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扭转的诊断与治疗
2011-04-01王振杰戚裕宏徐永干孙志祥
王振杰 戚裕宏 金 鑫 徐永干 孙志祥
(江苏省 兴化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225700)
睾丸扭转在临床中并不罕见,在1-25岁年龄段的男性年发病率约为4.5/10万,高于睾丸肿瘤的年发病率1.2/10万,是导致该年龄段男性丧失患侧睾丸的主要原因[1]。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常导致患侧睾丸坏死而切除。对我院于199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5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均经病史、查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年龄12~30岁,平均16岁;左侧10例,右侧5例;其中夜间发作6例。来院时发病时间:<6h 3例;6h 3例;24h 5例;48h 4d 4例。所有患者均有睾丸绞痛,伴发热、呕吐7例,腰腹部不适或绞痛5例。有剧烈活动史3例。查体:15例均有阴囊皮肤红肿,睾丸与附睾界限不清,睾丸抬高试验(Prehn证)阳性13例,睾丸横位9例。误诊为附睾炎4例,其中外院3例,本院1例。彩超检查:14例表现为患侧睾丸增大,睾丸与附睾血流明显减少或消失,睾丸和附睾位置改变;1例早期附睾血流减少不明显,12h后复查提示睾丸血流消失。
1.2 结果 15例均为鞘膜内型睾丸扭转,其中1例经手法复位成功;余14例在腰麻下行手术探查,结果行睾丸固定术4例,10例复位后睾丸血供恢复欠佳,予以切除。
2 讨论
睾丸扭转是指精索沿其纵轴旋转,使睾丸血液供应受阻,造成睾丸缺血性病变,分为鞘膜内型和鞘膜外型,前者多见于青少年,且多在睡梦中发生,约占睾丸扭转的94%;后者多见于新生儿,临床少见。本组均为鞘膜内型睾丸扭转,与詹天棋[2]报道一致。
2.1 病因 睾丸扭转的发生是内因和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1)丸和精索完全被鞘膜所包绕,睾丸不能正常附着在阴囊壁;(2)鞘膜壁层在精索的止点过高;睾丸系膜过长,增加了睾丸的活动性;(4)睾丸异位。外因:为长时间剧烈活动、外力作用、体位及温度变化。本组中有6例在睡眠中发病,可能与体位及温度变化刺激提睾肌不规律收缩有关;剧烈活动也可能是诱因之一。
2.2 诊断及鉴别诊断 在以阴囊肿胀和睾丸疼痛为主诉的阴囊急症中,约25%为睾丸扭转[3]表现为突发性阴囊剧烈疼痛,向下腹部或股内侧放射,伴恶心、呕吐等症状。查体可见患侧睾丸肿大,质地坚硬,睾丸与附睾分界不清,睾丸上方精索增粗,Prehn征阳性。对阴囊肿胀和睾丸疼痛等局部症状重,而全身症状轻微、血象无明显变化、睾丸位置上移且呈横位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本病,临床上应与附睾炎相鉴别,附睾炎多由邻近器官感染蔓延所致,表现为阴囊部位突然疼痛,附睾肿胀,触痛明显,可伴有发热、附睾硬结等。采用放射性核素99锝作睾丸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急性炎症时睾丸血流增加,而睾丸扭转则血流减退,甚至缺如。本组误诊为附睾炎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目前睾丸扭转首选的辅助检查,且为确诊睾丸扭转的主要依据,睾丸内血流信号消失是最可靠的指标[3]。睾丸血流定量检查对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和预后估计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睾丸扭转之初的2~3h内或不全扭转时,局部血流不一定明显减少,应引起注意。放射性核素99锝扫描被认为是诊断睾丸扭转的金标准,可准确显示患侧睾丸放射性积聚的“冷结节”,但由于许多医院缺乏该设备且有放射性危害,临床应用受限制。
2.3 治疗与预防 一般患者若在发病4—6h内手术,并预防性行对侧睾丸固定,预后良好。大约70%的睾丸可以挽救,超过6h可能损害生殖上皮,引起皋丸萎缩,大于10h可导致间质细胞功能永久性损害术中是否保留睾丸,根据中观察睾丸的质地和颜色,如果睾丸呈黑紫和肿胀,被判定为睾丸坏死,成为术中切除睾丸的金标准。
本组病例因发病到本院就诊时间太长,致使大部患者被切除无保留价值的睾丸。5例保留睾丸的患者中有1例是术中经热敷等处理后,睾丸恢复到正常色泽而保留的。
因此,首诊时有阴囊肿疼的患者,一定想到睾丸扭转的可能。及时行睾丸彩超检查有助于与其他出现阴囊疼痛的疾病相鉴别。对诊断明确而手法复位不理想或可疑病例,及早手术探查可提高患者睾丸挽救率,同时固定对侧睾丸,以期永久治愈。
[1]Mansbach JM,Forbes P,Peters C.Testicular torsion and riskfactors for orchiectomy[J].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05,159(12):1 167—1 171.
[2]詹天棋.睾丸扭转18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2):98—99.
[3]Matteson JR,Stoek JA,Hanna MK.Medico.1egalaspects of testicular torsion[J].Urology,2001,57(4):783 -786.
[4]梅骅.泌尿外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8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