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2011-04-01何冬梅
何冬梅
(安徽省 固镇县人民医院内二科 233700)
糖尿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及多种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疾病。并发症多,可造成残废、致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终身性疾病。
1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另外有疲倦,乏力,腰疼,皮肤瘙痒,伤口不易愈合等。有时病人无任何症状,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
2 分型
糖尿病分原发型和继发型两大类。原发性糖尿病又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糖尿病。
2.1 Ⅰ型糖尿病主要见于青少年有酮症倾向。
2.2 Ⅱ糖尿病多见于老年人超体重者。有家族性,常对胰岛素发生抵抗。
3 诊断标准
3.1 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意血糖>11.1m m01/L
3.2 空腹血糖≥7.0m m01/L
3.3 葡萄糖耐量检查2小时血糖≥11.1m mo l/L
4 常见并发症
4.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2 糖尿病高渗非酮症综合症
4.3 低血糖
4.4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
4.5 糖尿病肾病
4.6 糖尿病眼底病变
4.7 糖尿病足等
5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特别是II型糖尿病病人更为重要。这一基本措施并不因糖尿病的治疗方法而改变。
5.1 控制总热量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
既要考虑充分减轻腹胰岛β细胞的负担,又要保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根据病人的标准体重和劳动强度,制定每日所需的总能量。总热量50%—55%来自碳水化合物,15%—20%热量由蛋白质提供,其余25%—30%的热量由脂肪提供。
5.2 平衡饮食
三大营养素的组成比例合理,在限制总热量的前提下,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适量蛋白质为宜。食物要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常吃奶类素菜及豆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盐限量,每天不超过6g。
5.3 合理分配
一般早中晚三餐热量分为1/5、2/5、2/5,或1/3、1/3、l/3。
5.4 随身携带零食
为防止药物治疗特别是注射胰岛素时发生低血糖现象,外出时随身携带饼干、糕点等带糖食品,在发生心慌、饥饿、出虚汗低血糖反应时服用。
6 运动治疗
适当的运动可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机体血糖水平明显降低,改变异常糖代谢状况。可以采用中等量的有氧运动形式,如步行、骑车、跳舞、慢跑等。应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要通过定期的健康评估以确定适当的运动量。运动宜在餐后1小时进行,这样有利于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低,易发生感染性合并症,故运动后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7 药物治疗
7.1 口服药物治疗
口服药分为三类:磺脲类、双胍类、子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一定要严格遵守医嘱服用。磺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糖反应,需告知患者识别和处理低血糖的方法。
7.2 胰岛素的治疗
对于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应教会正确抽吸胰岛素的方法,保证剂量的准确。注射前严格消毒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防止局部硬结、肌肉萎缩。注射后要及时进食,以免低血糖的发生。
8 预防并发症的指导
糖尿病病人应定期进行全身体检,特别是对眼、肝肾功能、血脂、血压等的检查。告诉患者及家属严格执行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及运动方案。讲明糖尿病性昏迷的征兆,如恶心呕吐、食欲差、呼吸深快及脱水等,做到及时发现,早治疗。鞋袜要合脚,卫生透气,防止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致足损伤,不用温水带、热毯及热水烫脚。老年糖尿病患者感染率高,肺部、泌尿系统感染多见。指导患者讲究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9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
为了使血糖保持在接近正常水平,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我监测的方法。自我监测最简单的方法是尿糖的测定。利用尿糖试纸对三餐前、睡前的尿液进行检查,间接了解血糖情况。但须注意尿糖试纸的质量及试用期。对病程长,肾功能损害或合并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来讲,这种方法很不可靠,应定期到医院测血糖。有条件者可购买一台血糖仪,自己测三餐前、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波动。了解血糖水平于病状的相互关系,更合理地调整治疗方案。
10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患者终身面对。多数患者因为没有毅力或对治疗丧失信心,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增强每个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让患者逐渐熟悉机制、用药、饮食、血糖监测等基本措施的综合治疗原则,改变糖尿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建立有助于恢复健康教育的良好行为和生活习惯。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是每一个人一生中必修的课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普及糖尿病知识、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克服悲观、焦虑情绪,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使糖尿病获得理想控制,减少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