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会优势 着力科技兴茶为浙江茶叶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浙江省茶叶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2011-03-31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毛祖法
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 毛祖法
各位代表:
我受浙江省茶叶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代表们予以审议。报告分二部分:一是第十届理事会五年来的主要工作,二是对新一届理事会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五年来的主要工作
本届理事会是在2006年11月成立的,迄今已整整五年了。五年来,我会在省科协的直接领导下,在中国茶叶学会的业务指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重视和支持下,坚持面向生产实际,坚持学术交流、科技普及和文化弘扬一起抓,坚持服务茶叶产业这一指导思想,经过学会全体理事和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在茶学术交流、茶科技普及、茶文化弘扬,以及关注青年会员成长、推进学会自身建设、服务“三老”和《茶叶》刊物出版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打造浙江绿茶品牌、提高茶业效益、增加茶农收入、促进我省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了学会的力量,赢得了政府、社会和业内人士的充分肯定,并多次获得上级表彰。2006年我会荣获“全国省级学会之星”和“全国茶艺职业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2008年荣获“全国学会之星三连冠”;2010年被评为“全省学会工作先进单位”。在2011年11月14-15日召开的省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我作为学会理事长被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协授予“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并荣获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银质奖章。这是上级领导对我会的重视与勉励,是学会全体会员的光荣。
回顾和总结学会过去五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
(一)广泛开展茶叶学术交流活动,推动浙江茶产业转型升级
五年来,我会每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着重围绕浙江绿茶品牌打造、产品品质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和转型升级等我省茶叶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深入进行学术交流、研讨和座谈活动。为使这些学术活动收到更好的成效,学会采取与国家、省、市茶叶行业主管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共同举办,邀请业内权威专家参加,为我会会员全方位跟踪当今世界茶业科研新动态,深入了解茶产业发展新趋势,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平台。
2007年10月,我会常务副理事长梁月荣教授等10位专家受邀参加了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的中国科协第13期学术沙龙—茶业学术创新活动,重点围绕茶学科的分类与发展,茶叶科学研究短期功利性与长远发展的矛盾,茶学研究的学科交叉与食品科学研究的结合,新产品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008年5月12-13日,农业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杭州共同举办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第18次政府间工作组会议。我会积极组织会员参加大会主题活动和“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等专题活动。会员们进一步了解了世界各国的茶叶政策,增进了与国际茶人的联系与交流。
2008年8月23-30日,我会组织了15名专家参加了由中国茶叶学会和台湾茶协会联合在台湾举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进行了茶叶学术交流,走访了台湾重点茶区,鉴评了台湾名茶,栽种了“两岸和平茶树”,增进了两岸茶人友谊。
2008年-2009年,我会部分会员参与并承担完成了由中国工程院下达的“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咨询研究项目部分内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咨询研究项目,由陈宗懋院士主持,研究内容包括总结近60年来我国茶产业所取得的成绩,分析当前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世界主要产茶国存在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15年茶产业发展的预测和对策。在2009年2月19-20日杭州举行的“技术创新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我会毛祖法理事长等会员分别就名优绿茶发展、技术创新、品牌建设、茶学高等教育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或发言。经过两天的讨论,与会专家在我国茶产业发展策略和未来规划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
2009年4月22日,我会组织200多名会员参加了由农业部、省人民政府在诸暨主办的中国·浙江绿茶大会,其中部分会员还参加了中国精品绿茶博览会、中国绿茶发展研讨会、中国针形茶联盟成立大会等活动。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赵洪祝等领导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今后浙江茶叶产业的发展方向,广大会员深受鼓舞。
2009年9月26-28日,我会组织了30多名会员参加了在重庆举行的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部分会员在会上进行主题发言。
2009年11月24日,我会与省农业厅在嵊州共同主办了“浙江绿茶产业转型升级论坛”,全省各市、县(市、区)茶叶首席专家与业务站长等近100人参加,学会毛祖法理事长等专家领导做主题报告。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41篇,其中8位论文作者进行了大会交流。论坛的举行对厘清“十二五”浙江茶产业发展思路、促进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0年10月26-28日,学会副秘书长屠幼英教授等一行15人出席了在日本静冈召开的第四次茶文化和学科国际大会(ICOS 2010),我会代表分别就茶与癌症、茶与重金属、茶黄素分离与稳定性以及茶花的活性物质研究作了大会发言,获得了与会科学家的高度评价。
2010年11月7-9日,我会与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浙江大学茶学系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共同承办了“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普洱茶质量评价学术研讨会”。会议由我会龚淑英教授主持,来自浙江、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10多个茶叶生产和消费省(市、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企业代表30余人参加。大家一致认为,通过这种形式,有实践、有交流,又有研讨,打破了感官审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障碍,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交流、研讨的机会。研讨会对规范普洱茶评判标准、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会举办或参与的这些茶叶科技交流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会会员学术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浙江茶叶更好更快地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二)积极开展科技服务,促进茶业增效和茶农增收
充分发挥学会的科技和人才优势,想方设法服务茶农、服务企业、服务产业,促进浙江茶叶产业发展和茶农增收,这是本届理事会的工作重点之一。我会经常性地组织专家、组织服务小分队,深入基层为茶区政府和职能部门出谋划策,为茶农解决技术难题,得到了广泛好评。
2008年年初,我省大范围遭受了罕见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茶叶生产损失十分惨重。在这天灾面前,我会急茶农之所急,迅速行动,发动会员及时开展科技帮扶工作。4月2日,学会毛祖法理事长亲率有关专家赴我省重点产茶乡镇—宁波四明山区大岚镇开展茶叶灾害调研,指导茶农灾后恢复生产,提出了灾后稳定茶叶生产的技术措施和工作要求。同月,我会梁月荣常务副理事长等专家参与省科协、省农业厅等单位组织的“应对冰冻雪灾—科技支农”沙龙,研究探讨应对措施,为茶农减轻灾害损失献计献策。
针对近年来丽水茶叶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我会加强了与丽水市政府和茶叶主管部门的合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为推进丽水茶产业转型升级尽心尽力。2008年3月28日,我会杨贤强、施海根、陈席卿等三位老专家代表学会专程赴丽水市云和县朱村乡进行茶叶科普咨询活动,实地指导茶叶生产。2009年3月1-3日,我会与丽水市人民政府、省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联合在丽水举办“丽水茶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共有31位茶界知名专家参加。与会专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为丽水茶产业发展“把脉开方”。2009年9月初,我会再次组织9人专家团对丽水市茶叶“十二五”规划、茶叶品牌建设等进行了论证指导。2009年12月9-10日,应云和县委县政府邀请,我会派出由浙江大学、省农业厅、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专家赴云和县考察指导,为做大做强云和茶产业,从基地、市场、品质、品牌、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2007年12月9日,我会牵头在杭州举办了龙泉生态茶企业对接会,在杭48家茶叶企业和茶馆老总,与龙泉市10余家茶叶龙头企业进行了产销对接,达成合作意向20多项,成果丰硕。
2008年4月8日,我会老会员童启庆教授等专家应邀参加了第二届“宋皇贡茗”安吉白茶开采节,并对白茶园区生产和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2011年4月初,我会秘书长王岳飞、副秘书长周智修、朱跃进组织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树人大学、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杭州源乐杰(农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9名专家应邀赴江西修水考察指导,为宁红茶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受到当地政府和茶叶企业、茶农欢迎和好评。
(三)大力弘扬茶文化,积极倡导“茶为国饮,健康消费”
学会高度重视茶文化的弘扬,特别注重茶叶科技与茶文化的融合,积极支持、参与各种形式的茶事活动,深入宣传“茶为国饮,健康消费”理念,多渠道提升茶产业尤其是浙江绿茶产业的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力和关注度。
2007年4月1日,我会和杭州市余杭区径山茶业管理协会、余杭区径山绿神茶苑共同举办了“径山茶祖祭典暨径山禅茶文化研讨会”。何关新等杭州市领导,及省内外茶界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会上,我会老会员、杭州陆羽径山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家斌研究员宣读了祭文。
2007年4月14日,我会联合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杭州联络处、中国茶叶博物馆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特别策划并组织了“纪念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诞辰110周年书法创作活动”。本次活动被列入“第十届西湖国际茶会”重要内容之一。
2008年4月14-20日,第十一届西湖国际茶会在杭州举行,我会积极参与组织茶文化与茶科技宣传活动,并承办了浙江名茶免费品饮活动,得到大家好评,并荣获“2008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优秀项目奖”,王建荣副理事长被授予“2008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2009年和2010年举办的第十二届、第十三届西湖茶会上,我会分别承担了以“茶与文化、茶与健康”为主题的茶百科知识图板展览、茶艺冲泡演示、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标准十大名茶、浙江名优绿茶免费品饮,并进行茶叶专家现场咨询。2008年5月28-31日,“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浙江湖州(长兴)首届陆羽茶文化节”在我省长兴隆重举行。我会对这次活动高度重视,组成了以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鲁善增为名誉团长、学会理事长毛祖法为团长的浙江茶叶学会代表团出席,参加了以“大唐茶都、茶缘天下”为主题的三天活动。
2008年6月8-11日,我会与浙江大学茶学系,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举行了以“渌雨江南,问茶龙井”为主题的“浙港两地大学生中国文化交流营”活动,来自中国香港地区和浙江省13所高校的70余位同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营活动。活动期间,举办了中华茶文化讲座,实地体验了采茶炒茶,参加了茶文化趣味赛、浙江茶文化寻迹、诗歌朗诵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2008年10月12-18日,第十一届国际无我茶会在韩国首尔和益山举行。我会组成以童启庆教授、王岳飞秘书长为正副团长,倪晓英、李文校为正副秘书长的30余人参加的浙江代表团出席。在闭幕式上,来自启心茶院和你我茶燕的我会代表团成员,为来宾们表演了《岁寒三友》茶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茶艺。
2008年11月4-6日,由马来西亚旅游部等单位主办的2008南洋国际茶文化论坛在吉隆坡举行。我会杨贤强、姚国坤等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学者向大会提呈了学术报告,并考察了马来西亚红茶产区。
2009年10月16-30日,我会组成以常务副理事长梁月荣教授为团长的46人代表团,代表中国茶界赴美参加第十二届国际无我茶会。在举行的专场国际茶道表演中,我会成员史雅卿、朱晓丽等4人表演了西湖茶礼和金秋茶礼,受到一致好评。
2010年4月18日,我会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等单位在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共同举办了“浙江绿茶与运河文化国际研讨会”,学会副理事长王建荣作了《运河水长,茶叶飘香》的专题发言。
2011年5月27日至6月3日,我会再次组织60人规模的代表团,赴台湾参加了第十三届国际无我茶会。活动期间,我会代表团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友齐聚日月潭、沿水社码头及湖畔步道,一起席地泡茶、奉茶、品茶,演绎与分享“无我茶会”的茶艺精神。在本届茶会举行的国际茶道交流表演中,我会带去了两套由童启庆教授设计的茶艺,表演寄情于茶,表达了对国际茶友的情意和祝福,获得了与会茶友们的高度赞赏。
(四)重视中青年会员成长,为年青会员脱颖而出提供舞台
我会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鼓励中青年会员参加国内、国际茶叶技术交流活动。2007年11月2-4日,梁月荣常务副理事长带领10位青年会员参加了在日本静冈举办的第三届茶文化和学科国际大会(ICOS 2007)。会上,学生会员叶倩、杜颖颖等6位代表发表了茶学研究论文,引起了与会学者的浓厚兴趣,叶倩会员获得了中国唯一的“研究者奖”,杜颖颖会员获得了“最佳墙报奖”。2008年10月8-9日,我会王岳飞、阮建云两位专家出席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全国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并担任执行主席。2008年10月20-22日,我会组织20多位青年会员在杭州参加了由中国茶叶学会等单位主办的植物(茶树)分子生物学高级研修班。此次研修班为培养我国茶树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生力量,了解掌握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2010年11月,由中国茶叶学会和台湾茶协会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上,我会有30名青年会员参加。
二是组织推荐优秀中青年会员参与各类评奖活动。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奖是2007年经科技部批准设立的面向全国茶叶行业的科学技术奖,主要奖励为我国茶叶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2009年11月14日在福建省福鼎市举行的首届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以我会王岳飞秘书长为第一完成人的“茶叶有效成分终端产品研究开发”项目荣获一等奖,我会尹军峰的《鲜茶汁饮料关键加工技术及其产业化》、江和源的《高活性茶黄素的产业化加工技术》项目分别获得二、三等奖。2011年11月,我会叶俭慧的《茶叶提取物脱除咖啡因与儿茶素类复合物制备》项目又获第二届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是中国茶叶学会为造就一批茶学青年学术和科技带头人,激励广大茶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奋发进取而设立的。2009年11月,我会会员尹军峰研究员获得首届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2011年11月,我会王岳飞、陈亮、余继忠、石元值、叶俭慧5位会员获得第二届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
三是发动会员参与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是由省科协、省人事厅和省科技厅联合设立的,每二年评审一次。我会在组织参选工作中,特别关注中青年会员的申报。在第十四届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中,我会共有参评论文325篇,经初评共向省科协推荐了32篇。经评选,陈亮、梁月荣、屠篇,屠幼英等会员撰写的15篇论文荣获优秀论文二等奖,另有17篇论文荣获三等奖。在2010年度省自然科学学术奖评选中,我会又有3篇论文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在上述获奖人员名单中,相当大部分为中青年会员。
(五)倾力办好“敬老茶会”,搭建“三老”活动平台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茶叶学术团体,更应发扬中国茶德精神,将这个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正因为如此,本届理事会始终把敬老茶会当作学会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倾学会全力把好事办好。
在过去的五年间,每当春茶飘香时,在美丽的西子湖畔钱王祠内,一年一度的敬老茶会定会准时召开。2006年3月12日,我会与乐清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雁荡毛峰敬老茶会”;2007年3月31日,我会和桐庐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雪水云绿敬老茶会”;2008年3月29日,我会和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金奖惠明敬老茶会”;2009年4月1日,我会和天台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天台云雾茶敬老茶会”;2010年3月28日,我会和泰顺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泰顺三杯香敬老茶会”;2011年4月2日,我会与余姚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余姚瀑布仙茗敬老茶会”。老茶人、老专家、老领导相聚一堂,品茶叙旧,欣赏茶艺,交流感情。由于茶会形式好,大家踊跃参加,敬老茶会规模由前几届的300-400人发展到现在的800-900人,敬老茶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茶人盛会。与此同时,敬老茶会与茶产业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有关产茶县市竞相争办敬老茶会,敬老茶会也成为相关产茶县市推介当地名茶的一个重要平台。
过去五年,学会还利用“老茶缘”举办了5届端午茶会;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3届迎春茶会,为老茶人、老专家、老领导“三老”提供了“以茶会友,共叙友情,表达心愿”的服务平台。老茶人戴盟先生赋诗云:“有缘端午聚,相对一瓯茶;共祝身心健,和谐千万家。”是对端午茶会的生动描述和高度概括。
(六)隆重纪念庄晚芳先生诞辰100周年,积极弘扬“中国茶德”
为深切缅怀中国茶叶学会创始人之一、我国茶界泰斗庄晚芳先生诞生100周年,2008年11月22日,我会联合浙江大学、中国茶叶学会在杭州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举办了“纪念茶学泰斗庄晚芳先生诞辰100周年暨‘中国茶德’学术研讨会”。老省长沈祖伦、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倪明江、杭州市副市长何关新等领导和会员代表300余人出席,我会毛祖法理事长代表学会致辞。与会代表深切回忆庄老先生的茶叶人生,与之交往的点点滴滴,从不同角度阐述庄老先生提出的“中国茶德”深刻含意,深入探讨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如何进一步弘扬中国茶德,推动我国茶叶科技和茶文化的发展。
为进一步纪念和弘扬庄晚芳教授的茶学精神和崇高品德,促进我国茶学人才培养和茶叶事业的发展,由浙江大学、中国茶叶学会和我会等单位牵头,经业内多位著名人士捐资并倡议,在其长期工作的浙江大学内,以庄晚芳教授的名义成立了“庄晚芳茶学发展基金”。庄晚芳茶学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在浙江大学茶学系学习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奖励业绩优异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年轻教师在茶学事业上作出的贡献,促进茶学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不断发展。
(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茶叶从业人员素质
我会专家云集,技术力量雄厚。为充分发挥学会优势,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会员,本届理事会进一步加大了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培训力度,在2007年后的4年间,我会委托浙江大学茶学系举办了近20期“评茶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和韩国等国的800多名学员,经过理论讲课、茶叶审评实际操作,通过了省人事和劳动保障厅的职业技能鉴定,取得了国家劳动保障部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满足全省各地茶叶企业的需求、推动我省茶馆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此外。我会还于2010年委托浙江大学茶学系举办了“丽水市茶叶技术干部与茶农业务培训班”和“天台县茶叶干部培训班”,组织会员参加由中国茶叶学会等单位举办的茶叶精深加工高级研修班,及时更新会员知识,为现代茶业发展储备技术人才。
(八)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增强学会活力实力
五年来,学会在自身建设方面得到了明显加强。
一是组织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五年间,学会新发展个人会员170名,团体会员5个。目前,我会个人会员总数达到1455名,团体会员总数达到135名。这些新成员的加入,特别是一大批学生会员的加入,为我会添加了新鲜血液,使茶学和学会事业后继有人。2007年7月中旬,我会组织会员参加了在安徽合肥举行的中国茶叶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我会毛祖法理事长当选为中国茶叶学会新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梁月荣、施建强、阮泽良、朱跃进等会员当选为常务理事,新一届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杨亚军、秘书长江用文、常务副秘书长周智修等都是我会的会员。
二是制度建设迈出了新步伐。2007年,我会制定了《浙江省茶叶学会公文处理办法》,明确了公文的签发、传递、办理、用印、立卷和归档等具体事项;制定了《浙江省茶叶学会财务管理办法》,对财务人员责任、财务收支审批、广告赞助费管理都作了制度规定;此外,还制定了《学会印章用印制度》,《学会档案管理制度》等。
三是与兄弟学会交流合作有了新进展。2009年11月,上海市茶叶学会在黄汉庆理事长的带领下,对我会进行了友好访问。2011年8月26-27日,由学会理事长毛祖法带队、名誉理事长刘祖生教授及夫人胡月龄教授、副理事长张士康、鲁成银、王建荣、须海荣、秘书长王岳飞、副秘书长朱跃进、倪晓英等11人组成的学会高层代表团专程赴沪对上海市茶叶学会进行了访问、考察。在沪期间,上海市茶叶学会领导高度重视,陪同参观了上海吴觉农纪念馆,考察了上海蒂福特国际茶城,欣赏了上海湖心亭茶楼,举行了双边会谈,建立了两会间互访互助机制,为今后两会间更加紧密的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
四是学会经费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在茶界同仁与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学会财务收支状况良好,服务能力大为增强,没有因经费问题而影响学会工作;本届理事会以来,学会《茶叶》期刊全部免费赠送会员,学会活动不收会务费,会员会费全部免收;到今年11月底止,学会帐面存款尚有人民币54.5 万元。
五是依法办会、民主办会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会重大问题通过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会议协商讨论决定,日常工作分工负责。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或理事长秘书长工作会议,研究学会日常工作,商议当年的工作计划和重点活动项目,从而确保了学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增强了学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九)办好《茶叶》期刊,更好地为繁荣茶叶科学技术与茶文化服务
《茶叶》期刊是省茶叶学会的会刊,是传播茶叶科学技术与茶文化的阵地,是会员进行信息和成果交流的平台。五年来,坚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服务茶叶科技,促进茶叶产业”的办刊宗旨,加强与产业联系,紧密服务“三农”,得到了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
办好《茶叶》期刊,是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本届理事会始终予以高度重视。五年来,编辑部共收到稿件749篇,通过终审录用337篇,其中发表特约专题7篇,综述55篇,研究报告71篇,调研报告40篇,实用技术18篇,经营管理65篇,茶文化32篇。在编委会和主编的共同努力下,《茶叶》期刊通过规范编辑程序,借助网络审稿,办刊能力和学术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一是来稿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原创性成果介绍和论文比例上升;二是稿件处理时间由原来平均6个月左右缩短到现在3个月左右;三是国外作者的英文来稿增多,编辑、版面设计不断与国际接轨,扩大了国际交流;四是国内外影响力有了新的提高,刊物不但受国内主要学术期刊数据库和二次刊物收录,英国等国外杂志也开始部分收录本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影响因子逐年提高。
各位代表:
学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项成绩和荣誉的取得,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包含着与会代表在内的全体学会会员、茶人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向全体会员表示衷心感谢!向关心、支持学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来宾、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二、对新一届理事会工作的几点建议
本届理事会忠实地履行了它的职责,已完成了它的使命,新一届理事会即将产生。此时此刻,我谨代表本届理事会对新一届理事会工作提出发下建议。
1.新一届理事会恰逢我国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良好机遇,希望新一届理事会带领学会会员继续深入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充分发挥学会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增强创新、创业能力,为打造浙江绿茶品牌、推进茶业现代化发挥生力军作用。
2.围绕浙江茶产业的特点、热点和难点,深入开展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为会员、企业提供科技和信息服务,为政府、产业部门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意见。
3.继续办好一年一度的“敬老茶会”,把敬老茶会办出特色、办出活力、办出水平,使茶叶学会的这张金名片更亮更响,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4.进一步办好《茶叶》期刊,提高办刊质量,在保持原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全省茶产业发展,为实现省政府提出的“打造浙江绿茶品牌,建设世界绿茶生产、加工、贸易和文化中心”的宏伟目标提供科技、文化和信息服务。
最后,相信新一届理事会在新理事长的带领下,学会各项工作一定能做得更好,学会对茶叶事业的贡献一定会更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