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能视角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探讨

2011-03-31陈庆国

关键词:多元智能素质智能

陈庆国,张 莹

多元智能视角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探讨

陈庆国,张 莹

充分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的重大意义和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下研究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的创新培养模式,提出更加科学、系统的综合素质拓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素质拓展的方向和拓展内容,研究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心理心态的调适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等具体的素质拓展,培养综合性创新人才。

多元智能;视角;大学生;素质拓展

2002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启动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这项工程实施开展8年来,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引领、政治理论指导、科学知识学习、社会实践服务和科技学术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和良好成绩。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信仰多元化和不断加剧的国际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正确的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科学把握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创新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大重要课题和发展要求。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哈佛大学资深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智能”进行了新的解读和阐释。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的教学开启了新的思维空间,提供了崭新的教育视角和科学的理论支撑,为正确、全面、科学地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育理论依据;同时,让学生科学、全面地认知和发展自身的智力优势,并充分挖掘和提高自身的智力潜力,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为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程的开展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和实施指导,从多元智能理论的维度来研究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把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过程之中,是一门新的课题。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以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完善大学生的智能结构、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要目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引导大学生全面成才。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的实施是新世纪、新时期我国实施人才战略的基础工程,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素质教育机制、服务青年学生成才的具体举措,具有实施的必要性、战略性和紧迫性。

一、智能及多元智能理论

关于智能或智力、能力的研究由来已久,自人类社会及人类文明的出现,关于对人的能力的探索和讨论便由此开始,直到18世纪人们开始从颅相学和心理学的视角下探索研究智能,长期以来占据我们思想意识的传统智能观是智能的一元性:即人的一切基本能力中存在着共同成分,这一共同成分是形成所有个体能力差异的基础,心理学家称之为“一般智力”、“g因素”或“智商”。“心理学家设计出各种测试法,通过比较人们在接受测试时的行为和表现把人分类,不过是个时间的问题而已。首先,流行的看法认为,可以通过各种感官识别能力的检验,恰当地评估人的智能。”直至今日在某些地区和人群的意识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心理测量的方式来判定一个人的智力的高低,还是普遍存在的。

在对一元智能或智力研究的进程中,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进行着无尽的探索和发现。从早期的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对人的生命和和灵魂的探索,到德国的威廉·冯特和美国的威廉·詹姆斯对心理学的学科地位的确立贡献;从英国的弗朗西斯·高尔顿能力测量,到让·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发展学的研究;从理查德·贺恩斯坦和查尔斯·默里共同撰写的《钟形曲线》,到风靡法国的智能测验的编制者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莱德·比奈,直到德国心理学家威尔海姆·斯特恩提出的“智商”的概念。他们对智能的探索和研究也主要是围绕“智能是单一的还是存在各种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智力功能?”;“智能主要是遗传的吗?”和“智商测试会不会带来偏见?”三个问题展开的。众多的科学家们对人类智能的探索和研究从未间断。

对于智能的研究,加德纳认为:“一种人类的智能,必定伴随着一组解决问题的技巧,使人能够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或困难,如果需要的话,还使人创造出有效的产品;必定还能调动人的潜能已发现或提出问题,从而为掌握新的知识打下基础。”[1]这便是智能入选的先决条件;并从大脑损伤看潜能的独立性、智力异常个体的存在、智能的可塑性、可测量性、心理发展性和对符号系统编码的敏感性等诸多方面作为智能的判据来研究和界定智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能的概念,即智能为“一种处理信息的生理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会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者是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2]。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鉴于以上的研究,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基于生物学基础,以智能入选的“先决条件”和“智能的判据”为依据,从大脑神经学、遗传学、心理学、精神学和教育学等为研究基础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将智能分为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8种智能。其多元智能的特点:1.智力正常的人都拥有多元智能;2.每个人的多元智能中相对个体本身而言各智能间有优势智能和相对弱势的智能之分;3.人的个体的行为都由一项或几项智能共同完成,即智能总是以组合的方式运作;4.每项智能都能得以提升和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智能理论的突破,为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维框架,被世界各国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学习、借鉴,并不断地探索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实践领域的具体应用。理论提出以来虽然也有来自学术界的质疑和讨论,但它对教育模式的创新、教师思维的开启、教学活动的探索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特别是对受教育者潜能智力的开发和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二、多元智能视角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

(一)以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为主要理论指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将正确、科学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行为准则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手段施加影响,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通过思想、文化、意识和价值观的外显形式言语说教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其核心的智能主要是通过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辑智能组合完成的。语言智能就是通过语言思维、语言表达来增进记忆、解释概念并将之内化为自身知识、思想和观点的认知结构之中;逻辑—数学智能则是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辨析能力,科学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通过拓展大学生的语言智能,提高大学生的有效阅读、有效倾听的能力,提升自我思想和意识的内化能力,并创新性地建构自我思想认知和道德规范体系,以达到对科学社会主义精神内涵的理解、领悟、掌握和运用,并形成自我的思想和行为的自觉。以语言智能为主要理论指导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角度,就是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说服能力,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语言沟通能力、语言的说服能力,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自身的品性、言行、教育和指导科学地传教给当代大学生。

(二)提高自我认知智能,增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心理疏导

自我认知智能是关于人对于自我内心世界的认知,即对自我的性格、兴趣、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认知,了解自己的感情生活和情绪变化,有效辨别这些心理特征,并加以标识,成为理解自己和指导自己行为准则的能力。“自我认知智能是关于建构正确的自我知觉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知识计划和导引自己的人生”[3]。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是通过组织或个人对学生自我的性格、兴趣、技能、择业观和价值观的探索与提升和对工作世界的探索和了解,通过设计、执行、评估、反馈和修正等过程,以达到自我职业目标的过程。从提升自我认知智能的这一视角来不断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能力,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对自我心理特征的科学认知,不断探索自我的性格、兴趣和情感特质,提升觉察和控制自我情绪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追求,完善自我价值认知,激励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刻苦认真的学习,以达到自我目标的实现。自我认知也是心理学的一个范畴,自我认知智能提出的科学依据和心理学的脑科学研究依据有诸多相同和相似之处,通过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有助于大学生缓解和消除心理压力、情感、困惑以及学习生活其他方面带来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及时觉察、自我调整和科学疏导自我心理问题,以达到形成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以此激发自我潜力。

(三)人际关系智能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升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是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体育和社会社团活动的重要能力之一。人际关系智能可以使我们通过了解别人,注意他们的情绪、动机等方面的差异和变化,与他们开展有效沟通,达到建立和维系关系的能力。通过提高觉察、辨别和掌握别人感情、思想、动机和行为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与别人的有效沟通,取得对你的理解和信任,并以此影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理解能力;通过参与团队合作,协调、控制和引领组织他人形成共同目标、共同合力和共同参与,已达到提高大学生的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随之得到锻炼和提高。人际关系智能理论在注重强调提升和拓展大学生人际交往个体能力的同时,还强调要积极营造团结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包括和谐的家庭氛围、团结的班级氛围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团队协作、合作学习和志愿服务活动,来不断营造团结互助、温馨和谐的育人氛围。

大学生素质的拓展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综合全面的社会人才。而“美”则是“美育”,即包括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美德教育等,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分辨美、追求美、塑造美和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音乐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的视角下提升大学生艺术修养,即从音乐智能的视角下开展大学生音乐艺术修养教育,激发大学生音乐爱好,提升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用优秀的音乐作品陶冶情操;组织音乐技能突出的同学举办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视觉—空间智能是准确地感知视觉和空间世界的能力,包括视觉辨别、空间理解等,从视觉—空间智能的视角下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审美艺术的情趣、视觉符号的认知和空间感觉状态的把握,不断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创造新的视觉艺术作品。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美育修养,不断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大学生通过接触和欣赏艺术改变和提升自身的鉴赏水平,运用高雅的艺术进一步分辨真、善、美,以此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艺术情操。

(四)音乐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指导大学生艺术修养培养

(五)其他多元智能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应用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使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实施更加具体化、方向化,提出了更加科学、系统的拓展方向和拓展内容,不仅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心理心态的调适和疏导以及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有具体的理论和教学实践指导,各种智能对大学生的素质拓展都有具体的应用:从身体—动觉智能的视角下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和运动机能,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活动的广泛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大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意识,增强大学生体能素质;从数学—逻辑智能的视角下提升大学生的数学、演算、逻辑和推论能力,通过建构模式、数据统计、发展例证、演算设计等提高大学生的数理创新设计技能,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实践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培养高科技人才;语言智能的视角下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大学生的阅读能力、演说能力和知识的内化能力;总之,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研究视野非常广泛,研究细节非常具体,对大学生素质拓展具有具体的现实指导意义。

[1]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7.

[2]霍华德·加德纳.重构多元智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7.

[3]Linda Campbell,等.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4.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G41

A

1001-6201(2011)04-0280-03

2011-01-30

曲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曲阜师范大学青年基金资助”(xj200911)

[责任编辑:何宏俭]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素质智能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