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崎病并发急性心肌梗塞1例

2011-03-31江汉油田总医院心内科湖北潜江433124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35期
关键词:室壁瘤心肌梗塞川崎

何 涛,丁 安(江汉油田总医院心内科,湖北 潜江433124)

心肌梗塞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一种高死亡率的危重疾病。心肌梗塞多为冠心病所引起,但其它疾病也可引发,如川崎病就是其中的一种。我科曾于2010年8月收治过1名因川崎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经积极抢救后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1 病 例

患者,男性,18岁。因 “持续性胸痛3d”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无家族病史。曾在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V1~4导联呈QS型,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0.4mV并T波导置;心肌酶cTnI 3.52ng/ml。考虑 “急性心肌炎”,按心肌炎对症处理后疗效不明显转入我院。入院时,仍有胸痛并呼吸困难,听诊双肺广泛干湿性罗音,心尖区奔马率。复查心电图示V1~5导联呈QS型,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2mV 并 T 波导置;心肌酶cTnI 4.12ng/ml;血脂 TC 3.68mmol/L,LDL-C 2.5mmol/L;心脏彩超示: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4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约57mm,左心室前壁薄,室壁运动减弱,心尖部室壁瘤形成。病毒学检测阴性。在导管室行冠脉造影示:LM瘤样扩张,LAD中段开口完全闭塞,LCX及RCA未见明显狭窄。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室壁瘤形成,心功能不全。但患者年仅18岁,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无吸烟等冠心病易患因素,故不支持冠心病所致心肌梗塞的可能。后经家属回忆患者14年前有发热、周身皮疹、淋巴结肿大病史。结合造影LM瘤样扩张,LAD中段开口完全闭塞情况,诊断川崎病致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给予扩管、利尿、抗凝、改善心肌血供等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稳定后转入心外科行冠脉旁路术及室壁瘤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症状消失,治愈出院。

2 讨 论

本患者年仅18岁,由于心肌酶水平异常、心电图改变,容易片面的诊断为 “急性心肌炎”,但心肌炎的心电图改变主要是ST段和T波异常,通常无特异性。而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ST段抬高有特异性定位作用,病毒学检测亦可排除。心肌梗塞多是在冠心病的基础上发生,此患者年轻,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冠心病易患因素,无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冠心病应可排除。根据14年前有发热、周身皮疹、淋巴结肿大病史,及造影LM瘤样扩张,诊断川崎病。川崎病 (Kawasaki diseaes)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muco-cuta-m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1],往往合并有心脏损害,多数出现冠状动脉瘤等心脏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瘤亦可持续发展,发生心肌梗塞或缺血性心脏病[2]。少数严重冠状动脉瘤患者进入慢性期,可迁延数年,遗留冠状动脉狭窄,发生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脏病,可因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3]。

总之,针对年轻的、不易用冠心病解释的心肌梗塞患者,需考虑其他少见的亦可引起心肌梗塞的疾病。要详细追问采集病史,对川崎病的患者不但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还应重视远期随访,持续关注其冠脉损害,尤其警惕发生心肌梗塞。

[1]Tomita S,Chung K,Mas M.Peripheral gangreme associated with Kawasaki disease [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02,34 (1):121-126.

[2]Falcini F,Trapani S,Turchini S.Immunological findings in Kawasaki disease [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heumatology,2007,65 (6):685-689.

[3]Dhillon R,Clarkson P,Donald A E.Endothelial dysfunction late after Kawasaki disease [J].Circulation,2006,99 (9):2103-2106.

猜你喜欢

室壁瘤心肌梗塞川崎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超声诊断室壁瘤切除术后假性室壁瘤形成1例
室壁瘤超声诊断标准?
全层心肌线性消融术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动过速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7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分析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