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方历史名茶“十里香”古茶树资源保护的探索
2011-03-31沈雪梅杨丕琼许文徽
沈雪梅 杨丕琼 许文徽
(昆明市环城南路701号农业科学研究院 650034)
1 “十里香”茶的历史
云南“十里香”茶是云南最早历史名茶名种,原产于昆明十里铺村周围,唐宋就有栽培,盛于明清,曾为贡品。所产绿茶有特殊花香,属云南省优良高香型中小叶种。“十里香”茶以其独特的芳香、纯美长驻人们心中,从某种意义而言,“十里香”茶已经从单纯的茶叶升华为一种传统象征,成为云南茶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云南“十里香”茶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几经周折,几经沉浮,曾几度濒临衰败灭绝。在历次社会变革中辗转留存下的古茶树于2006年移植至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茶园,“十里香”古茶树种质资源得以保存。经云南省茶学界专家多次论证认为:“十里香”茶树是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文化价值。
2 “十里香”茶的保护实践
在进行云南地方历史名茶“十里香”古茶树保护的过程中,转变传统保护思路,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变单纯保护为科学开发。移植后的“十里香”古茶树按着保护研究、开发利用,历史品牌建设的思路,具体通过强壮古茶树树势,资源研究,种苗扩繁,基地建设,恢复历史名茶,推出产品,曾濒临灭绝的“十里香”茶迎来发展的春天。
2.1 抢救性保护
2006年历经周折的珍稀古茶树在政府部门、农技推广部门等多方面推动实施下,移植至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教学实验基地,通过建设遮阴、微喷系统,有效地保证了古茶树水分需求,复壮树势,保存了面临灭绝的古茶树种植资源。
2.2 研究性保护
研究性保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对古茶树树势的恢复开展高龄茶树树势恢复研究,另一方面对古茶树种质资源良种选育与种苗扩繁进行研究,同时对种质资源进行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为开发利用夯实基础。“十里香”茶筛选优良单株进行无性繁殖,扦插苗生根率在95%以上,通过逐年发展,现已经具备20万~30万苗的繁育规模。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也取得了进展,为古茶树的扩繁利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2.3 开发性保护
开发性保护主要从两个模式上来进行:
“十里香”茶生态茶园建设实践。2007年在昆明松华乡水源保护区建设100亩生态茶园,探索水源保护区茶园种植模式,对提高森林覆盖率及对水源的涵养功能发挥作用;同时又可作为实施生态农业建设的一种种植模式。为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开发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方式。
“十里香”茶旅游观光茶园建设实践。结合昆明文化旅游开发,2008年在石林风景区附近建设“十里香”茶园120亩,在石林国家级风景区内建生态茶园提高区内生态水平,并通过历史名茶生产观光从而丰富石林景区旅游文化建设。现“十里香”茶示范基地开始进入采摘期,具有一定规模,与古茶树交相辉映,生产出优质特色传统茗品,因量少极为稀缺,市场售价6 000~8 000元/kg,未来经济效益的可观体现对促进“十里香”茶的保护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十里香”茶短期内难以做大,因而宜走精品路线,量少而精,走高端消费路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2010年10月“十里香”茶参加上海世博会名优茶评比获得金奖,重生的“十里香”茶得到了很好的评价。
3 有利于“十里香”茶保护发展的优势
3.1 珍贵种质资源,稀缺历史名茶
据《民国商务概况》记载,“民国元年至民国20年(1912~1931年)‘十里香’品质最优,惜产量太微,除做礼品外,不见于普通市面,故不能以商品视之矣。”“十里香”茶的超群品质,加之其特殊的历史经历,让其具备了历史名茶的显著特征:珍稀、罕有、历史文化内涵。“十里香”古茶树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云南悠久茶史的见证,具有重大的科研、景观、文化和产业提升价值,在不损害资源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是对古茶树更好的保护。
3.2 现有的产学研结合保护开发模式
“十里香”茶的保护开发现有模式为以云南农大茶学院、昆明市农科院、十里香茶企业共同推动的保护开发模式,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将研究创造的科技成果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推动企业发展,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推动“十里香”茶的保护开发。
3.3 云南特色绿茶补充
“十里香”茶因兼备大叶种种植区域茶叶滋味醇厚、耐泡和小叶种高香秀美的特征,从而造就出别具一格的品质特点。充分挖掘云南地方历史名茶资源,适度发展高香型中小叶种绿茶名品生产,可形成对云南以大叶种为主的茶产业的丰富和补充,建设历史名茶生产基地及打造茶文化精品旅游都将有助于宣传云南茶叶和提升云南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3.4 省会城市综合优势
“十里香”茶的产地 昆明,是云南茶叶的集散地中心,茶叶批发市场规模、功能在西南地区及南亚地区都在前列,零售店、柜和各种档位的茶室、茶艺馆数不胜数,各档位茶价直追国内外同水平品种,昆明市场作为云南茶叶最大的集散地正在走向成熟、完善。普洱茶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对于地方传统历史名茶资源,只需恰当切入,即可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这些优势为“十里香”古茶树资源保护开发提供了最佳时机和平台。
4 制约“十里香”茶保护发展的瓶颈
4.1 现有基础薄弱
缺乏资金是发展制约的重要因素。现有的保护虽实现了从消亡边缘到形成少量产品,市场售价每公斤6 000~8 000元,供不应求,但目前却因量少难以快速形成流通商品。从发展资金来看,多年来政府资金支持严重不足,需要在龙头企业和大户带动下,广大茶农积极参与发展,才能加速“十里香”茶的发展,同时通过招商引资改变经营企业小的局面,加快发展进程。
4.2 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及经济发展不平衡
昆明由于是省会城市,农业生产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比重低,且重粮烟,轻经作,在全市范围来看,不仅是茶的发展不足,蚕桑,水果等经济作物同样发展困难。需要在农业发展规划中侧重体现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思路。“十里香”古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正是可以充分体现现代都市农业的文化、体验、观光多重属性。
4.3 发展中缺乏开拓性意识
对“十里香”发展优势前景认识不足,难以开拓性进行茶叶生产政策资金引导。“十里香”茶虽品质超群,在同等条件下其产量不能和云南大叶种比,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优质名茶的追捧,名茶优质优价,给“十里香”茶提供了一个展示身价的平台。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发展“十里香”茶的积极性将会得到鼓励。
5 “十里香”古茶树资源的保护方向
5.1 合理开发利用
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开发是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保护是为了开发利用,合理开发利用将是对古茶树资源的主动保护,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为“古茶树”的保护探索出开发利用的新途径。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古茶树资源的深层次认识,要看到古茶树资源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只有处于主导地位的政府部门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开发有了正确深入的认识,才能为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开发提供基础保障。
5.2 准确客观定位,强化政策扶持
“十里香”茶的定位首先是云南地方历史名茶名种。其次由于现存数量极少,属于珍稀古茶树种质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知名度高商品价值高。“十里香”茶在云南茶产业发展前景中准确而客观的定位,有利于客观科学地为“十里香”制定发展规划,避免了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为让“十里香”得到更好的发展,把发展“十里香”茶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有机结合,加大扶持力度,需要切实加强政策上的扶持。
5.3 强化龙头作用,招商引资注入活力
通过招商引资,为“十里香”古茶树资源保护开发引入新技术、新思路、新观念和资金,提升商业运作的能力和水平。在引入外来资金技术和观念的同时,打造茶文化旅游,充实农业观光内涵,延伸古茶树资源保护开发的产业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为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开发充实后劲。
生产面积是所有保护发展工作的基础,通过政策引导,积极调整茶区布局,利用适宜山区、梯田和缓坡地,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开发“十里香”茶园,逐步扩大“十里香”茶生产面积,进一步提升商品量和在广大消费者中的知名度。化名茶为名牌,通过挖掘宣传“十里香”茶历史文化,并对“十里香”茶进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及证明,商标注册,将其真正的品牌效应发挥出来,重振“十里香”茶在省内外声誉和知名度。通过加强产品基地建设,增加商品量,让其不仅有名而且有量,真正成为云南名优绿茶中的一面旗帜。
5.4 保护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结合当时当地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进行中远期规划,踏实稳步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深化和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也必须要有充足的资源储备和发展后备军,古茶树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科技经济文化可开发内涵,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力量。所以一旦将古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必然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