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肯尼迪政府对以色列开发核武器的政策初探

2011-03-31赵继珂

关键词:肯尼迪阿拉伯核武器

臧 平,赵继珂

肯尼迪政府对以色列开发核武器的政策初探

臧 平1,赵继珂2

1958年,以色列在迪莫纳以“和平利用核能”项目为掩护秘密开发核武器。美国的核政策开始出现重大转变,对核武器实施“双重标准”成为其重要的政策内涵。美国为国际防核扩散体系的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促成1968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的正式签署。

肯尼迪;以色列;核武器

以色列在开发核武器方面长期推行“核不透明”政策,美国政府对涉及以色列核武器方面的档案资料解密甚少,一直以来鲜有学者就美国对以色列开发核武器的政策问题予以研究。但此问题不但涉及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而且关系到复杂的中东问题,对此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战中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屠杀,以及周边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的敌视和入侵,促使以色列在建设常规军事力量的同时,尝试开发像核武器这样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实现自己的领土安全并遏制对手。而美国从1946年提出巴鲁克计划以来,就一直反对核武器的扩散。考虑到发展核武器的敏感性,以及为避免同美国就这一问题发生正面冲突,以色列尝试秘密进行核试验。其具体策略可以归结为:以美国“和平利用核能”项目援助的索雷克(Soreq)核反应堆为掩护,通过与法国合作,在迪莫纳秘密进行另一核反应堆的建设。

这一秘密核基地建设始于1958年,迟至1960年底美国情报部门才参照其他信息,最终明确迪莫纳正在建设核基地。1960年12月初,中央情报局将调查报告递交给政府其他部门,有关迪莫纳核设施的秘密被公开。迪莫纳核建设公开之后,美国政府官员对以色列向美国隐瞒其开发核武器普遍不满。1961年1月9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就以色列秘密发展核武器召开会议,与会者特别是参议员汉克·鲁珀和戈尔对以色列隐瞒其行为且“故意误导”美国表示愤怒。参议员富布赖特指出“如果真如以色列官员所声明的以色列没有什么可隐瞒,那他们为什么要隐瞒迪莫纳建设的真实情况?”[1]2在研究对以色列开发核武器的对策过程中,肯尼迪多次同国务卿迪安·腊斯克会谈,最终肯尼迪政府决定通过不断对以色列施加压力,寻求获得秘密视察迪莫纳的机会,并对如何视察做了详细安排。

1961年5月两名美国科学家在以色列国防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视察迪莫纳。稍后两名科学家报告“他们对视察没有被隐瞒表示满意,而且这些设施也正如先前以色列驻美国代表所描述的那样,其规模只是用于科学研究和和平利用目的。”[1]531961年5月30日,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访问美国,在同肯尼迪会谈过程中,双方商定将由中立国家继续对迪莫纳核基地进行视察。之后,参谋长联席会议准备了一份“对以色列拥有核能力的战略分析”报告,对以色列发展核武器可能会对阿拉伯世界、苏联集团以及自由世界造成的冲击作出详细评估,最终结论“美国必须采取行动阻止以色列拥有核武器,包括尝试通过官方、半官方或私人方式使以色列和法国明确以色列获得核能力将对自由世界、中东和以色列都有消极作用;尝试通过各种可行方法,使以色列确信把投入到核武器开发的人才和资源全部利用到和平利用核能项目上,将使他们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和政治效益等。”[1]95

根据1961年本-古里安同肯尼迪总统会谈约定,1962年美国要求对迪莫纳进行第二次视察。虽然视察结论仍是以色列核设施是用于和平目的,但对这次视察,美国驻以色列大使沃尔沃思·巴伯在稍后发给美国国务卿的电报称“由于受到过度限制,真正的视察时间不超过45分钟”[2]112。随着迪莫纳核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当1963年美国政府再次提出核查要求时,以色列的抵制态度明显显现。由于以色列对核查态度的转变,肯尼迪总统不得不多次致信以色列总理,敦促其履行承诺,并对核查提出新的要求。对美国提出的要求,本-古里安总理先以国内政局动荡需要处理为由进行拖延,继而1963年辞去总理职务。继任者继续其前任的基本政策,在不与美国进行直接冲突的前提下,尽量拖延视察时间。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直到此时,新一轮视察迪莫纳的活动也没有安排妥当,以色列核问题不得不转到继任总统林登·约翰逊手中。

纵观美国历届总统对核扩散的认识,肯尼迪持极其悲观的态度,因此他尝试采取积极措施阻止核武器进一步扩散。即便如此,对以色列开发核武器,他却没有采取比进行秘密核查更严厉的手段加以阻止,而这些秘密核查,难以获得真实资料。制约肯尼迪政府就以色列开发核武器采取强硬措施的原因可归结为:

首先,美国情报机构的失职使美国错过了干预的最佳时机。由于将近三年美国情报部门都没有确定迪莫纳建设的真实目的,这给以色列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先期建设环境,迪莫纳核设施得以快速建设,其大部分建设都已完成或接近完成。迪莫纳兴建之初,以色列国内各派系由于政治原因或其他考虑对开发核武器还持有异议,但当1960年迪莫纳核秘密被公开时,由于建设已基本完成,当初持反对意见的领导人很难再坚持不发展核武器的主张。并且由于害怕阿拉伯国家入侵以色列,国民普遍对政府开发这种巨大威慑力的武器表示支持。

其次,美因特殊利益关系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有所顾忌。美国一直将以色列视作坚固的盟友,同阿拉伯国家不同,以色列在意识形态方面更趋同于美国自由社会的思想,易于被美国社会所认同,并且以色列驻美国的院外集团力量巨大,任何一届美国政府都不敢对以色列过于苛刻。而作为美国的“准盟国”,以色列在应对美国要求他们停止开发核武器时,不断以获得美国的安全保障作为要挟,这使美国在处理此问题时投鼠忌器。而肯尼迪入主白宫之后,指责艾森豪威尔主义使美国与阿拉伯世界关系恶化,他认为“美国新的中东政策的重点应当是:美国既要保证以色列的生存,又要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以遏制苏联的影响。”[3]338因此,美国积极推进解决中东地区的约旦难民问题和水危机问题,在尝试解决这一问题时,以色列政府合作与否作用重大,美国政府不得不对此有所迁就。

第三,冷战心理作祟,害怕过分公开以色列开发核武器问题会使苏联借机卷入中东事务。1963年3月6日,中央情报局和国家情报委员会的会谈记录明确提到以色列获得核武器可能会使苏联获得巨大的政治机会。报告称,“根据苏联惯例,他们可能会恐吓以色列和其他国家不要尝试对阿拉伯国家发动进攻。如果以色列克制不对阿拉伯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我们认为他们也不会采取行动),那苏联就会将这一结果归功于他们对以色列的恫吓。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不需冒任何卷入军事冲突的危险,就可以增大他们在阿拉伯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地位和影响”[4]。因此,如何淡化以色列发展核武器可能引起的国际关注,使此问题尽量不在中东地区成为焦点就成为美国处理此问题的优先考虑因素。

回顾以色列核武器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肯尼迪时期采用的秘密核查方式影响巨大。

首先对以色列方面来讲,在同肯尼迪政府交涉过程中,以色列领导人将发展核武器同以色列的安全挂钩,向美国要求提供安全保证;并且以色列还以阿拉伯国家积极尝试进行导弹和核武器建设为由,要求美国向阿拉伯国家和苏联施加压力,阻止他们将核武器引入中东。由于以色列此一阶段的这些操作效果明显,为以后历届政府同美国就核武器进行交涉提供了充足的谈判经验,同时使以色列洞悉美国制止以色列发展核武器方面的政策底线,在以后同美国政府的谈判中得以承受住美国的巨大压力,最终获得核武器。

其次,这一政策的实施对美国造成重大影响。一方面是美国在核武器管制问题上“双重标准”政策逐渐成形。虽然从1945年美国尝试对核武器进行垄断,但由于苏联、英国相继获得核武器,美国的核垄断梦想破灭。美国的核政策开始出现重大转变,对核武器实施“双重标准”成为美国重要的核政策。可以说以色列是继法国之后又一个获利于美国“双重标准”的典型,同时以色列对这一政策的最终成形也有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考虑到以色列最终获得核武器可能会对美国造成的危害,美国政府开始思考构建完整的国际防扩散条约体系,试图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防止核武器进一步扩散。早在1962年3月29日,美国国务院同英国驻美大使就以色列核问题进行会谈时,就设想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体系引入中东,同时美国表示将尽最大努力促使以色列把其核工业纳入国际核查体系。但以色列声称迪莫纳建设并未受到美国的援助,且以阿拉伯世界特别是埃及没有接受原子能机构核查为由,拒绝接受这一要求。1963年肯尼迪倡议达成《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PTBT),以色列在同年正式声明签署,条约的签署使以色列丧失了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的机会。正是从肯尼迪时代开始的核禁试努力,为以后国际防核扩散体系的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而使1968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正式签署。

[1]U S 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简称FRUS),Volume XVII:Near East,1961-1962[EB/OL].http://history.state.gov/historical documents/frus1961-63v17/comp1,2011-05-31

[2]Avner Cohen.Israel and the Bomb[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8.

[3]彭树智.二十世纪中东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Consequences of Israeli Acquisition of Nuclear Capability”,March 6,1963[EB/OL].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数据库:解密文献参考系统(Declassified Documents Reference System:DDRS),文件号:CK3100416952.

K712.54

A

1001-6201(2011)05-0210-02

2011-03-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0YJC770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770007)

(作者单位:1.吉林工商学院教务处;2.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赵 红]

猜你喜欢

肯尼迪阿拉伯核武器
从肯尼迪1963年西欧之行再探“宏伟计划”成败原因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肯尼迪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肌电图对比研究
肯尼迪情妇出书大爆风流事
台湾试图发展核武器的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