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改革大学语文教学

2011-04-01张晓云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校园文化思想

张晓云

(浙江海洋学院萧山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1258)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改革大学语文教学

张晓云

(浙江海洋学院萧山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1258)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体现高校发展层次与品位的精神内核。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上下各方面的合力来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学担负着一部分神圣职责和使命。然而,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那么,该如何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这个核心改革大学语文教学?这是摆在所有大学语文教师面前的、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校园文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的育人环境中,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娱乐等各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它通常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物质文化,主要指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校园绿化和美化等;(2)制度文化,主要指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等;(3)精神文化,主要通过校风、教风和学风体现出来,包括价值观念、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等。其中精神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影响力,它通过文化的渗透机制潜移默化地发挥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在全校师生员工中树立一定的价值观念、形成一定的行为方式、创造一种与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相适应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使全体师生员工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可以使师生员工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唤起每个成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有效地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自觉维护自身形象,提高个人素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和谐的校园文化对于人才的培养和造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大学生完善的人格,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一个人在职业培训以外的全面发展,包括他的生活目标的文明化、情感反应的纯净化、对事物本质理解的成熟化”[1]。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具有示范、导向与凝聚、扬弃与创造、约束与熏陶、平衡与协调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2]。但目前有的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优美的环境、先进的设备;有的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人员的事;有的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在学生管理部门,把它看作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有的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校园文化本应具备的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功能受到抑制,仅仅只是一种娱乐方式……。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校园文化建设要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和实施,需要全校上下各方面的合力来共同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学担负着一部分神圣职责和使命。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大学语文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修养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已经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由于受大学教育专业化的影响、在思想上对大学语文课程不够重视等原因,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课程地位模糊、课程性质定位不明确、课时安排严重不足、缺乏创新的理念和思维,这样的状况要想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肩负起重要的使命是比较困难的。那么,大学语文该如何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出力,我们该如何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这个核心改革大学语文教学?这是摆在所有大学语文教师面前的、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就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做法。

一、加强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授与熏陶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伴随着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传媒全球化等,必然产生人类价值观念的震荡与重构,引起文化领域的变革。校园文化也不例外。但是,文化的价值不在于全球化的共性而在于异质化的个性,在于趋同性与本土化的互动过程中所体现的对人类自身的终极关怀。一个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生命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其文化思想博大精深、璀璨夺目,每一种思想学说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都对文化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都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思想文化的传承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这种传统文化在现代仍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对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传统思想文化可以给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借鉴和启示。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应顺应这种要求,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调整。

在以往的大学语文教学中,通常是以文学史为线索,以名篇佳作的赏析为重点来安排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与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有所重复,不能体现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即使全部掌握了教学内容也只是学习了一些文字知识,欣赏了字词句篇,特别是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似乎收获不大。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上应以传统的思想文化为中心,以思想学说对文化形成的影响为重点,梳理思想学说的传承与发展的脉络,认识传统思想文化的现实意义。再结合经典篇目,在学习、继承优秀的中华文化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心。大学语文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审视作品,因此,它既是对中学语文的超越,又是对中学语文涉及的文化知识的重新组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改革,让学生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些知识对完善精神人格、拓展思维视野、加深文化修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论是种植花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校广播,我们都要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在目标”。校园文化建设要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那么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就要有一定的接受美的能力。文学是人文的主要源泉,能较快地渗透于学生的认同体系,培养其审美情趣,提高其文化品位。因此,大学语文应把审美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让学生在欣赏美的作品时,感受到美,并为美而感动、浸染乃至产生积极、强大的追求美、创造美的动力。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水平的提高,更是要对学生的趣味的培养,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观。趣味包括文学的趣味和生活的趣味,即培养学生艺术的素质和诗意的生活。诗意的生活,是一种对人间、对世界怀着美好的愿望和情感的生活,是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触到意趣和美的存在的生活。培育生活的趣味,能使人生活在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和谐之中,生活在艺术的和诗意的氤氲之中。而诗则是培育趣味的最好媒介,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能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的美,读诗的用处也就在于能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见出我们所不能见的美。比如,我们本来不觉得乡村生活中有诗,但读过陶渊明、华兹华斯等人的作品之后,便觉得它也有诗意的美;本来不觉得城市生活和工商业文化中有诗,但读过美国和俄国的现代诗之后,便觉得它也有诗意的美。诗歌使人到处都可以感觉到人生世相的有趣美好,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发展生命的活力。“大学语文的目标就是将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有机地加以统一”[3]。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大学语文授课模式,变封闭的“填鸭式”为开放的审美式,在教学上增加诗歌和美文鉴赏的内容,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审美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还要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环境,将课堂教学辐射到课外,把教学内容和空间从课堂延伸到图书馆、互联网和社会之中,从审美的角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启发他们积极思索、寻求智慧、关怀人生。

三、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人文素质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它不应仅仅局限于表层的校园文化现象或文化活动,而更应展现其内在的文化机理、厚重的文化积淀、持久的文化传承和深邃的文化理念,使之逐步成为特定区域内、特定人的生存方式,并随着人的迁徙和流动而不断影响和改造社会主体文化。虽然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较强的稳定性,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学生却一定要有创新能力,只有创新才能有源头活水,才能使校园文化的内涵不断地与社会发展相融合,使校园文化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要营造诗意而灵活的教学氛围。在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启发、引导、点拨学生学习,为学生服务,教师在上课时,不要言无不尽,要把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比如,在讲述《诗经》时,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国风》中的爱情诗反映出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爱情婚姻状况,与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古代的爱情婚姻状况有何不同?诗经时代的爱情观与现代人的爱情观有何异同?再如鲁迅为什么称曹操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对曹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等等。让学生通过传统思想文化和经典著作的系统学习,了解思想文化产生、发展和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与经验教训,了解人类在人文社科方面的创见、进步与成果,不但要“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而且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完善的知识结构,造就具有创新潜能的复合型人才,大学语文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和组成部分理应受到重视”[4],但是,由于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课时安排严重不足却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门语文课,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授与熏陶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和思考、分析、表达等能力,使每个人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以实现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因此,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结合专业应用开设一系列的中文选修课,如写作理论与实践、实用文体写作、演讲与口才、唐宋诗词鉴赏、诗歌鉴赏与朗诵技巧、小说鉴赏等等。同时,还要配置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如在课外时间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外专题讲座,建设一些作家或思潮兴趣小组,针对当下一些文学现象和社会现象帮助学生搞不同形式的辩论赛,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组织实践活动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又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学生既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又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受益者,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智和高尚的人格,以人文修养来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开放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大学语文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就要进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需要许多主客观条件和因素的配合,可谓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认准方向、不懈努力,就一定能使这门人文素质课程结出丰硕的果实,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约瑟·特加·加赛德.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4.

[3]魏饴.大学语文新编·导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G642

A

1671-5136(2011) 01-0089-03

2011-03-13

张晓云(1966-),女,浙江临海人,浙江海洋学院萧山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校园文化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