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2011-03-31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颈性针刀高血压病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0073)

颈性高血压是指因颈椎劳损、退行性变、外伤等原因,使颈椎间组织失稳及错位,产生无菌性炎症,直接或间接刺激颈交感神经节或椎动脉而引起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脑内缺血,从而导致的中枢性血压异常[2]。颈椎病引起的高血压特点为血压不稳,上下波动,舒张压高,脉压差小,服药效差,早重晚轻,血压变化与颈椎病症发作同步,病人颈肩背困痛及头痛头晕症状重时血压升高,症状缓解血压下降,复发后再治疗仍然有效[3]。

1 发病机制

潘之清[4]认为,支配心脑的植物神经受骨赘的激压是神经根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引起血压异常,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颈脊髓受压引起脊前动脉缺血,造成侧角内交感神经细胞功能障碍,导致心脑血管舒缩失常而引起心律失常和血压异常[5]。椎动脉型颈椎病,由于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脑干及高脊髓内的网状结构缺血(延髓内心脏调节中枢和血压调节中枢对缺血缺氧尤为敏感)可以引起心率紊乱血压异常[6]。植物神经受累引起继发性神经体液变化[7]。王宗满[3]临床观察100例高血压病人与颈椎病的关系,认为所有病人均有棘突偏歪,环枢关节半脱位,椎体滑脱等,说明椎体位置改变是引起血压变化的主要原因。傅国根等[8]认为颈椎小关节错位或增生的骨赘可直接压迫椎动脉,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反射性的引起血压升高;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致血管异常,或损伤后反应性水肿,干扰颈部的紧张反射,造成血管运动中枢功能紊乱;颈部肌肉痉挛僵硬和血管痉挛从而影响大脑血供,使脑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刺激血管运动中枢使其兴奋性增强而导致高血压。

2 治疗

2.1 推拿治疗 韦贵康等[9]用颈椎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颈椎病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伴有血压异常的病人,随着颈椎病的改善,其血压异常也收到较好的效果。覃学流[10]采用分筋理筋和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颈性高血压,每次手法治疗前后各测1次血压,每3 d治疗1次,一般3~4周为1疗程。24例中,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7.5%。朱启明等[11]用拇指推法、揉法、侧向搬按法及拇指推揉其桥弓穴治疗颈性高血压12例,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愈8例,经过2个疗程治愈1例,显效3例。随访6个月无复发。玉长鸣[12]亦用颈椎旋转复位手法治疗伴有高血压的颈椎病22例,有18例随着颈椎病症状的改善,血压也明显下降。贺长晏[13]以揉推法为主,分筋理筋治疗颈椎性高血压50例,经10~20次治疗均获效。周巍[14]采用颈椎推拿牵引及体外反搏治疗颈椎病伴高血压病者36例,推拿主要采用拿、推、揉、弹拨、旋转复位等手法结合点按风池、大椎、合谷、列缺等穴位,每日1次,每次30 min。结果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张焕国[15]采用滚、揉、拿、点、弹拨及提牵按正等颈椎紊乱纠正手法治疗139例颈椎病,其中高血压病者49例,推拿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朱振志[16]采用循经按摩配合颈椎复位手法治疗颈性高血压189例取得良好效果。闻庆汉[17]用滚法或捏揉法并配合推桥弓及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性高血压病,结果32例中,痊愈13例,显效15例,无效4例。陈莉[18]用滚法或捏揉法在颈部正中及两侧施术,配合牵引和护理治疗颈性高血压,结果32例中,痊愈13例,显效15例,无效4例。

2.2 针灸及拔罐 邢军等[19]采用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颈性高血压,主穴:整脊穴、中渚穴、中平穴、颈夹脊穴(双)、大椎。第一步施以平衡针法、第二步电针颈夹脊穴、第三步刺络拔罐。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有显著性差异(P<0.01)。马丽萍等[20]应用温针灸配合中药煎剂离子导入方法治疗颈性血压升高30例,取穴:风池(双)、百劳(双);经外奇穴;取颈华佗夹脊十二穴。针灸后,将中药煎剂用脉冲骨质增生治疗仪在颈部中药离子导入30 min。结果总有效率100%。王建文等[21]以针灸盲针(3.5~4.0寸)行左右“风池穴透针治疗颈性高血压,均取得了明显疗效,患者血压明显回落到正常值范围。卢佳娜[22]采用针刺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假性高血压36例,取穴:风池(双侧)、太阳(双侧),并随症加减配穴,总有效率86.11%。

2.3 针刀疗法 韩政等[23]用小针刀闭合性手术配合手法整脊复位、药物治疗颈性高血压,治愈7例,有效1例。彭杰[24]以针刀为主辅以拔罐及手法治疗颈性高血压39例,结果治愈33例,显效5例,好转1例,无效0例。彭琳顺[25]采用针刀配合火罐放血、耳尖耳沟放血治疗高血压32例,结果治愈31例,有效1例。杨军等[26]用小针刀术加正骨术及电脑中频电疗法治疗颈性高血压14例,总优良率92.8%。

2.4 其他疗法 吕琪泳等[27]取颈2~7夹脊穴,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各1 mL混合后,将针快速刺入皮下,缓慢推向椎板骨膜处,使针感向头颈及胸背传导治疗颈性高血压,治疗54例,痊愈52例。皮后炎[28]应用侯氏黑散加减治疗颈性高血压病53例,显效31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34%。姜东升等[29]采用脊柱调衡手法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颈性高血压,脊柱调衡手法包括定位旋转复位法、短杠微调法和理筋手法;针刺法取内关、人中、风池、完骨、天柱、合谷、颈椎夹脊穴,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3 小结

颈性高血压属中医“痹证”“眩晕”等范畴。应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效果往往较差,近年来,中医中药为颈性高血压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包括中药、针灸、拔罐、小针刀等疗法,拓宽了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1]薛卫国.推拿治疗高血压病概况[J].按摩与导引,2001,17(6):59-60.

[2]黄开斌,都兴林.脊柱系统疾病学[M].北京:世界医药出版社,2004:330-331.

[3]王宗满.颈椎病与高血压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09,15(6):45.

[4]潘之清.颈椎病[J].中华骨科杂志,1978(2):1-8.

[5]潘之清.颈椎病[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80:89.

[6]潘之清.颈椎病与冠心病[J].天津医药,1977(6):277-278.

[7]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8.

[8]傅国根,林亚辉.颈性高血压28例临床与X线分析[J].河北医药,1995,17(3):149-150.

[9]韦贵康,曾祥发.颈椎旋转复位法对血压影响的对照观察[J].新医学杂志,1979(6):25-26.

[10]覃学流.手法治疗颈性高血压24例[J].广西中医药,1991,14(4):163-164.

[11]朱启明,李成日,贾春雨.手法治疗颈性高血压的体会[C].全国软组织疼痛微创技术专题研讨会,2004:167.

[12]玉长鸣.颈椎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对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1983(1):54.

[13]贺长晏.推拿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体会[J].山东中医杂志,1986(4):23.

[14]周巍.浅谈颈椎病与高血压的关系及康复治疗[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4,2(6):26.

[15]张焕国.颈肩部推拿对血压的影响[J].按摩与导引,1999,15(3):9.

[16]朱振志.循经按摩对颈性高血压临床治疗的探讨[C].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1999:899-900.

[17]闻庆汉.推拿治疗颈性高血压病32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5):292.

[18]陈莉.推拿治疗颈性高血压病及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748.

[19]邢军,蒋戈利.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颈性高血压38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2):36-37.

[20]马丽萍,刘志玲.温针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颈性血压升高30例[J].新疆中医药,2000,18(1):34-35.

[21]王建文,江淑华.透针治疗颈性高血压20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3):324-325.

[22]卢佳娜.针刺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假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6):641.

[23]韩政,苏滨.针刀医学治疗颈性高血压的体会[C].首届国际针刀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999:294-295.

[24]彭杰.针刀为主治疗颈性高血压39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9):28.

[25]彭琳顺.针刀配合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32例报告[J].按摩与导引,2000,17(3):27-28.

[26]杨军,杨娟,宋江红.小针刀术加正骨术及物理疗法治疗颈性高血压14例[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156.

[27]吕琪,泳钱军.穴位注射治疗颈性高血压54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0(19):15.

[28]皮后炎.侯氏黑散加减治疗颈性高血压病53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5):26.

[29]姜东升,刘胜.脊柱调衡手法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颈性高血压[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310-1311.

猜你喜欢

颈性针刀高血压病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