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老年人社区照顾实践与反思
——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

2011-04-01吴丽月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社工老年人

吴丽月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老年人社区照顾实践与反思
——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

吴丽月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文中从老年人社区照顾服务现状及问题入手,强调从社会工作的视角介入老人社区照顾,提出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设计、优势视角、资源整合、社会支持网络等老年人社区照顾策略。

社会工作视角;老年人社区照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结构发生急剧变化,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长,2010年将达到1.74亿,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达到2132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25%。我国人口已经进入急剧老龄化时期①。随之而来的是老年人中需长期照顾的人口急剧增长,而目前中国的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趋势明显,加之中青年职业竞争压力增大,使得传统的家庭照顾功能减弱。另一方面,机构照顾不具普遍性并有其缺点,政府财政资源有限,导致社区照顾有着广阔的社会需求。国外及香港老年人社区照顾的经验表明,积极发展老人社区照顾是目前解决老人照顾的有效途径②。

一、城市老年人社区照顾服务的现状

目前社区老年人社区照顾中普遍存在资金不足、服务形式单一、人力资源匮乏、社区服务机构能力建设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老年人社区照顾的服务形式单一

全国老龄委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居家养老工程,通过一系列政策带动,全国各地大多数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了社区基础硬件建设的目标。目前社区向老年人提供的服务规模小、功能和内容单一,不少还停留在简单的问候、家务服务等层面,老年人精神层面的舒缓、心理层面的沟通、医疗康复护理知识的普及、迎合老年人个体需要等服务无法满足。

(二)开展老年人社区照顾服务的资金缺乏

开展老年人社区照顾需要有足够的经费保证。当前,城市社区开展老年人服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各街道的专项经费、社区办公活动经费及社会募集。政府虽然有专项资金用于居家养老服务,但是覆盖面偏低,补助对象主要为重点老人或特殊困难老人。老年人社区照顾服务资金的缺乏使得社区老年人服务无法深层次开展。

(三)开展老年人社区照顾的人力资源匮乏

目前在社区居委会工作中,尚没有老年工作的专干,在社区居委会中,多数由残疾人专干来兼做老年人服务方面的工作,且多由本社区内的残疾人士担任社区残疾工作专干,工作人员精力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社区中从事老年人社区照顾服务的人员主要是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干部。社区志愿者多为退休人员,他们精力有限、流动性大。社区干部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对社区老年人照顾往往无暇顾及。因为没有专职人员介入,人力资源匮乏,导致老年人照顾服务进展缓慢。

(四)社区服务组织能力建设不足

社会服务组织在承载老年人的社区照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机构在提供服务的专业化程度、自身的能力建设方面发展缓慢,社区服务组织“以老人中心”来开展服务的能力不足。在开展社区照顾的过程中,老年人服务缺乏有效监管和服务质量的评估体系,社区服务组织的作用和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需要进一步的挖掘。

二、社会工作介入城市老年人社区照顾的实践探索

在政策的推动下,社会工作与当前的社区工作融合,社区呈现“党政主导,组织承载,项目运作,政策激励”的局面,这对社会工作介入城市老年人社区照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社会服务项目制使社工介入老年人社区照顾成为现实

由街道推动社区照顾服务,社区与高校结合,通过项目制推动,设计出具有本社区特点的社会服务项目,项目聘请专门的社工人员,由高校教师、社工、街道干部、社区工作人员、政府官员、志愿者、群众等组成项目执行团队,开展有特色的社工服务项目制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加以推广。聘请社工人员,使得社区中有专门的人员来开展社区照顾服务,社会工作者开始尝试以“体制内”的方式进入到社区照顾服务之中。引入专业社工,建立项目评估机制,有助于促进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活动的开展。社工进入社区和街道工作,使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社区照顾成为现实。

(二)开展社区工作人员教育和培训,促进社会工作理念在基层社区传播

在国家人事部推行的社会工作师、助理社工师考试的推动下,很多街道和社区组织了对本辖区内社区工作人员专业社工知识普及的培训工作,鼓励和督促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参加社工师考试。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推动下,执证上岗的要求调动了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对社会工作师考试的热情。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再教育和转型,使得基层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社区工作人员有机会接触到社会工作的理论学习,更新观念,符合目前社区工作的发展现状。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工作理念在基层社区的传播。

(三)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促进社区服务组织发展壮大

为了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基层社区实行“鼓励和支持行业组织”的政策,社会服务组织主动承接政府委托或转移的部分社会服务的职能,实行社会工作行业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结合国内外社会工作发展的特点来看,在社会服务领域实行“政府购买”③和“政府资助”的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这将为老年人社区照顾开辟除家庭照顾之外的照顾资源;促进社会服务领域中社工岗位的开发;有助于解决当前社会服务组织资金不足的问题。社区组织的发展促进了老年人服务领域的社区服务行业化,可以有效地承载社区照顾的服务需求。政策的支持为社会服务组织开辟了资金渠道和发展空间,为实现政府购买社工岗位和社工服务创造了条件。

(四)创新“居站分离”社区体制,开拓社工参与社区事务的空间

在社区成立社区公共服务站,创新“居站分离”社区体制。“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社区居委会是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社区公共服务展示和社区公共事务的执行主体,接受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接受社区居委会的指导和监督”。“居站分离”使得社区居委会从繁琐的政务事务中抽身出来,真正发挥居民议事、民主决议的作用,而社区公共服务站则开始担任社区中的公共事务。这使得社工有机会进入社区公共服务站担任社工岗位工作,这为社会工作更多地参与社区服务事务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社会工作者介入老年人社区照顾的工作视角

社会工作者介入老年人社区照顾体系,不是要摈弃以往的服务,而是在原有的服务基础上,发挥社工专业优势,导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运用社工专业技巧开展社区照顾服务,提升现有服务的专业服务品质,保证现有服务效果的有效性。社工介入老年人社区照顾的策略如下:

(一)树立“从问题入手、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设计理念

社会工作人员进入社区后,由问题入手,对社区老年人进行需求调研与评估,掌握重点老人和特殊老人的基本情况,并为他们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定期探访老人。社工人员根据不同老人的需求进行服务设计,全程跟进服务实施,并作好服务评估。

(二)运用优势视角,发挥老年人自身主体作用,实现老年人群体内的自助与互助

社会工作人员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会注重发挥老年人主体的作用,运用优势视角,擅于发现老人的优势,并挖掘他们的潜力,提升老年人的自信,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社工在助人的同时,帮助老人实现自助。社工擅于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发动老年人群体中具有领袖气质的老人,组成老年人的兴趣小组或者学习小组,老人自己帮助老年人群体,实现老年人群体内的自助与互助。

(三)运用增能理念,充分调动社区内资源帮助老年人

社会工作者擅于调动“以老人为中心”的社区各种资源④,如老人的家庭成员、亲友、邻里、社区志愿者、社区组织、社区居家养老中心、老人协会、老龄委、民政部门等社区的非正式资源和正式照顾系统等,以老年人的问题为中心,整合各种资源来服务老年人。在开展老年人社区照顾的同时,社会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社会服务组织在服务开展中的作用,支持并鼓励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和合作。社会工作者善于发动社区志愿者、高校志愿者开展老年人社区照顾服务,并根据服务开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志愿者给予必要的知识和技巧的培训,以期更好地服务该类人群。

(四)构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

构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是老年人照顾的重要方面。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正式支持系统和非正式支持系统的互补作用,社工做好服务的链接。社工从老年人的需求入手,加强对老年人已有的非正式网络的联络、互动,帮助老年人建立更多正式的支持资源。通过研读政策和把握当地社区情况,做好老人与正式资源的有效对接,并对老年人进行家庭探访、档案管理、个案转介、精神关怀等日常服务,充分挖掘和整合社区的各方资源,为老年人服务。

四、社会工作者介入老年人社区照顾的困惑

(一)老年人服务发展方向的困惑

学界对老年人服务产业化问题存在争议,尤其是在重视服务还是重经营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目前社区服务组织发展不够成熟,使得“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在大范围内推广具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社区的社会服务组织缺乏制度保障的稳定经费来源,资金来源渠道较为狭窄,社区服务组织获得政府资助的资金的机会较少,“政府购买服务”容易成为“形象工程”。

(二)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困惑

刚走入工作岗位的社工容易出现实践经验不足、理论无法与实践结合的问题,新进的社工人员往往无法很快进入角色。据了解,注重研究导向培养的社工毕业生,因实务能力较弱,在前期适应上遇到困难。而注重实务性导向培养的社工毕业生,因理论研究能力较弱,在后期的服务提升上出现困难。除此以外,还存在外来理论本土化的问题。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老年人思想影响很大,直接照搬港台地区的经验,则不太适合内地的国情。

(三)社工专业化和职业化融合的困惑

在当前的社区工作中,由于基层社区组织有很大一部分职责是执行政策,进行上传下达,繁重的社区事务居多,需要社工在社区协助开展很多行政事务。社会工作者进入社区后,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熟悉和适应行政事务,容易陷入社区的行政事务而忽视自身对专业的要求。社工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融合任重而道远。

1、全国老龄委.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rednet.cn,2006-09-25.

2、史伯年.老人社区照顾的发展与策略[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1):94-97.

3、李学斌.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8,(1).

4吕宝静.老人照顾、老人、家庭、正式服务[M].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9-13.

C916

A

1671-5136(2011) 01-0038-03

2011-03-30

吴丽月(1982-),女,河北正定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研究实习员、硕士。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社工老年人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青春社工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