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构词法与英语构词法相似性研究

2011-03-31

关键词:构词法构词后缀

薛 平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陕西 宝鸡 721013)

汉语构词法与英语构词法相似性研究

薛 平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陕西 宝鸡 721013)

汉英构词法研究对于了解两种语言词汇中的构成要素及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其间存在的相似因素,对于两种语言学习具有启发意义。

汉语构词法;英语构词法;相似性

汉语常见的构词方式有复合法、派生法、重叠法。在《汉语造词法》一书中,任学良先生把词法学造词法的形态分为四种:附加式、重叠式、音变式、转换式。英语语法中有三种主要构词法:转化、派生、合成。细究一下,英语构词法与汉语词法学里的构词法有些相同或类似之处。现在,讲到语法时多强调的是不同语言词类的形态变化和词的组合能力,少谈同一性或淡化之间一些相似或相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本篇从语言认知和汉英构词形态论述它们之间存在的一些相似因素。

一、构词思维相似性

构词作为创造新词的一种方法,其背后隐含着人类认知语言学的理据。语言认知心理学家礼昂思认为:大部分的语言系统受到两种结构的制约,一种是附结构,即人类共同的生活特征和世界原有图式,这种结构使语言趋向一致;另一种结构是超结构,即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结构,它导致各民族的语言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差异。[1](P185)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理论的原型范畴理论认为,“位于塔尖的范畴高度概括、相对抽象,而愈向下的范畴层次则愈为具体。在这些抽象度不同、细节性有异的范畴层次中,有一个中间层次在人们的头脑里占有特别显著的地位。在此层面上人们观察区分事物最容易、最直观。”[2](P12)附结构体现了语言的纵向同构,表明核心词汇向更为具体的下位或抽象的上位词汇发展。同样,原型范畴体现的中间层次即基本层次,向上扩展为上位范畴,向下扩展为下位范畴。原有图式和原型范畴说,体现了人类认知的特点。这种对词汇的分类研究反映出异族语言内部之间存在着纵向结构的共性,也揭示了不同语言之间横向关系的共性。构词框架基于词干之上,词干是不变化部分,体现该词的基本词义;词头是词干之前的部分,它能赋予该词干以新的词义,派生新词;词尾是词干之后的部分,它也能赋予该词干以新的词义,派生新词。这些后形成的词更具体更抽象。如:“手”是一个词,人的手灵巧,什么都会做,于是词义逐渐发生变化,由本义引申出“能人”的意思,后来虚化变成构词词尾“手”,“能人”的意思也成了表示“人”的单一含义,生成的词如“能手”、“多面手”、“神枪手”等。英语词尾-ion可以由动词构成名词,表示行为的过程或结果。词尾-t,-ty,-ity,加在形容词后构成名词,表示性质,状态。构词的这种手法符合心理学原则。也就是说,对物体整体感觉信息意义的获得依赖于认知主体的已有知识。构词结构的对称性,所形成词的相似性、视觉相似性为记忆和人的思维活动提供了更多细致方便的材料。汉英词法构词的研究表明:不同民族创造的语言虽不相同,但其构造过程却体现了相似的心理机制。

二、构词的古典因素

“创造新词,要用文化源头文明古国的‘古典因素’,在西方取自希腊,在东方取自中国。”[3](P130)西方一些文字是在希腊文字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如拉

丁语的书写符号就是在希腊文字的基础上演化而来。英语中许多的文字与词汇就隐含着希腊或拉丁的古典语言因素。例如:“salary”(薪水)这个词,它含有一个拉丁词根“sal”,意思是“salt”(盐),词义取自于古罗马战士被给予特殊的津贴或补助费来给自己买盐。如“He is not worth his salt”,意思就是“He is not worth his pay”[4](P10)。再如“John was taken up above the salt”,汉语译文是“约翰被邀请坐上席”,above the salt是习语,此义源于旧时宴礼,意指是离盐瓶最近的席位。在构词上,汉语词的古典因素也很明显。如“令”这个词,辞海释义中就有善、美之意。《周书·萧瓛传》:“幼有令誉。”因用为敬辞,所以有令亲、令爱、令郎等。“老”一是用在先秦时期几位人名的前面,表示尊称或世称,专有名词,比如“老莱(萊)”老莱子,即老聃。二是用在旧时对家中子女出生顺序的前面,表示亲切,或同辈人称呼的前面表示礼貌,如“老二”、“老张”等。英语多数前缀来自于拉丁和希腊语素,如表示位置的前缀anti-(befor)、circum-(around)、intra-(within; inside of)、sub-(under)、super-(over)。汉语字“焉”是很有古典因素的后缀,“一般用在单音节或叠音之形容词或动词性语素的后面。‘焉’,犹‘然’,义为‘……的样子’。如:孜孜焉,勤勉的样子。形容词。休休焉,安闲的样子。形容词。欣欣焉,高高兴兴的样子。形容词。”[5](P175~179)英语后缀同样充满拉丁和希腊元素,这主要体现在英语构词法受拉丁语构词形式影响上,如拉丁语动词都有四个基本形式:叙述式现在时单数第一人称、完成分词、目的分词和不定式。英语通过后缀形式产生名词的复数,有了动词时和态的概念,构成了许多新单词。

三、构词相同或相似因素

在奥古斯达·施莱赫尔的语言学体系中,汉语语言结构被认为是孤立型,词的结构表现形式为纯粹词根和根词+辅助词;英语语言结构被认为是屈折型,词的结构表现形式为纯粹内部屈折形式及内部与外部屈折形式。从文字形式上看,汉字是字符文字,英语是用字母表示语音的文字,又被称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它们外形迥然不同,结构也不同,但在构词的模式上,存在相似性。从构词的组成部分来看,有词头、词尾、词嵌、词干等。一个汉字添加不同的偏旁、部首,就可以构成许多不同的字,例如“交”字可以构成姣、胶、绞、郊、蛟、狡、跤、咬等许多字。同样的,一个英语单词也可以添加不同的“偏旁”、“部首”而构成许多不同的单词,例如colour(颜色)一词可以构成许多不同的单词:recolour(重新着色)、colourable(可着色的)、tricolour(三色的)、colourless(无色的)、multicolour(多色的)、colourful (色彩丰富的)、discolour((使)褪色)、uncoloured (未染色的)。从前缀和后缀的数量上看,《汉语前缀后缀汇纂》所列汉语前缀有8个,构成的字有185个,后缀有16个,构成的字约1520个。根据香港远东有限公司读者文摘协会出版的《如何提高运用词汇的能力》一书所列,英语有44个前缀,58个后缀。蒋争先生著的《英语集中速成识字》一书中共列英语常用前缀33个,后缀58个。从数字上看,它们都是前缀少,后缀多。从形态标志上看,这些汉英前缀、后缀都不能独立使用,只能附着在别的词的前后面表示语法意义。如“阿”用以称人或其他动物,一般有亲昵或尊敬的意味,如曹操小名叫“阿瞒”,刘禅小名叫“阿斗”。英语的前缀“im”意义是“不”、“无”、“非”,构成的单词如impossible(不可能的)、impure (不纯洁的)、impolite(无理的)。这两个前缀相同的地方,在结构上来讲,都是添加。在词义上讲,“阿”体现的是尊卑意识,如“阿”用在自己长辈或其他年长者称呼的前面,表示尊敬,名词;用在朝代官吏名字前面,表示尊称或自称,名词;用在家中子女顺序的前面,表示昵称或贱称,名词;用在同辈或小辈人称呼的前面,表示亲热,名词。而“im”改变或否定了这个单词的词义。从缀词法关系上看,所列前缀“阿”体现了词相互配合的一致关系,而使说话意义表达更清楚,语义情感更细腻,而“im”体现了对单词意义的支配关系,表示否定。在造词材料上,汉语与英语一样也注意语音系统和形态系统的同一性或配列,如在造词时不仅注意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还注意语音学造词法里面的不表意音节。

四、构词的形式

唯理主义哲学认为,语言是人类理性的产物,而人类理性是共同的,因此不同语言语法有其共性。构词法是人类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人丰富的意识想象需要丰富词语表达的结果。构词法是语法形式之一,其形式标志、前缀、后缀只有语法意义,当和词根共同构成词符号时才具有词汇意义。爱德华·萨丕尔认为“所有语言都是有形式的语言”[6](P145)。约瑟夫·房德里耶斯谈到形素的内容,也就是“语法范畴”的问题时,提出了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语法范畴必须有形式表现出来”[7](P204)。汉语中的前缀、后缀表明,汉语也是有形(式)态标志的。“形态标志是和词相区别的成分,它不具备词的条件,即不能作为造句材料、句子的一个单位,只能附着在别的词(或词组)前面、后面、中间。这就是形态标志和词相区别的本质特征。”[5](P18)如“桌子”、“房子”、“刷子”的“子”,就是名词的形态标志。“子”为词头时,“一般用在古代有杰出名望的男子、师长姓氏或名、字的前面,表示尊称,个别的表示美称,专有名词。比如‘子平’、‘子推’、‘子都’。”[5](P7)“老虎”、“老鼠”的“老”并不是老年的“老”,它也只是名词的标志,是构成名词的一种材料,不能用来造句。从表述中可以看出,词头有附加意义和确定词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形态标志的作用越来越大,已不局限于语法意义,和词根的紧密结合,使它具有相当词汇意义。卡罗尔·沃克在他编著的《常用英文词根词典》的引言中说:“本词典中所列的某些词根,更确切地说应当是前缀或构词成分;但由于它的使用广泛,因而也将它和词根及其衍生词列在一起。”这也印证了德国语言理论家洪堡特所说的“语言就其真实的本质来看,是某种持续的,每时每刻都在向前发展的东西”的语言观点。

汉语构词法与英语构词法有其差异性,但也存在相似性或相同性,其中构词思维的相似性及前缀、后缀构词形态的相同性,能帮助我们加深了解汉英词法构词背后的文化价值,探知英语、汉语如何依靠语法范畴或虚词等语法手段组合构词,更深入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形合关系。

[1]董霄云.文化视野下的双语教育——实践、争鸣与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刘越莲.委婉语与禁忌语的家族相似性研究[J].外语教学,2010 (6).

[3]周有光.汉字和文化问题[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4]Prepared in Association with Stuart B.Flexner,How to Increase Your Word Power[M].Hong Kong: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 Far East Ltd.,1975.

[5]郑奇夫.汉语前缀后缀汇纂[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6]胡明阳.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7]任学良.汉语造词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H041

A

1673-1395(2011)04-0071-03

2011-02-24

薛平(1956—),男,陕西大荔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猜你喜欢

构词法构词后缀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英语构词法及练习
认知视野下“好”、“坏”构词的对称性研究
构词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名词类后缀“手”的语法化动因与机制研究
河北霸州方言后缀“乎”的研究
说“迪烈子”——关于辽金元时期族名后缀问题
一种基于后缀排序快速实现Burrows-Wheeler变换的方法
构词派生:语义关系与句法结构