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科学

2011-04-01吕渭源

成才 2011年8期
关键词:知识经济直觉科学

■吕渭源

反思科学

■吕渭源

科学发展观(以下称“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不是科学,是方法(论)。科学有两面性,方法是智慧的象征。“发展观”的核心是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去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反思科学不是否定科学,更不是倡导伪科学,而是科学不是唯一、不是无所不能,是提倡彻底的科学精神——方法论——实事求是、辩证地认识世界(含科学)。事物都在发展,科学不是“另类”,也必须遵循否定的否定法则,不断地否定自我,在新的基础上肯定新的自我。

一、科学只是知识的一部分

其一,学科不是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科学典型的特征是重复性。人文学科“是那些既非自然学科也非社会科学”而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知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六卷,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第760页),是研究人性、教养、审美等人本身文化现象的知识,如宗教、哲学、美学、文学、艺术、教育、心理等,是反映人的信仰、理念、人格、灵性、体验、期盼、境界等,不具有科学的属性。

其二,学说不是科学。学说是知识的“另类”,是学术上自成体系的主张、理论。有的称其为假说,是尚待证明、或正在证明的“真理”。如,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是巴氏借助对狗的实验进行的一种移植性分析,并没有科学上严格意义的生化依据。

其三,直觉不是科学。直觉(灵感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属于知识的范畴,但不是科学。直觉思维不受逻辑学“三段论式”大前提的束缚,有创造性,但,结论不必真。威廉·丹尼尔(诺贝奖得主)相信直觉,他认为,直觉和科学是认识的两扇窗,都是不可或缺的。

其四,生活不是科学。知识属于经验系统。生活是经验,但不是科学。生活是人生在既定的环境中自然天成的一种文化(共性)和个体形成的一种习惯,随着环境的变迁或进入新环境,又自然形成另一种文化和习惯。生活属于人文,不是遵循科学法则有序运行的。

世界复杂至极。事物不全是泾渭分明、是古非今、有条有理,不少事物处于中间、过渡、边缘状态,如,世上不是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善恶两种品德、公母两种性别……还有些是模糊的,如模糊美——舞台的灯光布景,因模糊而美;再如,有些文章、诗词、哲理、艺术等,意在言外,只可意会(模糊思维),不可言传(理性思维)。就此,模糊思维认为:模糊就是清楚(美),清楚就是模糊。诸如此类,不适宜用逻辑(科学)思维方式去判断。

诚然,科学不能包打天下。

二、科学和有效不是正相关

有效(实效)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无效(劳动)是时间、资源的浪费。

科学和有效没有必然联系。科学≠有效,如,教学中给大学生讲1+1=2,给小学生讲爱因斯坦相对论,内容是科学的,效果是不好的。

有效也≠科学,如,军事上的经典战例——背水一战,是佯动、欺骗,称战术;教育上的“说谎”,称艺术;心理医疗效果颇佳的“红色胶囊”、“蓝色胶囊”,囊内装的是炒面!

显然,科学和有效是或然不是必然。

三、科学和发展是两个概念

科学和发展是相互联系的两个范畴:科学是已知,稳定、滞后;发展是未知,运动、向前。

其一,科学是已知。科学是既定的真理,有滞后性。从某种意义讲是昨天,是死的世界。

其二,发展是未知。“哥德尔证明”(或称“哥德尔原理”)是自古希腊发现有理数以来,数学哲学上最惊人的智慧,被誉为20世纪数学的标志。“原理”认为,当人们试图解决一个问题时,并没有最后的答案,而是将这个问题递归到另一个为什么上,最终必定是一个不可解的为什么。“为什么”(不知)是永恒的,“真正的醒,或许永远不可知”(《解放日报》2010年,9月22日)。也就是说,已知是有限的,不知(为什么)是无限的,科学不能解决不知或不可预知的命题,如,当前的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面对的是不知;创建特色社会主义叫“摸着石头过河”,是不知使然。发展的意义是明天,是鲜活的世界。

实然,科学是相对的、生命力是有限的,发展是绝对的、生命力是无限的,发展的内涵不是固守既定的真理(科学),而是挑战真理。

四、科学是定式,有两面性

当今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知识的创造和利用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创造是知识经济的本质、核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学是创造的依据,也是创造的障碍。心理学认为,创造想象以再造想象为基础,没有再造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创造以知识为基础,是知识的发展:或从新组合,或改变角度……。科学是一种思维定式,束缚思维、妨碍创造。也可以这样说,创造就是打破定式。

诚然,既要尊重科学、按规律办事,又要敢于颠覆科学,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话必须重讲,学科学、用科学、相信科学、尊重科学……都没有错,问题是科学不是无所不为、不能穷尽一切,将“发展观”等同于科学,是对“发展观”的误导、狭化,科学迷信、科学崇拜、“科学主义”是有害的。“发展是硬道理”,事物都在变,科学也在变,科学精神不变。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知识经济直觉科学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科学大爆炸
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改革的策略
数学直觉诌议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大学体育无形资产研究
科学
知识经济时代独立学院软实力建设研究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