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之阅读深度指导
——从“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说起

2011-04-01王迎红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书目国民讲座

张 杏 王迎红

(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湖南 长沙410114)

论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之阅读深度指导
——从“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说起

张 杏 王迎红

(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湖南 长沙410114)

作者在文中简要介绍了2009年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分析了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增长缓慢的原因,提出了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过程中对读者阅读进行深度指导的一些方略。

图书馆;全民阅读;阅读深度指导;方略

1.引言

为推动全民阅读,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多个部门先后于1997年和2009年两度联合下发了倡导全民阅读、进一步做好推动全民阅读的通知。由于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协同努力,全民阅读之风气在我国已日渐兴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在2010年4月下旬发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2009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综合阅读率(包括图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为72.0﹪,比2008年增长了2.3个百分点,其中图书阅读率为50.1﹪,比2008年增长了0.8个百分点。这体现了国民阅读率总体呈增长态势。但调查成果同时显示:“与上年相比,国民每天平均接触报纸、图书、期刊的时间有所下降”,其中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不足15分钟,“而上网和手机进行阅读的时间则在增加”,【1】其中人均上网时长为每天34.09分钟;“只有1.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有“58.1﹪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32.1﹪的人对自己的阅读情况不满意”,不知道读什么书为好;“只有5.6﹪的国民知道身边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有74.4﹪的国民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

应该说,这份调查成果符合当下国人读书的实际情况。它告诉我们:国人读书意识薄弱,读书的时间不长,数量不多,关注与参与阅读活动的人不多。尽管综合阅读率中的图书阅读率呈增长态势,但与2008年一样增长缓慢。因此,我国国民阅读总体现状不容乐观。这种局面与我国作为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的身份很不相称,也与我国作为世界出版大国的地位不太相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产生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对阅读的指导深度不够,有的方式则流于形式,呈现表面化、一般化,不能激发读者对阅读产生兴趣,让读者去主动阅读和持续阅读,最终进入深阅读状态,实现阅读的目的。

如何进行深度阅读指导?本文试图围绕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2.指导读者阅读是图书馆的责任

阅读是需要指导的。我们说倡导全民阅读,其意就是号召全体国民都来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学会读书,提高国民和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但如何把书读好,如何把自己从“能”阅读者变为“会”阅读者,读者需要图书馆(文中指公共图书馆)提供支持、帮助和指导,包括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的理论和方法、阅读的心理等方面的指导。这一点,无论是对不懂阅读的人,或对初阅读的人,或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都是必要的。其实,这也是图书馆应承担的一项责任。因为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机构,表现出“公共性”特征。这就决定了图书馆不仅是一个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场所,亦决定了图书馆除做好自身的借阅服务工作外,还承担着社会阅读责任、传播文化与终身教育的责任。而读者在图书馆阅读是一个自我求“知”和接受教育的过程。无疑,对读者进行阅读教育,给予阅读指导,理当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3.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之阅读深度指导方略

3.1 做好导读工作

“导读”,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其含义为“对读书给予引导:指导阅读”。有的报纸常在第一版右上角或右下角将本期认为应该读的几篇文章的标题录上,然后,用图形框起来,冠以“本期导读”、“为您导读”;有的期刊常将本期的重要文章标题印在封面上,引导读者去阅读这些文章,这种做法就是导读。有的书籍为了告诉读者如何阅读书中所收录的每篇名著,将书名直接冠以“名著导读”,这也是导读。对步入图书馆的读者而言,导读就是引导读者读什么书、怎么读。我们知道,图书馆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图书馆,藏书量大,门类较多,而读者特别是新读者对藏书内容知之甚少。面对如此浩如烟海的图书文献,如何选择适合自己所需要的书籍,就成了十分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读者对读物的选择目的很明确:要选好书,不选坏书。但图书自身并未贴上优劣的标签,需要比较、鉴别,需要有人指点。因此,图书馆应该为读者提供导读服务。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1 介绍与编制推荐书目

“推荐书目”,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些好的图书介绍给读者,希望他们使用和接受。推荐书目,又称导读书目、选读书目、举要书目、要目、选目、基本书目、最低限度书目或者必读书目,是“针对某一特定读者群或特定的目的,围绕某一专门问题,对文献进行选择性的推荐,以指导自学或普及知识而编制的书目”【2】。推荐书目的目的是指导阅读,指示门径。一份好的推荐书目,能让读者凭着书目的引导,从浩繁的书海中挑选出自己所喜爱或需要的书籍。推荐书目是引领读书人进入阅读王国的天使,是名家或前辈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图书馆应将已有的各类有代表性和有影响的书目进行梳理,在馆内阅览场所或宣传窗内或图书馆网站上公告于读者,或编印成册发给读者,让每位读者了解。在向读者介绍以上书目时,须指出的是,虽然这些书目为名家精心编制所荐,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但由于受推荐者个人视角、思想和认识问题、时间因素乃至兴趣爱好的影响,导致有的书目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主观色彩,难以完全做到客观、公允。因此,读者在选择图书时,不能完全依赖于“推荐书目”,而要准确、科学、客观地遴选读书。

在推荐书目时,可以将一些经典名著和现时优秀读物分别列为“必读”书目和“值得读应该读”书目,将这部分书目作为推荐书目的核心内容,让读者了解历史、国情,了解一个民族的整体文化风貌和精神文明成果。

从现有的推荐书目来看,综合性和文史类的数量大,能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但专业学科领域(如自然科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等)及实用类领域(如保健、理财、炒股、旅游、饮食、休闲等)却是空白或者不足。专业学科推荐书目不足,给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读者特别是在校大学生选择图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弥补这一缺陷,图书馆应约请该专业领域有一定权威的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选题编制推荐书目。对实用性领域的推荐书目,图书馆可组织馆内人员自行编制。编制的依据为:从获国家奖的图书、图书馆外借的图书、书评传媒齐声叫好的部分图书和书店、书展、书博会、出版社热销的图书中分类统计排名靠前的图书里挑选整编。编制书目时,不要简单罗列书名,要对每本图书撰写内容提要,包括:作者姓名、中心思想、创作时间、意图以及该书的内容特点分析与公正客观的评价。

3.1.2 运用“导读书籍”和书评作引导

推荐性书目是指导阅读的导读书目。这种书目只提供书名,并不对书目中所收录的每一部作品或每篇文章进行介绍。除了人们普遍使用的这种阅读指导方式外,还可直接运用导读书籍、书评的形式为公众提供阅读指导。这类书籍包括一些“名著导读”和具有“导读书籍”性质的名篇“举要”、名篇“选释”、要籍“精诠”等,如中华书局的“中国古典名著导读”、俞平白先生“唐宋词选释”、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等。在这类书籍里,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对全书的写作背景、内容、观点、学术价值进行了解读。讲评结构分明,脉络清晰。读者阅过作者的讲评后,就对作品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引起了阅读的兴趣与注意力。

3.1.3 编印导读类杂志

据了解,我国华东地区有些公共图书馆编辑了导读型公益性内部交流杂志,这些杂志刊名各异,蕴意高雅,如浙江杭州图书馆编印的《文澜》杂志、江苏太仓图书馆编印的《尔雅》杂志、苏州图书馆编印的《今日阅读》杂志、山东聊城图书馆编印的《海源阁》杂志、上海虹口区图书馆编印的《虹口文化》之“绿土”专刊,等等。这些杂志向馆内外读者、图书馆界与阅读界、文教公务各界读书人士广为散发赠阅。对指导读者阅读、阅读交流、推动全民阅读,改善国人阅读状况而言,导读类小杂志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这些图书馆的做法值得学习与借鉴。

3.2 举办讲座

“在世界图书馆界,讲座作为传播文化普遍存在”【3】。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常年举行讲座。我国上海图书馆开设讲座(简称“上图讲座”)已有32年的历史。继“上图讲座”后,我国不少大中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东莞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湖南图书馆、中山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宁波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四川图书馆等,也都兴起了讲座热,每年都为社会公众提供大量的公益讲座,吸引了大批读者听众涌向图书馆。其中,“上图讲座”固定听众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办得最为出色,自1978年创办开讲到30周年喜庆时,已累计讲座1627讲,直接听众达96万多人次,在读者、学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上图讲座”已成为上海图书馆的一个品牌,2005年荣获文化部首届创新奖。实践表明,讲座是图书馆一项重要的业务工作,也是指导读者阅读的一种方式。

图书馆可根据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的常见问题,进行辅导性讲座,以对读者提出之问题“解惑”;亦可专门针对推荐的某些名著进行“阅读名著”系列专题讲座,以提升阅读质量,推进阅读向纵深发展;还可像上海图书馆那样,围绕时政、文化艺术、社会法律、科学教育、经济金融、健康生活等领域的热点和广大市民所关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题,邀请有权威的学者名流到馆开讲,以满足各种职业群体、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兴趣的听众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精神的追求。

3.3 引导读者阅读经典名著

上面所述推荐书目中,不少书籍是中外经典名著。指导读者进行阅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读者阅读名著,进行“深阅读”。笔者以为,所谓经典名著,是指那些超越历史时空、流传、影响数十年乃至数百年、一直被人们诵读不忘、得到社会实践检验和人类认同的作品。它们真正反映和揭示了人类最本质的东西,体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生活环境。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整个人类的选择。在中华文化史上,先辈们留下许多不朽名篇,堪称是一束束瑰丽的花朵。这些名著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和社会意义。我们倡导阅读,作为国人就有必要读些经典名著。然而,图书馆在指导读者阅读时,这项工作常常不到位;加之网络阅读和人们急功近利的实用式阅读分流了传统阅读的人群;还有人认为经典多用文言文表述,语句生涩难懂,读起来觉得困难,使经典阅读遭遇到挑战。尽管绝大多数人依然喜爱名著,但阅读面不广。图书馆应设法通过以下努力摆脱这种矛盾的尴尬局面,引导读者实现阅读经典的回归:一是明确阅读经典的目的。阅读经典,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为了中华悠久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传承与发展文化,这是每个国人所承担的历史责任。阅读经典,可以滋润人的心灵,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二是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名著的中心内容,了解和认识名著的价值,包括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道德价值等;三是经典名著知识专而深,人文意蕴厚重。阅读这类书籍,需要一个反复阅读、循序渐进、不断消化的过程。阅读时一定要有耐心,克服畏惧心理,讲究方法,用心阅读,精心品味,严谨思维,排除各种思虑和客观情景的干扰,把自己带入一个完美的“人书合一”的阅读境界,从中获得你真正所需要的知识,切忌焦虑浮躁;四是采用通俗化的经典文本进行阅读。图书馆可采购一些高质量的名著通俗本(如白话本、注释本、普及本、简本、选本、绘图本等),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

3.4 引导读者主动学习有关阅读指导方面的论著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要多读书,把书读好、永远读好,从中获取大量知识与资讯,增进理解能力,提高素质。前面介绍的推荐书目这一指导方式告诉了读者如何选择图书,读什么书,但怎样去读书,如何阅读一本书,未能提及这方面知识,读者拿到一本书后不知从何入手。毋庸讳言,“这方面的知识”就是“阅读学”知识,它包括阅读理论与阅读方法(技巧)。对绝大多数国民来说,都缺乏阅读理论和阅读方法知识。正是由于这方面知识的不足,导致不少读者在阅读中走了许多冤枉路,有的甚至想放弃阅读。人们说阅读是一门学问,是因为除了它本身具有系统的理论外,还涉及到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一些理论问题;人们说阅读是一门艺术,是因为阅读有很多的方法(技巧)。作为一个想阅读的人、想要把书读好的人、想做“会”读书的人,必须要了解、懂得有关阅读指导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唯有如此,方能进入更深层次的阅读,达到最佳的阅读状态,实现阅读的最终目的。

为使读者实现这个目的,笔者建议大家阅读以下几本阅读指导论著。

第一本: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先生所著的《阅读的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第1版)。

第二本:是英国作家毛姆等人著的《阅读的艺术》(陈安澜等编译,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8年6月版)。

第三本:是由美国学者、教育家、第15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莫提默·J·艾德勒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郝明义、朱衣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1月版)。

第四本:为王余光、徐雁主编的《中国读书大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3.5 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

读者喜欢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有什么要求,是否需要协助,图书馆应及时主动探寻,与读者交流沟通,掌握情况。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读者心理、阅读习惯及阅读行为。我们可以此为参考依据,给读者提出适当的阅读建议,以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图书馆亦可将这些情况作为编制推荐书目的参考。

4.结语

全民阅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和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国民阅读量增长缓慢,固然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但情况表明,这与我们的阅读指导缺乏深度、有的工作不到位有关。阅读需要指导,但更需要有深度的阅读指导。没有深度的指导,就没有深度的阅读。阅读有了深度,国人从心底对阅读产生兴趣,就会都来读书,自觉主动读书,就能推动全民阅读持续健康向前发展。

[1]韩晓东.“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国国民综合阅读率呈增长态势[N].中华读书报,2010-4-23(1).

[2]彭斐章,乔好勤,陈传夫.目录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

[3]杨婷婷,林琳.中国大都市兴起讲座热[N].环球时报,2010-09-03.

G250

A

1671-5136(2011) 01-0139-03

2010-11-12

张杏,女,湖南长沙人,长沙理工大学流通部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基础理论与图书馆管理;王迎红,女,湖南长沙人,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阅览部主任、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基础理论与图书馆管理。

猜你喜欢

书目国民讲座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高地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本刊邮购书目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