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年级习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1-04-01王晓红

成才 2011年8期
关键词:识字习作规范

■王晓红

三年级习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王晓红

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明显增强,有了书面表达的兴趣和愿望。在执教三年级习作教学中,我能感觉得到三年级的学生有着较强的表达欲望,想用笔记录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事或让自己感动的情。但当他们拿起笔,“用我手写我心”时,他们遇到了诸多问题,阻碍了他们自由的表达,影响了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习作愿望。

问题一:识字数量不足

我统计了一下,课标要求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学会的字有756个,会认的字大概有1000个。在学生习作中,这些有限的识字量是远远不够的。习作课上,我经常碰到有些学生在埋头苦写的时候突然举起手来,当我以为他在习作要求上有什么不明白而走到他的位置时,学生只是问:“老师,**字怎样写呀?”或者是“老师,我不会写**字,我能不能用拼音代替呢?”学生的小手总是在课堂上此起彼伏,安静的习作课堂常受干扰,影响学生的习作思维,写作难于一气呵成。识字数量不足严重制约着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习作课上学生真可谓是“提笔艰难”,又何谈习作的兴趣呢?

解决策略:多种途径识生字,用生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其它渠道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方法、经验和感受,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1.重视识字教学,上好写字课

平时阅读课上的识字教学很重要,不容忽视。课堂上识字要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对生字词的掌握与运用,教师要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激起学生识字的热情。

2.查字典,识生字,用生词

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教师要鼓励学生及时做上记号,或者问,或者是查字典,注上拼音,不要跳过去不闻不问。在写作时,如果遇到了不会写的字,可以暂时用拼音代替,等整篇文章写完了以后,再来查字典,这样就不至于打乱习作的思维。

3.为学生习作提供词汇

习作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可能会用上的词汇。三年级的学生词汇量不多,会写的字也有限,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词汇,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也可以增强学生运用这些语言文字的能力,尽量为学生扫清书写方面引起的障碍。

问题二:语言表达不规范

口语太重、句子不完整、语言重复罗嗦是三年级语言表达不规范的主要表现。

如有学生这样写道:“来到江滩,我看到了桂花树,闻到了桂花香,听到了小鸟在唱歌,我想到了江滩真美啊!”这个学生在用心观察江滩,也在用心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但写出的文章好像是在回答一个个的问题,语言显得太生硬。

不规范的语言充斥着学生的习作,学生不知道用怎么样的语言把自己心中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这种障碍使学生无法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无形中就增加了作文的畏难情绪。

解决策略:强化语言训练,规范学生习作语言

1.利用语言环境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做到用语规范,教学时注意说话的准确、通顺、流畅。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在发言、说话、交流中的语病,让学生尽量做到“说一句完整的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要上好口语交际课,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教师要注意观察和倾听,既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中的不足,予以点拨纠正,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又要善于发现学生充满童趣、富有创意的评议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课后,鼓励学生用普通话交流。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醒注意语言的规范性、表达的完整性,不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习作修改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

(1)在赏析中判断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三年级学生很难发现习作中的错误,甚至有的学生不明白什么样的句子是好句子,什么样的句子有问题。所以我首先让学生明白完整的句子是怎样的,然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经常读一些课文中或是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的优美句子让学生欣赏,并让他们说一说这些句子都写清楚了“谁做了什么事”、“什么事物怎么样”。或是读一些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句,让学生判断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如果不完整,应该怎么修改。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欣赏和判断力增强,一般的学生都能准确地判断句子是否完整。

(2)在赏评中修改

学生写完作文后,我就把作文批改和讲评的权利还给学生。首先引导学生尽量去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找出优美完整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再找出句子中不完整的、表意不准确的句子,师生共评共改,在赏评中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

问题三:内容不容易写具体

有些学生的习作语言通顺,选材也不错,但却没能围绕“中心”或“重点”把事件写具体。如:“我们在庐山玩了七天。我们去了很多地方,看到很多好玩的东西,看见了很多美景,最喜欢的地方是庐山瀑布,我好兴奋呀!”这是学生写《暑假趣事》中的一段文字。看完后,读者不清楚他去过哪些地方,看到了怎么样的美景,庐山瀑布是怎样的壮观。这样的习作,是无法感染读者的。

从目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实际看,最大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这也是令老师和学生都头疼的问题。

解决策略:教给学生写具体的方法

1.从阅读中学习写具体的方法

“罗马城还是一座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无论街头巷尾,还是屋顶门廊,看不到雕塑才是不正常的。罗马城的雕塑超过罗马的人口。”——摘录《罗马速写》

这段话中,第一句话是这段的总起句,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在三年级的教材中像这样的段落有很多,如《大自然的声音》中的第二至四自然段,《动物的远游》中的第三至六自然段,都采用的是这种方法——围绕中心句写具体。在教学中,我也经常训练学生用这种写法写一段话。通过训练让学生习作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能较快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分细层写具体事情的经过

在写事情经过时,要教会学生把事件经过分层次描述,按“开头怎样?接着怎样?再接着怎样?最后怎样?”的形式写出提纲,先用一句话概括总述,然后一个层次一个自然段进行描写。

3.让学会多问几个“怎么样”

教给学生先概括再具体的方法后,还可以告诉学生在行文中学会多问几个“怎么样”,这样就能够把情节写得具体详细、生动形象。如“熊猫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呀?”“小猴子做了哪些有趣的动作呀?”“你怎么看出大象高高大大的呢?”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自问,相信学生就能描绘出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

三年级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因此学生在习作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要一味批评,要鼓励学生,要爱护学生习作的愿望,帮助学生克服习作中遇到的困难,耐心地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通过展示和交流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这样学生习作水平自然就会提升,学生习作就不再难作,作文教学也不再难教了。

武汉市蔡甸区第四小学)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识字习作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