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伴脂代谢紊乱研究进展
2011-03-31指导
, ,指导: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39)
糖尿病患者中脂代谢紊乱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原因,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子[1]。脂代谢紊乱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累及相应组织器官而产生严重的血管并发症,是其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2]。因此,要密切关注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并及时加以干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浆三酰甘油(TG)水平和(或)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以减少、延缓和控制大血管并发症。现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伴脂代谢紊乱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没有糖尿病伴脂代谢紊乱的概念,但根据其病因、病机、治疗的论述,该病应为“消渴病”的兼症,属于“痰浊”“瘀血”等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为“眩晕”“胸痹”“中风”“血瘀”等范畴。吴深涛等[3]认为该病根本在有脾失运化,升清降浊失司所生之乱气,未能化赤为血,反生浊邪而内瘀血分,并渐由浊致生毒性,且阶段不同其病理特性亦有所不同:1)初始阶段:浊瘀血分;2)持续阶段:有浊生毒;3)并发症阶段:浊毒内伤。并提出血脂异常早期当化浊行瘀以断毒之源;中期化浊解毒以阻消浊毒内蕴;晚期扶正以化浊解毒等法。郭美珠等[4]指出脾肾亏损是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变之根本。脾肾亏损造成痰湿瘀血,痰湿瘀血可使得病人的血液呈浓、黏、凝、聚的状态。韩丽蓓等[5]通过对60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糖尿病高脂血症证型构成比中,以痰浊阻遏证最多;气阴两虚证次之。并认为糖尿病高脂血证是本虚标实证,痰浊、瘀血等实邪是病程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病理因素,气阴两虚是疾病发生的内因。
2 治疗
2.1 药物疗法 黄海燕[6]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20例,对照组16例常规服用维生素E胶丸。治疗组应用益气涤痰化瘀法予以中药益气涤痰化瘀汤(黄芪,石菖蒲,全瓜蒌,胆南星,地龙,丹参,水蛭,绞股蓝),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C与T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潘中瑛[7]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降脂治疗,予以加味温胆汤(太子参、何首乌、黄精、茯苓、三七、川芎、甘草、枳实、橘红、半夏、白术、竹茹)为基本方,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1。王红等[8]用三参二根汤(人参、丹参、玄参、葛根、瓜蒌根、川芎、郁金)随症加减,同时加服小剂量格列齐特治疗Ⅱ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92例与单纯西药(格列齐特)对照组90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9%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43%(P<0.05)。杨珏进等[9]66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两组均采用降糖药控制血糖,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试验组服用自拟神叶汤(神曲、桑叶、生地黄、鸡内金、赤芍、丹参、茯苓)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结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
2.2 针灸疗法 邵敏等[10]观察穴位敷贴对调整糖尿病伴脂类代谢异常的作用,以常规口服美吡达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取肾俞、脾俞及气海穴,用自制敷贴膏(主要成份丁香、肉桂、细辛、冰片、姜汁等)行穴位敷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降低血糖,但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袁爱红等[11]用针刺配耳穴治疗Ⅱ型糖尿病伴脂代谢紊乱,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71%,治疗前后FBS、FINS、IAI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
2.3 固定中药剂型疗法 欧燕华等[12]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35例,所有病例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同时予舒降之5 mg,1次/d口服,治疗组1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C、LDL水平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DL有上升趋势。李洁等[13]运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脂代谢异常26例,对照组单给非诺贝特;治疗组:在服用非诺贝特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结果:两组调脂治疗达标比较,两组降低三酰甘油水平比较,治疗组三酰甘油幅度下降率为87.2%,对照组为61.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李朝敏等[14]运用安一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徐竺婷[15]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均取得较好效果。
3 实验研究
郭忠奎等[16]采用SD大鼠制成高脂高糖糖尿病模型,予芒黄颗粒治疗并与模型组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TG、TC、LDL-C水平均有明显升高,而治疗组HLD-C水平明显降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徐楠楠等[17]研究三黄组合物(黄连、黄芪和地黄水提取物)表明:三黄组合物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调节血脂异常,其机理可能包括保护和修复胰岛,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糖异生,促进肝糖原合成。崔红霞等[18]研究二冬颗粒对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血FFA、TC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提示二冬颗粒具有降低血清FFA和血脂的作用。此外,近年来单味中药提取的实验室研究也有很大的进展。朱欣佚等[19]研究玉竹多糖,刘萍等[20]枸杞多糖研究对糖尿病伴血脂代谢紊乱影响,都得出了较好的效果。
4 展望
祖国医学在糖尿病伴脂代谢紊乱的治疗上疗效是确切,其作用途径是多方面的,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并可调节患者的整体状况,具有西药所无法替代的综合治疗功效。因此,在研究中药的理想治疗糖尿病伴脂代谢紊乱的药物一定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丰富的临床经验,发挥中医的整体调理特色和优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基础与临床两方面着手,选择优势法则与优化处方。相信这样经过多视角、全方位、综合深入的前瞻性研究,可使糖尿病伴脂代谢紊乱中医治疗水平得到更大提高。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953-957.
[2]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1-74.
[3]吴深涛,闫冬雪.从浊毒论糖尿病血脂异常之防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8):1047-1049.
[4]郭美珠,肖燕倩,杨志新.浅谈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机与治疗[J].中医药信息,2005,22(3):4-5.
[5]韩丽蓓,杨惠民,崔红霞,等.Ⅱ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5):358-360.
[6]黄海燕.益气涤痰化瘀法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的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04,24(5):31-32.
[7]潘中瑛.加味温胆汤治疗糖尿病伴高脂血症35例[J].河北中医,2005,27(3):198-199.
[8]王红,申凤菊.三参二根汤治疗Ⅱ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J].山东医药工业,2003,22(4):58-59.
[9]杨珏进,杨景成,廖志强.神叶汤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0,38(3):116-117.
[10]邵敏,温凌洁,孙蓉.穴位敷贴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0,19(6):5-6.
[11]袁爱红,刘志诚,魏群利,等.针刺配耳穴对2型糖尿病伴脂代谢紊乱的调整作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31(5):22-24.
[12]欧燕华,王玲,张卫芳.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35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08,29(13):1104.
[13]李洁,张林.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脂代谢异常26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31(4):23-24.
[14]李朝敏,文俊.安一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及肥胖的临床观察[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19(4):45-46.
[15]徐竺婷.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104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12):1456-1457.
[16]郭忠奎,李娜,王露霏,等.芒黄颗粒对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脂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8):1097-1099.
[17]徐楠楠,朱宝长,王卓,等.三黄组合物对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脂代谢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1):2677-2678.
[18]崔红霞,温宪春,宋娟,等.二冬颗粒对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0,21(19):1738-1740.
[19]朱欣佚,谢建军,王长松.玉竹多糖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糖脂代谢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8,40(10):114-116.
[20]刘萍,何兰杰.枸杞多糖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8,30(4):427-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