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肝实质异常灌注的评价
2011-04-01万伟东刘春雷李芳花
万伟东 刘春雷 李芳花
随着多层螺旋CT的出现及扫描速度的提高,肝脏多期动态扫描技术已经逐渐普及,肝脏的异常灌注现象在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中经常出现,并且原因较复杂。对其认识不足,常导致误诊及漏诊的发生。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时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THAE)现象,最初由Itai等[1]报道,将其称为肝实质一过性密度衰减。本文探讨肝脏灌注异常的CT表现,病因及病理基础,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1.1 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间接受上腹部三期CT增强检查的400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发现动脉期肝脏异常灌注35例。其中,男24例,女l1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0.2岁。
1.2 采用Toshiba 16排螺旋CT机,双筒高压注射器。所有病例均行平扫、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时扫描;常规行上腹部平扫,然后以3.0ml/s的团注速率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80ml,生理盐水30ml。注射造影剂后应用Sure-star技术,延时15秒开始对主动脉进行造影剂浓度动态监测。当主动脉内造影剂浓度达到180HU时开始行肝动脉期扫描,再延时30秒后行门静脉期扫描,3min行延时扫描。
1.3 THAE的检出标准[2](1)肝动脉期肝实质均匀的高密度强化影;(2)门脉期上述区域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后者在平衡期或延时期应为等密度。
2 结果
2.1 病变的形成原因 35例THAE病例中,其中肝细胞肝癌导致肝动脉-门静脉瘘7例(20%);炎症性充血8例(23%);门静脉癌栓13例(37%);肾癌导致下腔静脉癌栓1例(3%);胆道梗阻2例(5.7%);转移瘤周围异常灌注4例(11%)。
2.2 病变的分布 异常灌注病灶29例(82.9%)位于肝脏周边部,6例(17.1%)位于中央部。异常灌注病灶多呈段、亚段分布,其中4例(11.4%)呈整个段分布;31例(88.6%)呈病灶周围亚段分布。
2.3 病变形态 26例(74%)THAE呈边缘光滑的楔形或扇形,边缘较直。另外4例(25.7%)呈不规则形;5例(14.2%)因受病灶推压外缘呈弧形改变。
2.4 病变密度 平扫时,除原发病变外,其余肝实质大多数密度未见异常改变,动脉期异常灌注区呈均匀高密度增强,门脉期则转化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影,延时扫描异常灌注区均呈等密度影。
3 讨论
3.1 异常灌注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
3.1.1 主要包括癌栓或血栓形成引起阻塞或血流减少[4];肝内外肿瘤的直接侵犯或肿瘤压迫门静脉(或其分支)导致肝动脉(或其分支)血流增加。本组门静脉癌栓13例(37%),肾癌导致下腔静脉癌栓1例(3%)。在螺旋CT扫描的动脉期,相应区域由于肝动脉血流增加而表现为均匀的高密度强化影。门脉期到来时,周围肝实质强化程度与门脉血流减少区域达到相似水平,这种强化差别即消失,从而仅仅表现为一过性异常强化。在平扫、平衡期及延迟期,因肝动脉和门脉血液无对比剂或对比剂含量无差别,故也表现为等密度。
3.1.2 肝动脉-门静脉脉短路:同样引起相应区域门脉(分支)的血流减少和来源于肝动脉的血流绝对或相对增加,本组肝细胞肝癌导致肝动脉-门静脉瘘7例(20%)。增强扫描动脉期在相应区域即显示为肝实质异常灌注。
肝动脉-静脉短路最多见于肝细胞肝癌,其次为血管瘤、胆管细胞癌及外伤。
动静脉短路的表现形式:(1)动脉期门脉主干未强化,肝内门静脉分支早期强化(大分支短路);(2)门静脉主干及静脉分支早期强化,但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未强化(大分支或主干短路)。
3.1.3 局部动脉血流增加 单纯局部动脉血流增加也可引起肝实质异常灌注。常见原因为富血供的肿瘤、炎症充血,本组炎症性充血8例(23%),胆道梗阻2例(5.7%);富血管转移瘤周围异常灌注4例(11%)。均表现为病灶或肿瘤周围所在叶或段肝动脉血流增加,表现为肝实质异常灌注。
3.2 异常灌注的临床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肝脏病变周围会产生动脉期的异常灌注。笔者认为,认识异常灌注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在于:(1)异常灌注反映了部分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而并非肿瘤本身的改变。正确认识异常灌注显现,可以防止误诊为局灶病变而导致误治或提高肿瘤分期,延误病人治疗;(2)异常灌注提示可能存在的肝动脉门静脉瘘、门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及局部的肝动脉血流增加,有助于发现小病变,有时可成为发现小血管瘤、小肝细胞肝癌、门静脉栓塞的线索;(3)可进一步判断病情及预后。通过分析,为病变的定性诊断及疾病的分期提供更多的信息,多期观察,有利于病灶的显示及诊断。
3.3 异常灌注与肝实质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肝实质异常灌注需要与肝脏同时发生的其他疾病鉴别,如肝血管瘤、肝转移灶、肝腺瘤等,这些病变虽然强化时动脉期也不同程度呈现高密度改变,但门脉期很快变为低密度,且异常灌注常表现为楔形或扇形,常常分布于肝脏周边部,再结合延迟扫描的表现,一般鉴别并不困难。
总之,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是评价各类肝脏灌注异常的有效方法,熟悉肝脏灌注异常的CT表现有助于发现病变并对其所反映的病理生理状况作出准确推断。
[1]Itai Y,Moss AA,Goldberg HI.Transient hepatic attenuation difference of lobar or segmental distribution detected by dynatic computed tomography[J].Radiologe,1982,144:835-839.
[2]tai Y ,matsui O.Blood flow and liver imageing[J].Radiology,1997,202:306-314.
[3]罗天友,史斌,李咏梅,等.肝脏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时肝动脉期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3):258-263.
[4]徐宏伟,晁明,王柏林,等.肝脏灌注异常的多层螺旋CT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6):51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