游推介会和博览会上,泛长三角旅游区的三省一市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对海内外旅客进行联合推介和营销。

3.4 提高旅游企业的国际化管理水平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旅游市场上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旅游的竞争力。目前,安徽旅游企业的管理还处在较低水平,国际化水平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安徽旅游借势腾飞的能力。提高安徽旅游企业的国际化管理水平,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第一,从外部引进高水平的旅游企业。我们可以引进国外著名的旅游集团,还要鼓励从苏浙沪引进,因为实践证明,高星级饭店引进苏浙沪集团,除了象国外集团那样带来管理,还能带来投资。第二,重点培育本土旅游集团。目前,安徽本土的安徽旅游集团、黄山旅游集团已具备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要通过出国考察、管理培训等途径提高它们的国际化管理水平,力争将其打造成为中国旅游企业的品牌,以带动全省旅游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3.5 加强国际型旅游人才的培养

旅游业竞争,说到底,不是资源、资金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目前,安徽国际型旅游人才与苏浙沪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这就造成了一流的旅游资源只有二流的管理、三流的服务,引起游客的不满。安徽为加快国际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可以一、加强与国内外旅游院校的合作。国内外有许多著名的旅游院校,如美国的康奈尔大学、瑞士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及国内的中山大学等,安徽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吸引优秀毕业生、选派员工深造等方式与他们开展合作。二、强化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可以通过境外考察、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国际意识和工作能力。三、加快培养外语导游,尤其是要加快小语种外语导游的培养,打造“金牌导游员”队伍,并探索建立“金牌导游员”常态管理、动态优化的机制,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3.6 建立高效的旅游交通与信息服务系统

交通与信息服务是区域旅游联合发展的必要前提[9],在泛长三角旅游区背景下安徽要着重加强交通与信息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交通与信息服务系统的运行效率。近几年来,随着合宁、合武高铁建成通车,合铜黄等高速公路的投入使用,安徽的内外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已初步形成了以高铁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交通网络,但与区内的苏浙沪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运行效率上。未来安徽在加快道路、机场等“硬”交通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运营调配、航线布设等“软”交通建设,建立立体化、多层次、高效率的旅游交通网。此外,还要加强旅游信息化的建设,它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由之路[10]。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整合各类旅游信息资源,以旅游网站、手机终端等形式呈现给旅游者。通过完善交通和信息服务,能够大大提高安徽区域旅游的可进入性和信息服务水平,为安徽旅游借势腾飞提供保障。

[1]王红霞.泛长三角边界之争[J].中国改革 2007(10):41-43.

[2]杨建华.从长三角到泛长三角[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7.

[3]安徽旅游局.泛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论坛在芜湖举行[EB/OL].http://www.ahta.com.cn.2009/10/21.2009/10/25.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汪宇明.旅游合作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6]吴克明.安徽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若干思考[J].江淮论坛,2009(1):16-21.

[7]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邴振华,高峻.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研究[J].旅游科学,2010(2):86-94.

[9]高峻.2010年加快安徽旅游发展,打造泛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新空间(下)[N].中国旅游报,20010-01-01.

[10]蒋丽芹.论泛长三角区域旅游整合与协作[J].经济问题探索,2009(9):152-155.

Rapid Development of Anhui Tourism Based on Pan-Yangtze River Delta

Zhang Shangzheng,Zhao lei
(Center of Hui Studies,Anhui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039)

Pan-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is being built into a world-class tourist attraction.Anhui tourism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is situation,including constructing international tourism region,regional tourism economic integration,expanding tourism development space,development funds gathering,diffusing effects of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upgrading tourism products and the reputation of the potential overseas markets.Anhui tourism should implement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establishing the mechanisms for cooperation and joint-development,formulating and implementing Anhui tourism promotion policies,strengthening the co-marketing with Jiangsu,Zhejiang and Shanghai,improving local tourism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m personnel training,establishing efficient transport and tourist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Key Words:Pan-Yangtze River Delta;Tourism Region;Anhui Tourism;Soaring;Strategies

F 590

A

1674-1102(2011)06-0077-05

2010-08-1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ZONGHE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 BJY,134);安徽大学“211工程”项目。

章尚正(1949-),男,上海人,安徽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文化;赵磊(1986-),男,安徽临泉人,安徽大学旅游管理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规划。

[责任编辑:陈晓华]

猜你喜欢

旅游区长三角安徽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着力推进禅文化旅游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