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原繁的知性学术思想

2011-03-31

关键词:学术思想知性共同体

卢 丽

(东北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南原繁的知性学术思想

卢 丽

(东北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南原繁作为日本著名的政治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在二战后日本处于民主国家转型期的关键时刻,不但给日本国新宪法、新教育法等赋予了全新的思维,还唤起了茫然自失的日本国民创建新民主国家的热情。从思想史的角度梳理南原繁的知性学术思想,从而究明其学术品格,进而感悟其学术思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意义大有裨益。

南原繁;价值并行论;共同体论;建国构想

南原繁作为日本著名的政治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在二战后日本处于民主国家转型的关键时刻,奔走呼吁,功不可没。“南原繁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他的及时登场,更体现在他对东京大学乃至整个日本国未来发展正确方向的设计与引导。他不但给日本国新宪法、教育基本法等国家全部基本重要法案的设计赋予了全新的思维,还唤起了茫然自失的日本国民创建新民主国家的热情。”[1]13正如日本著名的评论家立花隆所言:“在日本历史上,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无论从广度、深度仰或长远的观点与立场来看,(南原繁)都是一位不得不提及的人物。”[2]3

一、南原繁的“价值并行论”与“共同体论”

南原的著作广涉哲学、政治、宗教、历史、文化、教育、宪法等,几乎所有的论著均被其弟子丸山真男、福田欢一收录在《南原繁著作集》[3]。这些论著大致为我们描述出南原于二战后对日本国走向的全面导引与掌舵的知性学术思想轨迹。而其中,南原政治哲学体系中的知性学术思想,似乎可以概括为“价值并行论”和“共同体论”。

(一)“价值并行论”

南原一生始终将自己的学术研究密切联系现实社会,从而构筑了独特的政治哲学体系和知性学术思想。日本著名政治学者加藤节认为,在南原的政治哲学构想中有一个依存的哲学框架,那就是来自于新康德派的,特别是将“人类的文化生活”与先于经验的“先验的价值”相联系,考察西南学派的“价值哲学”的观点而构成[4]21。南原通过借鉴此价值哲学,将政治置于“价值理论的客观体系”之中,找到了独自的政治哲学的基本方向。此外,他还找出了西南学派价值哲学中的不足之处。即西南学派没有把“政治价值”列入与学问、道德、艺术相对应的与真、善、美同等重要的“文化价值”之内。南原主张“文化价值”之“政治价值”形式上是“正义”,内容上则是“基于正义的永久和平”。在此基础上,他力求把“政治哲学的根本性课题”从全体价值体系上来思考。他主张作为绝对的“文化价值”构成的“全体价值体系的真、善、美、正义”的“并列”与“相关”的基础上构筑“价值并行论”。然而,“价值并行论”并不是支撑南原政治哲学体系中的知性学术思想和世界观的全部。作为深受基督教影响并以哲学起步的基督教徒南原来说,还有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不可避免的一个难题,那就是“价值并行论”与宗教以及经济的相互关系问题。对于此问题,南原首先把宗教与经济的本质求助于“非合理性”,并将其从理性的“文化价值”暂时切割开。至此,南原并没有将斩断的宗教与经济的“文化价值”置之不理,而是重新设法找到它们之间的结合点,并得出结论。即宗教具有“超越的神性”,从上部作用于“文化价值”,通过把人类营造的“文化价值生活”和“与神共存的生活”神圣化,并将经济与“文化价值”相结合,从下部为其所有的文化价值的实现提供基础。如此,阐述“文化价值”的并列和关联,找寻宗教与经济以及“文化价值”之间的关系,因而形成了南原独自的“学术世界观”的范式。即将国家的政治价值和个人的人格价值与其他的文化价值置于并列·相关联的角度来思考,将经济的非合理性和理想置于其下限,而上限则以宗教的非合理性加以涵盖。

笔者以为南原此政治哲学理论中“政治价值”的内容与“基于正义的永久和平”相关联,并最终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活学活用”则是他的“建国构想”。

(二)“共同体论”

所谓“共同体”即成员间关系亲密、互相依存的社会集体。最早的“共同体”概念是由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卢梭提出,其后“共同体”这一概念又被英国的洛克在《政府论》中再次提出,极大地发展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西方哲学的“共同体”强调自由和权利重要性的同时,更强调作为其支撑共同体的伦理、道德、责任、美德的观念。学者小林正弥认为,从今天的政治哲学观点来评论南原的话,我认为可以确立南原的‘先驱共同体主义者’的地位。南原在《政治哲学序说》中对国家主义、自由主义以及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理念类型”的意识形态进行了轮番的批判。例如,在批判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时,他一方面强调自由或人格的重要性,一方面又对自我完善、自我满足的个人主义进行了批判。即对所谓“人类个体有自己的决定性和独立性,自己的存在与其他个体没有本质的关系”的臆想的批判。南原主张“理想主义的社会主义”,则明确地表现出其共同体主义的显著特点。

南原的“共同体”概念笔者认为包含了“大共同体”,如世界、国家、民族;“小共同体”包括学校、宗教团体、同事、朋友、学生等。无论是他在射水郡任郡长时排涝造良田、建立“公民学校”;还是任东京大学总长时呼吁学子与国民建立新日本、创造新日本文化、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还是秘密策划“终战构想”的“东大七教授”;乃至战后任日本贵族院议员和“教育革新委员会”委员长积极地投身于新宪法和基本教育法的修改与制定等,他都全力以赴、身体力行地践行了其“共同体”理念。特别是关于战后天皇的责任问题,他一贯主张天皇只负有道德上和精神上的责任,均充分表明了他想延续日本国这一共同体的愿望。

我们在研读与上述学术思想相关的其代表作《国家与宗教》和《费希特的政治哲学》时便会发现,“南原的研究以其一贯的方法,从对其所处的时代的变动所决定的世界观的敏锐问题意识出发,对古典思想进行考察以及通过对古典思想的严密解释而返回现实,并对现实的意义提出批判性的问题。”[5]125通过对康德、新康德、费希特等人思想与理论的研究,对于现实情形的基本捕捉方法和感觉则构成了南原对现实的具体认识和自身的处世哲学。对此,南原在其代表作《政治哲学序说》中阐述到,他的哲学之路——政治的知性是由“常识的见解”转向“客观的科学知识”,进而迈向“质疑人类的历史应如何发展”的“世界观的哲学”,并且最终自然走向“辩证法的发展”。由此向我们展示了他从知性的要求,将自己的研究定位于“政治社会回归于目标”,并明确决定由此构筑其独特的“政治哲学”的知性学术思想。

二、南原繁的“建国构想”

在南原的“价值并行论”和“共同体论”的知性思想体系中笔者认为其中最具价值并有现实意义的是他的“建国构想”的学术思想。南原关于二战后“建国构想”的知性论述与观点,是将上述政治哲学的理念与观点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的“学以致用”。笔者将其梳理为“和平论”、“文化·教育论”、“天皇论”、“宗教论”和“自由论”。

南原提出要面向世界“永久和平”、建立“人类的世界共同体”、要“全面讲和”、放弃战争、不搞军事备战的“中立立场”、要与共产世界及自由世界“和平共存”的和平论点,对二战后“茫然自失”的日本犹如一盏明灯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他的“和平论”来源于康德的“永久和平论”。他认为一旦和平被破坏,学问、文化、教育便失去了意义。与此同时,对中日战争、太平洋战争的深刻反省和广岛、长崎被原子弹毁灭性破坏的思考,亦构成了南原“和平论”的基本理念。尊重宪法、以世界共同体为理念、改善并强化国际间的横向联合、为世界和平作贡献则构建了南原“和平论”的基本框架。东大七教授的“终战构想”虽然未果,却充分地显示出他对世界和平、日本战后成为“民主、真理和自由”之国度的高屋建瓴,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大思想家所拥有的胸怀和境界。

渴望日本国民精神革命的南原认为,在战后的各项改革中,教育改革与新宪法一样重要且迫切需要改革。他认为历经了战败的日本十分轻视“人格价值和对人的尊重”,而教育改革则是以“人性的确立”为目标的精神革命最现实的手段。他认为战后的日本,不仅要建立起“文化的国家”、“和平的国家”,还要建成“教育大国”。他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并不是以一个时代社会为对象,只有以“人”为主体来对待,教育才真正地有意义。为此,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个人在其所处的环境中,适应不同的个性,形成至善的思想,并且独自思考按自己的意愿行动的人格才是教育不变的理念。从此意义上说,教育最重要的词汇则是对众人之“爱”。唯有爱才能使人正确地知道人类生存方式的真正的“人类知性”。

日本战败后,南原一贯坚持日本的天皇制。但他也承认:“惹起如此大祸,使国民陷入自建国以来彻底失败和悲惨的境地,对宗祖、对国民,我强烈地认为是天皇陛下道德和精神上的责任。”在他看来,“建立在神话和蒙昧意识上的天皇制国体论,无疑是导致这场战争的精神病源”[1]。为此,南原对1946年初天皇宣布自己不再是“新人神”而是“普通人”的诏书表示了超乎寻常的欢迎。在他看来,这不但是天皇从“日本神学和神道教义”中获得了解放和人性独立的宣言,也是日本国文化和日本国民从此摆脱所谓的“特殊民族宗教之大束缚”、确立具有普世人文主义价值基础、并可能成为世界公民的重大转机。南原把日本二战后的这次国家大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相媲美,称之为“昭和维新”。重要的是,这“一举完成的日本式宗教改革”还促使南原开始进一步思考“天皇退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此后的天皇只能以“国民统合之象征”的身份存续下来,而这一条,后来被写进了日本国宪法。

南原在战后为了建立“民主、自由”的新日本,终生为之奋斗,彪炳于世。但却主张保留日本天皇制,这与他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主张相左,也与他本人终生信奉的基督教相悖。笔者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南原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实际上南原这种天皇观与他的宗教信仰系密切相关。他在《访谈录·南原繁回忆录》中曾写到:一直以来我所关心的是希腊与德国理性主义哲学,但却从未袒露心扉,这是因为在其背后作为一种精神支撑的是基督教。这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不能公开的大事。不把宗教信仰在表面上表现出来的做法是我向康德学到的。然而,宗教是我的生命,是我的全部。他在《国家与宗教》的序文中还写道:“大抵国家的问题,其根本的问题在于文化与内在的统一的世界观问题。从而究其根本,与宗教的神性问题不无关联的话,便无从理解”。对于南原而言,政治问题不仅限于已有的国家历史及机构问题,实际上还与对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的批判、思考与升华,即与哲学是有关联的。并且,“人类文化的最终目的是导入其个性的创造,最终的理论性认识仅存在于宗教”[4]127。这种信念作为南原研究政治、政治思想的最根本的支撑点,亦成为他独特的哲学立场以及研究方法。南原的政治理论中由个人主义向共同体主义的发展,是由宗教的历史哲学作为支撑民族国家的依据,最终完成了哲学理性的国家、宗教神性的国家和政治性国土的内在的统一。

在20世纪前半叶,日本的思想处于与全体主义体制关系的歧路时,南原以与内村鉴三的精神层面的内在结合形成的坚定信念作为其思考的框架和基础,在战败后严酷的现实之下,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人应该如何接受这一现实的质疑就使得哲学与政治有了某种关系的这种意识变得明朗化了。内村不拘泥于某个国家与民族的振兴,追求的最根本目标是全人类的自由,进而祈求万民的生命与和平的福音。作为文明批评家他还“排除专业之狭隘意识,把宗教题目放在更加广泛的文化关系中来把握,特别是提到国民精神结构的深层来考察。”[6]346内村立志于振兴现代日本、追求人类自由的“日本式基督教”、“无教会精神”的“新精神”以及改造“国民精神结构”的忧患意识,对南原的天皇制国家、国体思想的对决以及民族性使命的实现等“建国构想”的思想的形成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为了创建新日本文化,身为东京大学总长的南原还主张“大学的自由”最重要的是思想及研究的自由,除“军国主义”、“极端的国家主义”外,要尊重不同的世界观,相互宽容、相互提携,探求真理,开拓文化。唯此,才不会与民主的政治体制相互矛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问的自由”乃至“思想的自由”。而且,所谓的“大学的自由”并不仅仅是指教授这一方有生命的思想或者研究的自由。在大学生的生活中除了如上的自由外,还要自主自律地计划好治学和生活,而学生们的这种自由却伴随着重大的责任和规律。每一位学子要独自地思维、研究,并将研究思考过的内容发表,遵从理性的指挥进行自由的讨论。为此,在各自主观的意见中期待超越个人的普遍观点的出现才是真正的有意义。

南原认为,“自由”与其说是政治的社会的概念,莫不如说是精神的宗教的起源。因此,真正的自由,并不能像自由主义思想那样是对真理和正义的怀疑和不关心的消极的思想,其本质是与真理和正义,进而与神的永远的精神相结合,方可发挥出积极的创造力。“只有懂得把自己与永远的神的生命相结合的人,真正地相信自己的自由的同时,才会尊重他人,这也是人类共同生活的永远的基础。历史就是这种人类自由精神的创造,但要经过斗争才有可能实现。因为人类生活在精神和理性所束缚的外在的必然世界里,同时,也被自身内部的与真理抗衡的虚伪、与善的战斗的冲动和本能所控制,所以,这不仅是我们自身内部的战斗,也是人类历史的战斗。由人类自由的精神对新事物的创造方可穿越时空形成永久的作用。”[7]102南原相信精神的自由并不断地努力,才会有正确的语言意义上的历史的“进步”;唯有这种人类的自由和无限的进步,至少预想到这种进步,且不拒绝进步才有可能创造日本新的历史,开拓自己的命运。

南原的“自由论”直指二战后日本的“学问的自由”、“大学的自由”,为日本国民思想解放、战后的教育改革、大学的独立与自治、广大知识分子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无限可能的空间和舞台。

三、余 论

南原在回顾总结自己的知性学术生涯时曾说过,“我所关心的是政治思想史这门学问在现代还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种与现代的关联始终没有中断过”。通读南原的论著,我们便会发现,南原的这种关注始终贯穿在他的全部学术研究之中。正如丸山真男对他的《费希特的批判》一书所作的评价:“这一著作从表面上最为抽象的、远离现实生活的认识论开始直到宗教为止,……其中的每一段文字都激荡着时代与历史的波澜”。丸山在《丸山真男集》第八卷中指出:“我本人每次读到作者这一代表作的时候,都无法不对其发出赞叹,因为这一著作是超越学术动机与严密的学术研究的成果,是一部对现代的敏锐的问题意识和纯粹的历史研究在最深处的有机结合的杰作。”加藤节也认为,“对于政治思想学家来说,‘对现代的敏锐的问题意识’与‘纯粹的历史研究’之间的结合点,就在于把政治思想史作为政治学的一个部分加以认识的态度,而对于过去的政治意识的历史性理解,也应该从如何解决当代政治中存在的问题这一出发点由此展开。”[5]95他通过一部一部的学术著作,向人们展示了他的思想史的视野。“南原恰恰是通过‘政治思想史’这样一种离现实问题最为遥远的研究,却表明了其实只要顺着‘理论史复杂的关系网’向前追朔的话,就会发现‘在时代的前沿的意识形态’与‘远古时代的思想在体系上、范畴上或者结构上的连续性’。”[8]109总之,南原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视野,就是希望通过证明过去的各种思想与现代思潮之间的关系,汲取借鉴过去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南原曾说过“我学习哲学、对哲学感兴趣完全是受了筧克彦教授的影响”。如果说筧克彦教授给予了南原研究哲学的意识的话,那么,小野塚喜平次教授则影响了南原具体的研究政治哲学的方法。加藤节归纳有三:其一是南原从小野塚那里学到了要把政治作为具有固有理论的科学性的认识对象,于是彻底脱离了原有的把政治、理论与实践的区别很模糊的“天下国家之学问,即所谓的经国济民”的儒家范畴的理解,使南原彻底抛弃了原有的朴素的政治观,并开始关注新的政治理解;其二是南原师从于小野塚学会了通过严密的理论所构成的学问要进一步与理念相结合。他从小野塚的政治学中感受到了既有“英国式自由的精神”,又有对民主政治的期待,还有对日本“固有的立宪政治的正常发展”的希冀。南原认为这些观点都应归结于“正义”与“爱国”;其三是至关重要的学术上“逆性思维”的影响[9]45。通过小野塚教授的讲义,在学习“作为科学的政治学”时,南原不由自主地感到在政治学里“是不是还有能吸收哲学的思考方法的领域?”南原越接触小野塚的政治学,相反的就越自觉地感受到自己与恩师的分歧,愈发加深并坚定了从与政治相关的经验科学向超越的哲学进发的决心。南原在其后的学术研究中,与强调实证主义,把理念隐藏在逻辑背后的小野塚不同,立志研究政治的超越价值及理念的政治哲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彷徨与苦闷,南原终于找到了“毕生的事业”,即“与政治相关联的哲学研究。”

南原的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可以说从否定小野塚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探寻出独特的政治哲学研究之路,在康德学派的理想主义哲学学派构成的哲学背景下,通过对费希特、新康德的批判,确立了以真、善、美、正义的“价值并行论”为基础的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到借鉴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创立的“和平论”。似乎可以断言南原的学术思想乃东西方文化融合之结果,又与他理论联系现实社会的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识密不可分。南原的论述与观点不仅构成了独自的价值体系,同时,还构筑了系统的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政治哲学体系中的学术思想。

南原的知性学术思想对二战后日本了解、认识、吸收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日本转型期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日本国民对新民主主义的认识与创建新的民主国家的热情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0]。为此,他也赢得了日本二战后“建国之父”的美誉。

[1]韩东育.两个八·一五[J].读书,2006(11).

[2][日]立花隆.南原繁的语言[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

[3]南原繁著作集[M].东京:岩波书店,1984特装版.

[4]南原繁研究会.南原繁与现代[M].东京:to be出版,2005.

[5][日]加藤节,唐士其译.政治与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日]南原繁.内村鉴三先生诞辰百年追思[M].东京:岩波书店,1984.

[7][日]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七卷)[M].东京:岩波书店,1984.

[8][日]丸山真男.丸山真男集(第八卷)[M].东京:岩波书店,1996.

[9][日]加藤节.南原繁——现代日本与知识分子[M].东京:岩波书店,1997.

[10]韩东育.“华夷轶序”的东亚构架与自解体内情[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45-54.

The Intellectual Academ ic System of Nambara Shigeru

LU Li
(Education School of Foreign Students,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7,China)

Nambara Shigeru,w ho is a famous scholar on politics,an ideologist,and an educationist in Japanese history,plays an impo rtant role after Wo rld War Two w hen Japan was in a criticalmoment of transition into a democratic country.His academic ideas notonly give a totally different perspective to Japanese New Constitution and New Education Law s but also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citizens to build Japan into a democratic nation.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firstly to summarize his intellectual academic thoughts,and then p robe into his academic research features.By doing so,it is hoped thatwe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w hy he is so famous in Japanese histo ry and w hat significant role his ideological ideas play in the histo ry of Japan.

Nmabara;the Theo ry of Parallel Value;the Theory of Community;Concep t of the Founding of Japan

K313.5

A

]1001-6201(2011)04-0077-05

2011-03-10

卢丽(1963-),女,吉林吉林市人,东北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赵 红]

猜你喜欢

学术思想知性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荀子知性思想初探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性优雅
露也露的知性优雅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
从“以意逆志”到“知性知天”——孟子认知方法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