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改革

2011-04-01卢胜伟

重庆高教研究 2011年3期
关键词:基础计算机教学内容

卢胜伟

(台州学院信息技术中心,浙江 台州 317000)

目前我国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分两种,一是计算机专业教育,二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前者注重计算机软件基础理论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后者注重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及其他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意识.目前的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虽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而迅速发展,但依然出现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各方面与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脱节的现象,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1 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的现状

近几年来,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方面进步是巨大的.从教学内容上,从DOS到WINDOWS、从汇编语言到可视化的开发环境、从原理到应用等许多方面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在教学手段上,多媒体课件、投影、信息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加强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当今的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面临着如下的困境:一是计算机教学课程设计过于注重教学层面的引导,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欠缺;二是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性很大[1],虽然目前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内容已逐渐下调到中小学阶段,但是各个地区的发展极不平衡,高校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差距呈扩大化趋势;三是很多高校所使用的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的教材陈旧,教学内容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与变化,教学手段过于单调,教学模式一成不变.知识陈旧和教育滞后的现状一直困扰着计算机教学.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二:一是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换代迅速[2];二是教育体系自身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根本上去把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方向,探索如何设计合理的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课程.培养不同起点学生的计算机实践与创新能力是我国现行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路

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是一种普及型的基础教育.传统的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在课程教育时过分注重理论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拓展.因此,要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思路.以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根本点,架构以学生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新教学模式.

2.1 加强基础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目前,各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分为3块内容:一是计算机文化基础;二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三是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能为学生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3-4].它一般是分模块测试,通过后可免修或进行分级教学,目标在于学生能应用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计算机基础教学虽然以应用性为目标,但是以相对稳定的、基础性以及让学生长期受益的内容为背景.所以,在基础课特别是核心基础课的教学中,传授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是教学重点,它是学生应用能力的地基,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应用计算机都是至关重要的.软件技术基础不只是计算机软件几大课程压缩与简单组合,要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特点与需要,针对现代软件开发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将软件的开发与维护方法、基本的数据结构、流行的开发环境与工具等内容进行综合介绍.硬件技术基础要简化硬件原理、接口等方面的内容,强化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微机配置与选型、组装与维修等相关内容.

2.2 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信息技术知识是现代社会的普及型知识.作为一种素质教育的课程,要避免传统课程的缺陷,如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内容偏深而不实用等特点[5].在第二层及第三层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增加信息技术内容,主要有: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获取技术、信息记录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新课程的设置要与学校的情况,如师资力量相配比,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作较详细的研究与学习.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以多媒体化、形象化、拟真化、拟人化的形式传递教学内容,而学生在应用各种形式的媒体进行交流、编辑、组织、分析及综合信息的过程中,成为自我指导的主体.所以,在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实施中,应进一步推进高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提高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获取、加工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探索信息技术在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如接受学习、探究性学习、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综合学习、创新学习等)中的整合模式及其有效性,将会极大地促进各课程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推广案例式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以串讲式为教学方法,它的优点是主题集中,系统性强,缺点是学习者处于被动地位,参与度小[6].比如有些计算机教师在讲授ASP、Java、Flash等一些实用课程的时候,以单个知识点的讲解为主,而没有把这些知识点融会贯通.而计算机的案例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首先把已经成型的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知其然;然后介绍相应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对应模块内容的大体应用,在讲解过程中,着重说明这些知识点是如何应用在上面的案例中,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最后是学生的练习和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真正掌握所学的内容.根据任务型学习理论,计算机学习作为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应该是一种能够完成一定功能,解决特定任务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任务,学生通过练习、思考及讨论作出任务的构想并完成最终的作品.

2.4 提高计算机教师的综合能力

在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改革中,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极其重要的.具体到教师个体教育观念,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传授知识为唯一目的,而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7].教师在讲授知识时面面俱到,学生一般会亦步亦趋依照教材或教师的操作,不敢发挥自己的个性,这就养成了墨守成规的习惯,这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上好课,而是怎么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现代教学方法把获得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开拓学生思维.同时,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教师必须熟悉各种电教媒体的性能特点,并能熟练应用,具备编写、制作CAI课件等各种能力.

3 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改革的效果分析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实用性为主的基础课程内容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使得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大提高.同时,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在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中极大地促进各课程的教学,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和效率得到提高.而案例式的教学模式则从根本上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思维与探索的激情,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粉笔和黑板,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从视、听、讨论等多个维度展开,突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各类计算机网络还构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教师指导与学生反馈有了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在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中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进行信息和资料的收集、分析及利用,认识和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趋动下,我们要不断地革新教学课程、教学模式,使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与时代接轨,从而不断地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实用型的人才.

[1]张芳.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0(3):80-81.

[2]谷杭杰.新阶段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8):272-273.

[3]范宏业,刘大海.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与改革浅析[J].信息与电脑,2011(3):190.

[4]代琴,熊瑜.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6):90-93.

[5]尹志军.关于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6):52-53.

[6]高鹭,周李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方法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3):123-124.

[7]王剑波.如何在计算机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J].新课程:教研,2010(1):171.

猜你喜欢

基础计算机教学内容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