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运动队教练员成功执教的条件和要求分析
2011-03-31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215104
戎 成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4)
高校运动队教练员成功执教的条件和要求分析
戎 成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4)
对高校运动队教练员成功执教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要求进行了探讨,主要从与运动员的交流、情感、选才育才、心理调节、信息结构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高校运动队;教练员;交流;情感;心理调节
1 与运动员的交流
成功执教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能够很好地交流。据研究,超过80%的被访运动员抱怨信息交流是单向的:82%的信息 (提出纠正错误的建议、解释动作过程、制定规章制度等)是从教练员传递给运动员的,只有18%的信息 (反映现状、告知错误产生的原因、表达愿望等)是由运动员反馈给教练员的[1]。教练员和运动员如果缺乏交流,会影响彼此的信任,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2人分道扬镳。产生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教练员忽视运动员的感受和建议,没有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有些运动员,特别是那些老运动员和有比赛经验的运动员难以接受教练员用教训人的口吻对他们说话,运动员希望教练员能够更多地理解他们。
要加强与运动员的交流,建议教练员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多与队员进行目光接触,这样可以使教练员精神集中,减少分心的可能性,并能鼓舞队员的训练积极性;②使用赞许性的点头或恰当的面部表情,这可以表明教练员在积极观察,对队员的传达的动作信息感兴趣。③积极的交流会使自己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一定的分析,并适当的提出问题。
2 情感因素
在运动员眼中,情感因素作为好教练的特点和前提条件,显得特别突出,比教练员的专业能力还重要。而教练员则更强调自己的专业水平。教练员不但要在运动机能方面有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且还应对竞技行为给予积极的刺激。他们应该懂得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举止,以便对运动员产生积极的影响。
3 精心选才育才
教练员可以称之为工程师、雕塑家。从运动员选材、培养、输送到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可以看作为一个庞大的工程[2]。这里需要教练员精心的设计和管理,并始终处于主导地位。首先,教练员要像伯乐选千里马那样,根据运动项目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借助自己的实践经验去争取找到理想的苗子。选好材是成功的一半,选材之后就会进入艰苦训练阶段。教练员除了提高队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外,对运动员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就成了重要的环节。此外,教练员还要负责协调队伍关系,处理队员的生活问题。在比赛前后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对方的信息,以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比赛时要根据场上的情况及时调整人员和战术的布置和安排,克敌制胜。同时,教练员要对运动员进行设计和精雕细刻。“玉不凿不成器”,运动员成才的过程就是雕塑家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
4 心理调节
教练员要向运动员传授各种运动和心理调节的方法,运动队中的工作人员应该相互协调,包括交流从运动员那里获得的反馈信息[3]。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规划好的心理调节措施要靠运动员自己在比赛中转化,运动员要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与教练员进行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交流。根据经验,有些运动员的这种对话能力受到了限制,特别是在比赛失利的情况下。
教练员要在备战、赛前热身、赛中和赛间休息及赛后总结时与运动员讨论心理问题。教练员要能有效地控制局面,与运动员交流,运用心理干预的方法提高竞技成绩。此外,教练员还要在赛后与其他工作人员仔细商讨运动员个人行为规划。比如,队医和理疗师一般是运动员比较信任的人,运动员不但会向他们倾诉问题和不满,而且还会告诉他们自己的愿望。教练员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信息。事实证明,如果队中的工作人员都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就有助于心理干预方法的实施,至少不会产生负面影响[4]。
5 注重信息结构的有效性
教练员在传递运动信息时要鼓励运动员思考,让他们设法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就必须给运动员留出领会信息的时间,这些信息只有在与运动员沟通时才能获得。与此同时,还应该让运动员说出他对动作的理解和感觉。
传递信息的时机有赖于运动员的状况 (情绪)和信息的内容。通常在失败时应该先协调气氛,然后做出客观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先要求运动员反映对动作的印象,提出解决方案。现今的训练不再是简单的练习,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运动效果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要求教练员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教练员必须意识到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训练不会一开始就立刻取得效果,而是要在持续几年后,直至运动员取得较好的比赛成绩才能显现。
在实际训练中,教练员必须用简短、精确,容易理解的语言,告诉运动员去做什么,并提前将知识传授运动员。训练必须以比赛为目的,运动员必须尽力去执行它,寻找方法,由此获得经验。
6 结 语
成功执教的科学前提取决于运动项目的特性、运动员的身心条件和教练员的个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该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如何使其成为刺激竞技行为的因素;什么情况会促进运动员竞技成绩和个性的发展;这需要运动心理学家的深入研究,也是包括教练员在内的众多球队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教练员这一职业是体力和智力的有机结合,集多种职能与一身,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对教练员这一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练员不仅要负责球队的一切事务,而且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通过学习国内外优秀教练员的执教之道,使教练员在思维上获得启示,在执教过程中获得一些有意义的借鉴,从而提高高校教练员的整体水平。
[1]王守恒,徐向军,王文生,等 .北京市竞技体育教练员现状与发展战略的研究 [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3):91-94.
[2]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石岩,赵阳,田麦久 .建立学习型教练员团队的理论分析 [J].体育科学,2006,26(1):6-12.
[4]丁伟 .论教练员创新能力的培养 [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24(2):88-89.
G812.3
A
1673-1409(2011)11-0127-02
10.3969/j.issn.1673-1409.2011.11.044
2011-09-26
戎成,男,讲师,现主要从事体育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编辑] 洪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