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异化还是人的异化
——论马尔库塞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失察与误解
2011-03-31赵磊
赵 磊
劳动异化还是人的异化
——论马尔库塞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失察与误解
赵 磊
在马克思提出劳动异化理论后120多年的资本主义新时期,马尔库塞重新思考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在其基础上指出了人的全面异化状态及其拯救方案。虽然,马尔库塞的考察加深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但其对马克思本人的理论观点存在严重的失察与误解。
马尔库塞;马克思;异化理论
马尔库塞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延续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下,马尔库塞考察了资本主义“控制的新形式”和奴役的变种。在他看来,马克思经典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在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业已过时,若想重新获得人的解放并恢复人之为人的尊严就必须对整个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全面的批判,在此基础上以“总体革命”取代马克思为实现共产主义所倡导的“暴力革命”。
一
对当代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人类生存状况的考察使马尔库塞得出了“单向度人”的结论。顾名思义,单向度的人区别于双重向度或多重向度的人,这样的人丧失了平衡人性的否定性维度或促使生存不断超越的批判性维度,陷入并屈从于单一的存在样态,不愿而且无力再去构想和追求与此相异的生活方式。在马尔库塞的诠释中,“单向度的人”尤指物质化和技术化的人。技术的合理化统治及其极权主义的肆虐已把人带入一种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中,“在这一模式中,凡是其内容超越了已确立的话语和行为领域的观念、愿望和目标,不是受到排斥就是沦入已确立的话语和行为领域。”[1]12无疑,这意味着人的一种全方位异化,“异化了的主体被其异化了的存在所吞没”[1]12。
正是对人的异化状态的反思使马尔库塞不自觉地寻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源。在马尔库塞看来,早期马克思以异化问题入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是深中肯綮的,而深刻全面地表达马克思异化理论观点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更是被马尔库塞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峰。“马克思在1844年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必将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些手稿使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由来、本来含义以及整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讨论置于新的基础之上。”[2]93众所周知,马克思在《手稿》中第一次从经济事实的角度对异化概念进行了界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定义,异化就是“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异己的东西,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独立力量,是同劳动对立的”[3]44。异化首先是异化劳动,是经济领域的事实,因为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作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能体现人之为人的本质,而人的本质异化首先并且最终必将表现为异化劳动。
在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设想中,劳动本应具有田园诗般的浪漫主义基调,使人有可能随着自己的兴趣自由地选择所要从事的活动,或者打猎,或者捕鱼,或者从事批判。然而,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人类自由自主的生命活动却变成了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正是由于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仅仅变成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3]50如此一来,劳动非但不能彰显人之为人的本质反而成了禁锢人性的枷锁和异化人类的罪魁,因此,“只要对劳动的肉体强制或其他强制一消失,人们就会像逃避鼠疫一样地逃避劳动。”[3]47在这样的生产异化状态下,“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并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并不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损伤、精神遭到摧残。”[3]47那么,如何消除异化劳动,使异化之人获得解放便成了《手稿》讨论的主题。
究竟能否消除异化从而实现人的解放呢?马克思给出了肯定性的答案,那就是通过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本的前提保障。在马克思看来,新生产力的获得必然会带来新的社会生产关系,而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人们也将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又因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随着人不断溢出旧有的社会关系也必将改变旧有的异化状态。“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4]事实上,从《手稿》开始,经过《神圣家族》,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异化概念已经渐渐淡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舞台被马克思所扬弃从而作为附属范畴为新的革命理论服务,这也就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异化劳动克服的可能性。
二
与马克思揭露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原始积累阶段中工人阶级被奴役被异化的残酷现实不同,马尔库塞则指出了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后异化的无孔不入,异化的问题域也从经济领域向文化、政治和哲学等意识形态领域扩张。在马尔库塞看来,资本主义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的批判、否定和超越性向度,使生存斗争的形式得以永恒化与合理化。在生产极度过剩和消费压倒一切的资本主义新形式下,人们无法区分自己真实的需要和虚假的需要。
众所周知,早在希腊化晚期伊壁鸠鲁就曾提示过:“在所有的欲望中,有的是自然的和必要的,有的是自然的但不是必要的;有的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必要的,而是由于虚幻的意见产生的。”[5]而一旦人们学会正确地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的欲望就会在理智的指引下趋利避害,从而达到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纷扰这一幸福生活的终极目的。如果说在希腊化时期人们尚能达到至少设想这种人类存在的理想状态,那么,在新兴的资本主义时代人们则无论如何给不出属于个人的真实的答案,“只要他们仍处于不能自治的状态,只要他们接受灌输和操纵(直到成为他们的本能),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不能认为是他们自己的。”[1]7因此,在处处弥漫着异化气息的发达工业社会,要想撕掉垄断资本主义制造的虚假需要的面纱,把人从异化状态中拯救出来,希望看来是渺茫的。在《单向度的人》的最后结论部分,马尔库塞就指出,“社会批判理论并不拥有能在现在与未来之间架设桥梁的概念;它不作许诺,不指示成功,它仍然是否定的。它要仍然忠诚于那些不抱希望,已经并还在献身于大拒绝的人们。”[1]234
“大拒绝”正是马尔库塞在资本主义新时期为重获人的解放和尊严所提出的行动纲领,它要求在根本上拒绝与资本主义合作,拒绝成为资本主义的帮凶和谄媚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抗技术控制对人性造成压抑的“总体革命”。“总体革命”主张革命不仅要在经济领域还要在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共同展开,在诸多革命领域中,马尔库塞尤其重视人的本能结构革命并把它视为“总体革命”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尔库塞走的是一条发展马克思主义并用新的理论材料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在马尔库塞看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还葆有其真理性,因为马克思本人所批判的资本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消亡,不过面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业已过时。为此,马尔库塞认为必须积极地扬弃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清理出其理论的合理内核,重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改造。但是,在笔者看来,马尔库塞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改造和重构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失察与误解。
在二者共同关注的异化现象问题上,马尔库塞曲解了马克思的本意。在《手稿》中,马克思澄清了异化与对象化的区别,划清了劳动对象化与劳动异化之间的界限。他强调劳动对象化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这种对象化的活动也是人类存在的不竭动力,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维系人类存在的对象化活动才会转变成奴役人的异化活动,“在国民经济学以之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下,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劳动者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为对象所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2]44这也就是说,异化劳动作为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现象最终得到扬弃是必然的。但是马尔库塞却把异化植入了人的本质之中,把它作为人类无法逃避的存在建构,认为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乃是人类本质异化的集中表达,“如果我们密切注意《手稿》对异化劳动的描述,我们便惊人地发现,这里描写的不仅是经济上的事实,更是人的异化,生命的贬值,人和现实的歪曲和丧失。”[6]321因此,马尔库塞批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过度关注马克思的经济批判和政治批判却在根本上忽视了人的本质批判,“在资本主义的实际状况中,问题恰恰不仅是经济危机或政治危机,而是人的本质的灾难,——基于这种认识,任何单纯的经济改革或政治改革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这种认识必然要求通过全面的革命来彻底消除现实状况。”[6]327
三
马尔库塞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应对资本主义制度压抑人奴役人的革命策略和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人本主义式解读均加深了我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同时为我们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了必要的精神力量和理论证据。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其理论的乌托邦性质和幻想成分,尤其是他对马克思经典理论做了“为我所用”式的理解和篡改也容易使我们误入歧途。因此,我们要谨慎、合理、公正地对待马尔库塞的革命理论,既要剔除其理论中的糟粕又要吸取其中的精华,使我们可以在新的时期下反思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美]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M]//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33.
[5][古希腊]伊壁鸠鲁.自然与快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1.
[6][美]马尔库塞.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新材料[M]//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B712.5
A
1001-6201(2011)05-0185-03
2011-03-29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秦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