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中医诊治

2011-03-31杨晓荣董宇翔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心神心脉胸闷

杨晓荣,董宇翔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心脏神经官能症,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多见[1]。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小,较西医以小量镇静剂、植物神经调节剂、β受体阻滞剂为主要治疗方法,中长期疗效更佳,具有一定优势[2]。

1 病因病机

中医对此病的认识最早源于《内经》。认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神志,为精神意志活动之中枢。据临床上多表现为不典型胸痛,心悸气短,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当属中医“惊悸”“怔忡”“心痛”等范畴[3]。本病多因强烈或长期的精神刺激;或因所愿不遂,使情志不舒,导致肝郁气滞、经脉失畅、心脉痹阻;或气血不和、耗伤心气,营血渐耗,心失所养,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正如《灵枢·口问》篇中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朱翠玲[4]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多由情志失调,忧思过度,劳心过度等所致,辨证属“郁证”范畴,与肝郁关系密切。《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所云:“水衰火旺而扰火之动也,故心胸躁动。”临床常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腰腿酸软,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沉弦细。此型常见于更年期妇女。肝脏体阴而用阳,肝郁木不疏土,脾失健运,血之化源不足而血虚,肝与心乃母子之脏,肝血虚心血亦常因之而损,血不养心则可见心悸、胸闷,或时有心痛、情志抑郁、善太息或急躁易怒、舌淡苔白、脉弦或弦细等症。《薛氏医案》云:“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凡心脏得病必先调肝。”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见胸闷、胸痛,腹胀嗳气,胁肋胀痛、窜痛,善太息,情绪不宁等与心脏神经官能症相合的症状。肝主疏泄,调情志而在志为魂,肝气疏泄,气血调畅,则情志如常,反之,情志异常变化可破坏肝的疏泄功能。再者心主人身之血脉,肝主藏血,血通于诸脉,心肝关系甚为密切,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若肝失疏,可直接或间接导致心脉不通,不通则痛,故本病多表现为胸痛。有学者[5]认为本病的最终病理机制为气血瘀滞或痰瘀交阻。综上所述,本病是一种气机逆乱之证,气滞心胸为发病关键;气滞血瘀、痰瘀交阻、郁火扰心为本病的病理演变过程;气血亏虚、心神失养为本病最终结局。总之,本病的中医病机主要涉及虚实两方面,虚为气、血、阴、阳的亏虚,导致心脏气血亏虚,心神失养;实则多为肝郁气滞,瘀血阻络和(或)郁火扰心,以致心脉不畅,心神失宁。本病虚实之间常互相挟杂,互为因果,相兼为患。

2 辨证论治

根据其病因病机临证主要分为以下类型: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型,郁久化热、热扰心神型,气血亏虚、心神失养型,阴虚火旺、虚热内扰型。久病失治误治者还可见血瘀痰阻型。病变脏腑涉及心、肝、脾、肾。杨军玉[6]认为本病病位在心,但与肝胆关系密切,主要病理为肝郁血瘀,可用疏肝理气活血治之。治疗上当以标本兼顾,恰当补泻,注重调整气机的治疗总则。治疗大法应突出两个方面:一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兼顾其本;二是久则治虚之策,重在益气养血,滋养心神。具体组方用药,当选取畅达气机、气血兼调、泻而忌烈、补而不峻、燥润适宜的有效方药,进行配伍组合,加减变通。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32岁,2010年6月16日就诊。主诉:间断心悸、胸闷、失眠半年,加重2个月。半年前因工作压力较大,出现心悸、胸闷、睡眠不佳,近2个月烦躁易怒,情绪不宁,坐卧不安,心悸、胸闷较前明显加重,彻夜难眠,偶有胸部疼痛,时轻时重,气短,头痛,疲乏无力,饮食不佳,大便干燥。查体:T 36.4℃,P 84次/min,R19次/min,BP 120/80mmHg,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血常规及心电图、心彩超、冠脉CTA检查均无异常。西医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诊断:心悸,证属肝郁气滞,郁热扰心兼气血两虚,心神失养。方用丹栀逍遥散合归脾汤化裁,疏肝解郁清热,补益气血,养心安神。方药:栀子12g,牡丹皮12g,夏枯草12g,决明子10g,柴胡12g,川芎10g,香附12g,当归12g,丹参20g,石菖蒲12g,党参12g,茯苓12g,炒白术10g,酸枣仁15g,夜交藤20g,焦三仙各10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1剂/d,早晚饭后分服。2诊:服上方6剂后,睡眠稍有改善,心悸、头痛、胸闷,疲倦乏力等症状减轻,大便基本正常。照上方去石菖蒲、川芎,加半夏12g,炙五味子12g。6剂,1剂/d,早晚饭后分服。3诊:服上方后睡眠改善明显,晚上能睡5~6h,余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照上方再服6剂。并嘱节喜怒,调饮食。症状基本消失而愈,生活、工作恢复正常。

4 小结

本病重在辨证,治疗时要抓住病位和病机,切中病情,恰当补泻,若活动后心悸加重者,宜加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以助宁心之功;若活动后心悸减轻者多为心脉不通,当加郁金、丹参、川芎之类,以增强通脉之力。同时重视本病发生与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或虚损的关系,治疗切忌单一治心,分清主次,以除病源。用药应补而不能太热,祛痰不宜太燥,疏肝不宜太过。同时配合心理疏导法。取效后,不宜立即停止治疗,否则容易引起复发,甚者加重患者的顾虑,一般应维持治疗2~3个月以上,以后可逐渐停药观察。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88.

[2]董克玲,史玉香.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药治疗近况[J].国医论坛,2002,17(4):53-54.

[3]陈可冀.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581.

[4]朱翠玲.奔豚口服液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及对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44-2045.

[5]钱锋.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络证病机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8,28(4):5-6

[6]杨军玉.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4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9,13(1):45.

猜你喜欢

心神心脉胸闷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思考心电图之166》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心脉隆注射液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二参降香汤治疗心脉瘀阻型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心神宁片中酸枣仁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