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生成性教学事件生成课程资源的教学机智
2011-04-01武汉市新洲区教学研究室雷友发
■武汉市新洲区教学研究室 雷友发
动态生成性教学事件生成课程资源的教学机智
■武汉市新洲区教学研究室 雷友发
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变了人们对课程的的认识和理解,课程逐渐由静态走向动态、由预设走向生成、由关注结果走向关注过程、由追求共性走向寻求个性。课程概念的转换为我们认识和利用生成性教学事件的课程意义与价值奠定了基础。教学事件包含两重意义,一是作为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事件,它由若干个细节构成;二是作为教学活动有机构成的事件,事件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先前预设的教学活动称之为预设性事件,特定情境中产生的教学事件称之为动态生成性教学事件,亦称之为突发性教学事件。动态生成性教学事件是教学过程中突发的具有教育价值和意义的非预设性教学事件。探究教师如何展现自己的教育智慧,使动态生成性教学事件,因势利导生成课程资源,对于不断丰富教学过程,高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课程价值和意义。
一、情境创设机智
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创设因此成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道风景线。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情境创设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其次是要有序有效,再次是要有科学方式和方法。因为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学高手总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序有效地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去酿造教学情境,请看下面典型案例:
山东省平邑兴蒙学校的谢萍老师不愧情境创设的高手,其方式方法十分灵活多变。如教学《景山公园》一课时,谢萍开门见山:“让我们跟着文中的小朋友去神游景山公园,欣赏一下那里的美景吧。”
教学《大海的歌》时,谢萍老师则采用提问的形式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有谁乘过大海轮?谁能讲讲大海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和以往的生活经历挂起钩,产生美好的遐想。
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谢萍则采用渲染情境的方法,用低沉的语调再现1976年1月11日首都人民扶老携幼送别总理灵车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悲”的美。
在教学《春》后,谢萍结合学生们爱看古诗、读古诗的特点,请同学写赞美春天的诗并登上讲台诵读。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情境创设机智是一种主动出击机智,当情境创设有效并且到位时,它既能促进教学目标在预设中生成,又能够主动促进动态生成,顺手将其生成课程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从而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游刃有余。
二、课堂追问机智
课堂教学是个动态的、师生互动的过程,而师生对话是完成互动的一个重要形式。研究资料表明,多达80%的课堂时间被用于师生对话,一些优秀的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更善于选择运用“追问”,在学生“愤悱”处追问、在学生错误处追问、在学生回答精彩处追问。因此,有效的追问集中表现出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机智、教学水平和能力。从创造性思维理论的角度看,追问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可以最及时地启发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广角”,因此,教师要善于撷取课堂对话中的有效成分,找准角度不偏不倚地追问,不仅可以促进动态生成,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兴趣,调整课堂频率和节奏,使之达到教学目标的峰值。请看下面经典案例: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的教学机智非常有新意。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史的内容非常烦琐,各种文史资料、插图、题注,学生们往往眼花缭乱,甚至无所适从。因此,陶行知老师在教“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他一反以前先讲述课本内容再分析重难点的做法,而是先阅读,再质疑,其中追问的教学机智运用得炉火纯青。
阅读十分钟后,陶先生说:“好了,大家都看完了吧?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隋唐时期一课,哪位同学回答一下:
(问题一)“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一位学生站了起来:“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因为隋炀帝的暴政,而结果是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的形势下,唐朝建立起来。”
陶先生赞许地看着他的弟子:“对。隋朝灭了,江山落入李氏父子手中,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唐朝从太宗时期开始进入繁荣阶段,史称‘贞观之治’。到玄宗前期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今天将学习唐朝前期这一段我国封建社会极盛时期的历史。”
(追问1)“同学们,在这段时期,你们认为影响最重大的是哪一段?”
另一学生举手:“陶先生,我觉得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最重要了,因为在这两个时期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
这回立即有学生表示反对:“不,我觉得贞观之治才是重中之重。”
陶先生微笑地看着这位反对者:
(追问2)“你的理由呢?”
或许是被陶先生的微笑感染了,该学生的音调立即升了不少:“因为唐朝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兴旺的。”
陶先生依然微笑着:
(追问3)“可以说的具体一点吗?”
对方沉思了一会:“唐太宗李世民借鉴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比较注重各方面发展,这样唐朝从他开始兴盛起来,才会有后来的开元盛世。”
陶先生点头道:“说得不错,这确实是个重要阶段。那么,为什么历代王朝第一位君主往往都比较重视社会生产呢?待会儿我们会详细讲述。”
(追问4)“苏珊同学,你刚才认为开元盛世也是个重点,你的理由呢?”
那位叫苏珊的立即站了起来:“这段时期不仅是唐朝的全盛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时期,理所当然是一个重点了。”
陶先生笑逐颜开:“有道理。”
(追问5)“那么,除了这两个重点,大家谁还有不同意见?”
另一女生举手道:“老师,武则天统治的时期是不是也是一个重点呢?”
陶先生笑道:“问得好,贞观之治是一个开端,但开元盛世并不是直接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说武则天在位的这段时期也不容忽视。唐高宗时武则天掌权,后来称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可以说她在位的时期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下面我们开始详细讲述这三个时期。”
三、比较辨别机智
叶澜教授曾指出:“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教师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理解和尊重不同学生的言行和思维。学生间的差异,最直接的一面常常会表现在课堂上,或给课堂带来凝滞,或给课堂带来精彩,这时就要用到比较辨别机智。如何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收获,让每个学生都能满怀信心地不断进步?课堂生成,就是要把每一个孩子推向前台,给他们更多的表达机会。恰当地运用比较辨别机智,就能及时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激发思考的热情,最终形成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比较辨别机智常常用于正误比较辨别、优劣比较辨别和全面比较辨别。请看下面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杨明明日记自叙经典案例:
春天的那堂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了首写春天的诗。诗很精彩,孩子们更精彩。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五月的雨滴
像熟透了的葡萄
一颗,一颗
落进大地的怀里
到处是蜜的气息
到处是酒的气息
我没有把诗句一下子都展现在他们的面前,而是让孩子们逐句品味诗句,或者故意留有空白,让他们猜猜诗人会怎么写。
诗中说:“五月的雨滴,像熟透了的葡萄。”孩子们说:是啊!是啊!熟透了的葡萄才会掉下来。熟透了的葡萄水分才多呢!
诗中写“一颗,一颗”,我问:“一颗,一颗,落下来的是什么呀?”
甲孩子说:“落下来的是雨滴。”
乙孩子说:“不,落下来的是葡萄。”
丙孩子说:“你们都说的不对,落下来的是像葡萄一样的水滴。”
丁孩子说:“应该说,像雨滴一样的葡萄。”
多么执著的讨论啊!何必去追究他们谁说的对呢?只需读读他们一脸的认真,我便满足了。
接下去的争论更精彩了,诗中写到“落进……”还没有等我念完后半句,就又有孩子接腔了,且直言不讳:“落进了我的嘴巴里!”
立即有孩子反唇相讥:“你的嘴巴盛得下吗?”其他人争先恐后:“应该落进池塘里!”“不,落进干旱的土地里!”“落进沙漠里!”“落进果园里!”“落进庄稼地里!”最后一个伟大的总结:“落进大自然的怀里!”
我亮出了诗人的原话:“落进大地的怀里!”
四、背景链接机智
链接,计算机技术专有名词,亦称超链接。是指从一个网页指向一个目标的连接关系。把网络中的链接技术移植到课堂教学中,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机智,可以将动态生成性教学事件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营造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适时、适度、适情、适景链接,可以克服非此即彼、强硬灌输式的教学弊端,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背景资料链接、情感链接、生活链接和跨学科知识的链接。一些教艺娴熟的老师常常借助与教学目标相关的资料、情感、生活和学科知识进行必要的以退为进的链接,将动态生成性教学事件转化成有利的教学资源,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积累了课堂生成的智慧。请看下面一位教师的教学案例:
我在上《为学》一课,学生讨论“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富和尚条件那么好都没去成,穷和尚只凭一瓶一钵就能到达南海,这是为什么?我想引导学生从意志、实践方面去思考,结果林平同学说“贫僧是坐飞机到南海的。”学生们忍不住哈哈大笑。林平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同学笑他什么,尴尬地站在那里。这时我必须为他解围,更要对他进行引导,便说:“林平同学想象力很丰富、也很幽默。不过你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哪位同学愿意告诉他吗?”李微婷站起来说:“贫僧很穷,买不起飞机票;再说作者彭端淑生活在清朝,而我国第一架飞机诞生于1910年,所以贫僧不可能坐飞机到南海。四川到南海路途那么遥远,贫僧只有靠自己的双脚去走,凭着坚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才到达南海。”林平羞愧地低下了头。“好!老师想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地理知识结合穷和尚生活时代的社会状况,发挥合理的想象,想象贫僧是怎样历尽艰难险阻到达南海的,并且课后写一不少于200字的片段。发言时有的学生想象非常奇特,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一个星期后,林平、何丽花等8位同学融合全班同学的想象,并通过翻地图、查资料合写了一篇作文《贫僧东游记》,颇有一点《西游记》的味道。
五、悬置延伸机智
悬置延伸机智是指教师在动态生成过程中遇到突发性教学事件时不留痕迹地带过,将真正的处理过程留在课堂之外进行的应变机智。现代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教学情景。面对并处理这些课堂偶发事件,及时调控课堂教学进程,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必备教学素质要求。有些课堂突发事件由于受到教学时空的限制或是游离教学目标,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这时就需要运用悬置延伸机智,这样不仅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还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些学生出于好奇心和求知欲,往往会提出一些超过教师认知水平或是游离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师应该对学生坦诚相告,将这些问题留给全体学生讨论,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激发和碰撞。如果仍然解决不了,则应留到课后解决,这样可以保证正常的教学进程顺利完成。当然,悬置延伸机智的运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使用,并且不宜使用频率过多。因为悬置延伸机智频率过高会造成学生思维断裂,挫伤学生积极性。悬置延时机智常常用于学生陈述偏离主题时、学习活动中的困惑处或教学时空不允许时。请看下面优秀案例:
有一位教师让学生简介《赤壁之战》的作者情况,一名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作者是司马迁,宋代人。”语音未落,笑声四起,这名学生也面红耳赤。
这位老师平静地说:“虽是一字之差,却让司马迁多活了一千多年,但这全是我们同学的错吗?谁让两人名字只有一字之差,又都是史学家、文学家呢?谁让《史记》和《资治通鉴》又都是史学名著兼文学名著呢?谁让我们刚学完《史记》又要学《资治通鉴》呢?”
显然,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言,不能够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作比较。这种幽默的话语,既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非常简单地区别了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六、评价选择机智
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不断际遇着、创造着、诠释着课堂生成的状态,这是新课程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如果说课堂是动态的过程,是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事件,那么评价可以说是处理和促进生成状态的重要手段。评价对课堂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回应都包含着评价的意味,有价值的评价又可以将课堂引向纵深。因此,选择并合理运用评价同样需要教师的智慧和机智。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有直接指向学生问题解决或思维价值的判断的评价,有对学生启发或回答问题进行的激励性评价,有抓住课堂中出现的障碍进行的推进性评价和借助肢体语言进行的内隐性评价。适情、适景地评价,不仅是融合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而且可以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请看下面经典案例:
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在讲《故乡》这篇课文前,与学生先进行了一番对话:
钱老师:我先检查一下大家自读课文以后,有些东西是不是理解了。同学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尽可能不要看书。如果实在忘了,怎么办呢?
学生:(小声地)偷看一下!
钱老师:偷看一下?说的好啊!(学生大笑)别笑,偷看也是一种能力呀!(学生大笑)很快地在书上一眼扫过,就马上找到自己所要找的那个词、那个句子,不也是一种能力培养吗?不过,请注意,考试的时候,可不要培养这种能力啊!
于是一堂课就在学生的笑声中展开了,因为钱老师刚才的一番话,大家的劲头一直很足,不断有问题提出。
总之,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动态生成性教学事件转化为课程资源的关键是教师教学机智的精巧运用,教师在教学进程中,面对动态生成性教学事件发生,敏锐地洞悉学生思维活动的态势,迅速作出反应,及时采用恰当的教学机智进行合理调控,处变不惊,就能达到游刃有余的教学艺术境界,使动态生成性教学事件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从而迅速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责任编辑 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