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语言中的形象相约
2011-04-01江苏特级教师储广林
■江苏特级教师 储广林
与语言中的形象相约
■江苏特级教师 储广林
语言是思维的产物,是人们把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的工具。那么,我们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语言,就应该是一种“还原”,一种再现。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语言文字背后潜在的意象世界,进而体验意象世界中丰富的情感、灵动的思想,借助“形象”,理解隐蔽于文字背后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一、与语言中的形象相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思维科学。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在小学阶段,这种抽象逻辑思维仍带有很强的形象性。同时,一切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在现实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作的。即使哲理性课文也不例外,也是以生动、活泼、感人的形象来反映客观事物,揭示深刻的哲理内涵。
对话理论。阅读是一种对话,一般要经历感知、体验和领悟的过程。而感知的第一对象就是文本的语言符号及其承载的形象系统。可见,形象感知是阅读理解的前提和基础。
图式理论。读者的背景知识是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只有当读者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文章的信息发生相互作用时,才能产生理解。其实,有的“背景知识”正是课文中的典型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是这一“形象”丰富的“外延群”。有了这一中介,理解就会实现由“外延”到“内涵”的有效升华。
二、怎样引导学生与语言中的形象相约呢?
(一)激活相似板块
相似板块就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积累并贮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单元,它是一个能在相似的环境与条件下,被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匹配、相似重组、相似创造的信息组块。这样的信息组块存贮在人们的头脑之中并不是静止的,它一方面能和感觉器官不断输入的信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它又能和其他的相似板块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结成新的相似板块。而这些新的相似板块的组合,就是在形象思维中经常出现的想象、直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活相似板块,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感悟与积累。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片段:
师:你是怎样理解“终日奔波”的?你能把文字想象成画面吗??
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____,他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____,他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晚上,月黑风高,当人们____,他一袭破衫,依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师(引读):从清晨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他都在奔走、忙碌,一句话——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这就叫“终日奔波”,这还叫什么?(废寝忘食、风餐露宿),我们从谈迁身上找到了最好的答案。他,凭着勤奋与执着的坚定信念,创造了奇迹,名垂青史。
这样引导,“终日奔波”给予学生的决不是抽象的意思,而是具体的形象,丰富的情感。一旦遇到这个词语,与之相关的谈迁形象就会在他们眼前浮现;一旦遇到类似形象,与之匹配的词语就会在他们脑中出现。这样,“终日奔波”的词义和语象就变成了他们的活的语库。
(二)巧用心理视线
人有两条视线,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的视线,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的视线。阅读是个体心灵层面的穿越,要让学生用心灵去活化语言,拥抱语言。课堂中教师可以一边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聚精会神地默读、咬文嚼字地品读,一边激活多种感官展开联想,促使符号、语音、语义、表象等有机结合,活化语言,化言为象。
如王菘舟老师《荷花》一课的“冒”字教学非常经典。他先请同学给“冒”换词,学生在换词的过程中动态地想象、比较、把握“冒”与“顶、长”等动词的意象不同,接着王老师请学生联想这白荷花是怎样冒出来的?学生调动感官,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畅所欲言:“白荷花迫不及待地冒出来。”“白荷花生机勃勃地冒出来。”……就这样,“冒”的形象感、情韵感、独特的质感如鲜活的画面烙在学生脑海,白荷花的形象美、语言文字的魅力也展现在了学生眼前。
三、与语言中的形象相约的落脚点在哪里?
(一)理解语言的内涵
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聚集点,要引导学生读中想象,挖掘词语的形象内涵,感悟理解词语的情感内涵。教学时,可让学生在词语与语境的沟通中,深入理解内容,深切感受情感。如《放弃射门》片段:
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体现比赛激烈、精彩的词句画下来,写上你的体会。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在以下几点上深究、品味“晃”出来的精湛:
(1)“晃”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什么?(板书:晃)
(2)出示小黑板:(晃huǎng①明亮;②照耀;③很快地闪过;huàng摇动、摆动。)
联系上下文想想,相信你能做出自己的判断。
学生谈看法,品味“晃”字之妙。(在这里“晃”应选择第一种读音的第三种解释:很快地闪过,从中可见福勒球技之精湛)
(3)启发想象“行云流水般晃过”是怎样的情景。通过朗读(可表演读,指名读、齐读)、解说等再现情境。
(4)如果此时你是利物浦队的球迷,你的心情怎样?(兴奋不已、激动万分)读出你的感受!
(5)如果此时你是阿森纳队的球迷,你会怎样?(紧张、失望,巴不得这个球别进)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教学中,教师抓住“晃”,不仅理解内涵,还感受出福勒球技的精湛形象。
(二)感悟人物的内在品质
感悟语言时,要注重对形象的感受,这样才更利于学生品出人物的内在品质。如《军神》教学片断:
师:还有哪些是沃克医生想不到的?
生:沃克医生没有想到年轻人在数“刀数”。
师:是啊!每一刀,就是一阵钻心的难以忍受的疼痛,年轻人有什么表现?
出示: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
师:你对哪一个感受最深?
生:我对“一声不吭”感受最深,年轻人被摘除眼球,这样大的手术,还一声不吭,真顽强啊!
生:我对“紧紧抓住”感受最深,从中感受到年轻人忍受一般人不能承受的疼痛。
生:我对“汗如雨下”感受最深,年轻人当时剧痛无比。
师:是啊,就连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也双手微微颤抖,对年轻人说:“你要是挺不住,可以叫出声来。”可是,第一刀下去了,年轻人……(引读: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第二刀下去了,年轻人还是……直到手术结束,72刀下去了,年轻人仍然是……让我们看一看当时手术的情景。(播放电影手术片段)手术结束了,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从看到的情景,从刘伯承数数的背后,你看到了什么?
生:年轻人坚强的意志。
生:年轻人钢铁般的意志。
生:年轻人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品一品,并通过比较、情境再现,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精神世界。
(三)品味语言的独特魅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语言都非常规范,尤其有许多经过作者或编者推敲的特色语言更令人拍案叫绝。教学时,若能重视文本中的这一特色语言,学生习得的语言会更丰富。如学习《明天,我们毕业》教学片段:
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沉寂了一夜的校园顿时荡漾起我们的欢声笑语。意思直白明了,我教学时先请学生读读句子,谈谈读后的感觉。然后让学生比较“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沉寂了一夜的校园顿时充满我们的欢声笑语。”你们再读读,哪儿不一样?学生经此冲击,目标锁定了“荡漾”这个词语。
生:“荡漾”这个词很好,荡漾是有一种水的柔情那种感觉,又有点似母亲的感觉。我感觉学校像一位母亲,我们在她的怀抱里,尽情嬉戏,尽情学习。
生:我感觉欢声笑语也像水波一样在荡漾。
师:嗯,大家都看到过水波荡漾吧,水波是——
生(接说):一圈一圈荡起来,漾开去的,有涟漪的。
师:那么欢声笑语“荡漾”,让我们仿佛看到——
生(接说):欢声笑语也像水波一样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师: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在我们的耳边、在我们的心房——
生(接说):回荡、碰撞、荡漾……
师:我们被欢声笑语包融了,我们沉浸其中。
最后学生朗读这个语句,这时的朗读才是学生从心里流淌出来的天籁之音。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更易养成“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的语文学习的习惯。而这些靠的仍然是形象的中介作用。
汪潮教授说:语文课是姓“语”,就要上出语文味来。语文味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象感。这样品读语言,词语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立体的、生动的、富有情趣的画面,这样的语言才会和学生产生共鸣,并深深地根植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江苏省南京市古平岗小学)
责任编辑 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