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湿敷治疗郁积性皮炎50例
2011-03-31,,
, ,
(怀来县医院,河北 怀来 075400)
郁积性皮炎(SD)是由于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小腿湿疹样表现,亦称静脉曲张性湿疹,是静脉曲张综合征中一种常见的皮肤损害[1-2]。也是静脉功能不全最早出现的皮肤损害之一,临床表现以瘙痒为主。常因外伤和感染等其他不良刺激使皮疹日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笔者应用自拟方马齿苋合剂外洗治疗郁积性皮炎5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均为怀来县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皮肤科门诊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龄44~79岁,平均55.5岁;病程2~10周,平均5.5周。发病时间为静脉曲张后3~10年,平均5.5年。双侧肢体11例,单侧肢体39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皮肤病学》[1]相关标准确诊。排除糖尿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诊前1周未用过抗组胺等药物治疗。观察期间无其他药物治疗。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马齿苋合剂。药物组成:马齿苋30 g,荷叶15 g,白及15 g,地榆15 g,明矾10 g,何首乌 15 g,地肤子15 g,白鲜皮15 g。肤色发红剧痒者加白蒺藜、苦参;皮肤渗出糜烂明显者加大马齿苋用量为60 g,并加败酱草、枯矾;皮疹坚硬者加皂刺、红花、鸡血藤。上药加水3 000 mL,温火煎30 min后取汁2 000 mL,去渣倒入盆中温洗患处,2次/d。7 d为1个疗程。并嘱患者抬高患肢,避免久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
2 疗效标准与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皮损全部消退,瘙痒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明显消退或大部分消退,瘙痒明显减轻;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瘙痒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瘙痒未见减轻或临床症状恶化。
2.2 治疗结果 50例中,痊愈34例,显效 12例,有效 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2%。
治疗过程中有1例因药液温度较热使皮疹加重,嘱其降低药液温度后再用,余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属于中医“脉痹”范畴,称之为“筋瘤”,郁积性皮炎属于“湿疮”的范畴,石杏柳等[3]认为属中医学热毒疮范畴。病因方面中医认为劳逸过度、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而致正气内伤。气虚日久而致血瘀,饮食不节而致脾胃受损,湿热内生,加之外感风热之邪,内外合邪侵淫肌肤而发为郁积性皮炎。治则以养血通络、清热除湿、祛风止痒为主。由于皮肤瘙痒,使患者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而采用搔抓、烫洗和刺激性药物等作用下使湿疹更加恶化。所以应尽早对湿疹加以治疗,可减缓本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现代医学多使用抗生素、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治疗。但由于该病易复发,反复使用激素类药膏,容易出现皮肤变薄,毛细血管扩张,甚至萎缩等不良反应,加重静脉曲张的病情。尚德俊等[4]认为中药外洗作用机制为使肢体血管扩张,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外洗药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直接发挥药物的功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马齿苋合剂方中,何首乌养血祛风通络止痒,使祛邪而不伤正,白及、地榆酸涩收敛,佐荷叶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效;地肤子配白鲜皮增强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明矾解毒杀虫燥湿止痒也有明显的收敛和抗菌作用。全方养血通络,祛风除湿清热止痒,切中病机,故药到病除。且配合抬高患肢,避免久立有减轻患肢静脉瘀血,减轻患肢水肿的作用,有利于病情更好恢复[5]。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02-903.
[2]马春光,曾美,卢井发,等.郁积性皮炎20例临床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16(4):242 -243.
[3]石杏柳,杨建坤,杜萍格.如意黄金膏外敷加弱激光照射治疗郁积性皮炎30例[J].河北中医,2009,31(4):526 -527.
[4]尚德俊,秦红松,秦红岩,等.外科熏洗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
[5]李浩杰,张哲,石惠君,等.利湿通瘀法中药外洗治疗郁积性皮炎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9):1304-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